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月亮与六便士(精)/外国文学名著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英)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月亮与六便士》是毛姆最有影响的代表作之一。小说用第一人称叙述了整个故事,情节取材于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月亮”是远大理想的象征,而“六便士”则是蝇头小利的象征。一个人是抬头望月,志存高远,还是低头看地,追逐小利,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观。作者通过天才艺术家与他力图逃离的现实之间的冲突,演绎了小说深刻的主题。 作者简介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英国小说家、短篇小说家、剧作家,二十世纪上半叶深受读者喜爱的作家之一。 毛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赴法参加救援队,后加入英国情报组织,在瑞士和俄罗斯任职,战争期间及战后在印度和东南亚游历,这些经历也被他写进了小说中。毛姆的作品取材广泛,情节跌宕起伏,洞悉人性之幽微,是英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经典。他自称处于“二流作家中的最前列”。 毛姆的代表作有《人性的枷锁》(1915)、《月亮和六便士》(1919)、《面纱》(1925)、《寻欢作乐》(1930)、《刀锋》(1943)等。 目录 《月亮与六便士(精)/外国文学名著丛书》无目录 序言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是英 国著名小说家、戏剧家。根 据英国作家塞利娜·黑斯廷 斯的传记《萨默塞特·毛姆 的隐秘生活》[1],毛姆于 一八七四年一月二十五日生 于巴黎,父亲是律师,供职 于英国驻法国大使馆。毛姆 八岁丧母,十岁丧父,后被 送回英国由担任牧师的叔父 抚养。他孤独忧郁,以书为 伴,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后 来他就读于坎特伯雷的皇家 公学,因口吃的缺陷而备受 歧视,留下了心理阴影。在 德国海德堡大学就读一年后 ,他回英国圣多马医学院学 医,毕业后做了助产医士。 一八九七年,毛姆出版了第 一部长篇小说《兰贝斯区的 丽莎》,获得好评,从此走 上文学创作的道路。一九〇 七年,他的喜剧《弗雷德里 克夫人》在遭到十七个剧团 拒绝后终于上演,大获成功 。这是他“在通向巨大声望 和财富的道路上迈出的第一 步”。从那时起他创作了多 部戏剧和小说。毛姆对哲学 和宗教一直很感兴趣,阅读 了“从柏拉图到罗素、从印 度神秘主义到《奥义书》” 等著作,不断探索人生的目 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他志愿参加了红十字会的战 地救护工作,后来又为英国 做过谍报工作。毛姆*重要 的长篇小说《人生的枷锁》 ,于一九一五年出版。这是 一部带自传性质的小说,以 作者早年的经历为基础,表 现了一个青年人发现自我的 历程。该书出版后毁誉参半 ,直到一九一九年才得到重 新评价,确定了经典地位。 从一九一六年起,他在秘书 兼同性伴侣杰拉德·哈克斯 顿的陪同下多次游历了世界 很多地方,一九一九年曾到 过中国。一九二八年,毛姆 定居在位于法国里维埃拉费 拉角的“毛宅”,他的家成了 许多英美作家、艺术家、政 客、社交名流聚会的沙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毛姆 做过新闻报道工作,并在美 国居住。二战后他回到“毛 宅”,继续写作。一九六五 年十二月十六日他在那里去 世,享年九十一岁。毛姆一 生中既追求女性,奉子成婚 ,又有同性伴侣。他的同性 恋取向为当时的传统社会所 诟病,影响了他前期的声誉 。