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伯伦,“像从东方吹来横扫西方的风暴”,黎巴嫩文坛骄子,阿拉伯现代文学的主要奠基人。纪伯伦和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以他为中坚形成阿拉伯第1个文学流派“叙美派”。
纪伯伦在诗歌、散文、小说和绘画创作上开一代新风,蕴含了强烈的东方精神。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的散文诗,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文笔凝练隽秀,语词清新俏丽,寓意深邃生动;加之富有神秘格调的天启预言式语句和铿锵的音乐节奏感,构成了被几代东西方读者热爱的热烈、清秀、绚丽的独特风格。
主要散文诗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暴风集》等。首先由茅盾和冰心译介到中国。
1983年,纪伯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七位“具有世界意义的人物”。
《纪伯伦诗选》:
船的到来
正午的阳光正旺盛地照耀着大地,被主所选、为主所爱的艾勒-穆斯塔法,已在奥法里斯城等待了整整十二年,等待着他的航船的来到,载着他回返到他从小出生和成长的岛上去。
在这第十二年的收获之月的第7天,他爬到城墙外的小山顶,面朝大海远眺,见到他等待的航船从浓雾中悄悄驶近。
这时的他,心门豁然开朗,内心的喜悦越过海面飞向航船。他兴奋地闭上双眼,在灵魂的平静中发出心的祷告。
然而,当他从小山顶向下走时,胸中却莫名地涌起一阵悲哀,他突然这样想到:我怎么能够就这样没有一点悲伤,而平静地告别这座生活了十二年的城市?不,不能!我一定会带着精神上的创伤,离开这个生活了十二年的城市。
我在这个城市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漫长的白天,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孤独的夜晚。我不知道,有谁能够毫无眷恋地离开曾经带给他许许多多痛苦和孤独的记忆!
我曾经在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播酒了许许多多的思想片断,也曾经认识过许许多多光着屁股行走的可爱孩子。那么,我怎么能够毫无负担、毫无痛苦地离开他们呢?
今天,我不是在脱下一件可有可无的罩衣,而是在用我自己的手,去撕下我自己的一层皮肤!
今天,我不是把自己的想法留在身后,而是在身后留下了一颗因饥饿和干渴而变得甜蜜的心!
然而,我不能再在这个城市停留了,那辽阔的大海在呼唤我,我必须登上那般等待着我的航船!
因为,尽管时光在夜晚仍会熊熊燃烧,灼热似火,但倘若我仍停留在这个城市,那么,我仍然会慢慢地被冻结、凝固和结晶。
我多么希望,把这一切全都带在我的身边,那将是十分快乐的!可是,我却没有任何办法能够做到这一点。
就像声音是唇和舌给予的,但声音传到远方时,却见不到唇,也见不到舌。声音只能自己独自在空气中飞翔。
那翱翔在蓝天上的苍鹰也是,它不能带着呵护着它成长的巢,只能孤寂地在太阳下面展翅。
当他走到小山脚下时,他转过身来,再次面向大海,他见到那艘船