然而毛姆是一个优秀的多 产作家,一生中创作了大量 的戏剧和小说,多部作品被 搬上舞台和银幕,持续受到 各国读者和观众的欢迎,这 为他赢得了很高的荣誉。一 九五四年英国女王授予他“ 荣誉勋位”,一九六一年他 被英国皇家文学学会选为荣 誉会员。 《月亮和六便士》是毛 姆继《人生的枷锁》后出版 的又一部脍炙人口的长篇小 说,后来还被改编成电影和 歌剧。关于这部作品的主题 、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罗 伯特·考尔德教授已在本书 《序言》中做了详细的论述 和中肯的评价,笔者无须赘 言。仅在此处补充一点情况 ,并谈一点感想。 《月亮和六便士》实际 上有两个主人公。明显的主 人公是英国画家斯特里克兰 ,他的原型是法国后印象派 画家保罗·高更。毛姆对高 更仰慕已久,早在一九〇三 年就参观过高更的画展,被 他描绘塔希提岛的画作所吸 引,萌生了去南太平洋群岛 旅行的想法,后来又想创作 一部有关高更的小说。一九 一六年,毛姆因患病需要疗 养,遂与哈克斯顿一起去南 太平洋群岛旅行。他们于一 九一七年二月到达塔希提岛 的帕皮提港。毛姆采访了当 地人,搜集到很多有关高更 的情况,看到了高更遗留的 作品,还从土著人手里买下 一幅高更画在玻璃门上的画 。《月亮和六便士》于一九 一八年问世,小说中的画家 斯特里克兰与高更不乏相似 之处:过去都是受人尊重的 证券经纪人,有妻子儿女, 为了追求艺术自由而离家出 走,过着贫困的生活,在塔 希提岛生活并创作,都病死 在南太平洋的岛屿。然而值 得注意的是,斯特里克兰与 高更有很多不同之处,因为 毛姆写的不是传记,而是小 说。他从高更的事迹中提炼 出素材并大胆地加以虚构, 让斯特里克兰做出许多不为 常人理解的极端的事,从而 塑造出一个特立独行的天才 艺术家形象。斯特里克兰为 了心无旁骛地学习绘画和进 行艺术创作,毅然摆脱了传 统社会的重重束缚,甚至到 了六亲不认的地步。在付出 巨大代价之后,他终于画出 杰作,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但也悲惨地结束了一生。毛 姆不仅表现了斯特里克兰对 艺术执着追求和为艺术献身 的精神,也揭示出他的自私 自利、无情无义、大男子主 义等缺点,其性格比较复杂 ,比较接近真实。一些评论 家认为这部小说的*大败笔 是没有说明斯特里克兰突然 弃商从艺的动机,笔者以为 这正是毛姆的匠心所在。斯 特里克兰不擅言谈,不擅与 人交流,如果他没对别人透 露过自己的动机,那么叙述 者当然无从知道,也无可奉 告,这完全符合人们认识事 物的方法,也给读者留下了 想象的空间和参与解读的机 会。毛姆在当时就使用这种 现代主义的技法,是很超前 的。 小说中的另一个主人公 ,就是叙述者“我”。他是个 涉世未深、自视清高、善于 思考、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 ,可视为青年毛姆的替身。 他虽然没有具体姓名,但在 全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为读者必须透过他的叙 述来了解斯特里克兰及其他 人物。这位第一人称 导语 《月亮和六便士》的主人公原是位证券经纪人,人到中年后突然响应内心的呼唤,舍弃一切到南太平洋的岛上与土著人一起生活,获得灵感后创作出许多艺术杰作。毛姆在小说中深入探讨了生活和艺术两者的矛盾和相互作用,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精彩页 说实在话,我刚结识查尔斯·斯特里克兰时,一点儿都没看出他跟常人有什么不同。然而现在,谁都不会否认他的伟大。我所说的“伟大”,不是指幸运的政治家或立功的军人的那种伟大;那种伟大与其说是个人的特质,不如说是其所处地位的特质;而境况一旦改变,那种伟大就变得微不足道了。人们常常认为,下野后的首相不过是个自视甚高、善于辞令的演说家,而退役的将军不过是市镇上一个温顺的英雄。查尔斯·斯特里克兰的伟大却是真实的。你也许不喜欢他的艺术,但无论如何不能不对他的艺术产生兴趣,给予尊重。斯特里克兰既让人烦躁不安,又具有吸引力。他被人当作笑柄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为他辩护不再是怪癖的表现,赞扬他也不再是悖谬的表现。人们接受了他的缺点,认为是对他优点的必要补充。诚然,他的艺术地位仍可讨论,赞赏者的吹捧与贬损者的诋毁同样变化无常;但是有一点毋庸置疑:他确实有天才。在我看来,艺术中最有趣的现象就是艺术家的个性;如果艺术家个性突出,他即使有一千个缺点我都愿意原谅。我认为,委拉斯开兹[1]是比埃尔·格列柯[2]更优秀的画家,可是他的画见得多了,对他就不那么赞赏了;而那位性感的、富于悲剧性的“克里特人”格列柯,则把自己灵魂的奥秘奉献给了世人,像奉献永久的祭品一样。艺术家——画家、诗人、或音乐家——用自己崇高的或美丽的作品装点生活,满足人们的审美感;但这与人的性本能相似,有其粗野的一面:艺术家也把自己作为更伟大的礼物奉献在你的面前。探寻他的秘密恰如阅读侦探小说那样让人着迷。艺术家的秘密是一个谜,具有宇宙万物的优点——没有谜底。斯特里克兰最不起眼的作品透出一种奇特、痛苦和复杂的个性;肯定是这种个性,让那些不喜欢他的画的人不能无动于衷;也正是这种个性,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心,对他的生平和性格那么感兴趣。 斯特里克兰去世四年之后,莫里斯·于雷才在《法兰西信使》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挽救了这位鲜为人知的画家,使他不至于湮灭,同时也开辟了一条道路,让后来那些多少有点循规蹈矩的作者们有所遵循。在很长的时间里,法国没有一个艺术评论家像于雷那样享有无可争辩的权威地位,而且公众不可能不受他的论断的影响;尽管那些论断看似言过其实,但后人的评判证实了他的评估是正确的,查尔斯·斯特里克兰的名声已经牢固地建立在于雷评论的基础上了。斯特里克兰的声名鹊起,成了艺术史上最浪漫的事件之一。可是我不想评论查尔斯·斯特里克兰的画作,除了那些与他性格有关的以外。有画家傲慢地说:外行人根本不懂绘画,要想表达对他们作品的喜爱,最好的方法是保持沉默并且掏出支票簿;我不同意他们的说法。他们把艺术视为手工艺品,认为只有工匠本人才能完全理解,这是一种荒谬的误解。艺术是情感的表达,而情感的语言是人人都能理解的。可是我承认,缺乏实际绘画技法知识的评论家常常无法对绘画作品做出真正有价值的评论,而我就是一个极不懂绘画的人。幸运的是,我用不着冒风险探索,因为我的朋友爱德华·莱格特先生不仅是令人爱慕的画家,而且是能干的作家,他在一本小书[3]里已经详尽地探讨了查尔斯·斯特里克兰的画作。这本书的文风堪称范例,总的来讲,这种文风在英国已不像在法国那样受青睐了。 莫里斯·于雷在他那篇著名的文章里概括了查尔斯·斯特里克兰的生平,文章经过精心策划,目的是吊一下好奇的读者的胃口。尽管于雷怀着对艺术无偏见的热情,真心想让有识之士注意到这位最具创新精神的天才,但他是个非常精明的记者,不会不知道利用“人的兴趣”更容易达到目的。所有过去接触过斯特里克兰的人——在伦敦结识他的作家们、在蒙马特高地[4]的咖啡馆里遇见过他的画家们——都惊喜地发现,他们当时见到的那个普通的失意的画家,竟然是个真正的天才,与他们有过交集。于是在法国和美国的杂志上出现了一系列文章,有对斯特里克兰的回忆,也有对他的赞赏,那些文章增加了他的知名度,虽给好奇的公众提供了情况,但没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这一题材很受欢迎,因此勤于钻研的魏特布雷希特—罗特霍尔兹才得以在他那部令人印象深刻的专著[5]里开列出他所引用的诸多文章的清单。 人类固有创造神话的功能。这种功能迫不及待地抓住出类拔萃的人生涯中任何惊人的或神秘的事件,创造出传奇,并附加狂热的信仰。这是浪漫小说对于平淡生活的抗议。传奇里的事件成了主人公进入不朽境界的最可靠的通行证。爱讽刺的哲学家会笑着想起,瓦尔特·雷利爵士[6]之所以被人类的记忆珍藏,不仅因为他给以前未发现的领土带去了英文名字,更因为他把自己的披风铺在地上,让童贞女王[7]踏着走过去。查尔斯·斯特里克兰过着低调的生活。他树敌不少,交友却不多。因此,那些描写他的作者要发挥活跃的想象力,从很少的回忆中挖掘材料,就不足为奇了;很明显,他那已为人知的一点事情足够给浪漫派作者提供机会;他的生平里有许多古怪和可怕的成分,他的性格里有反常的成分,他的命运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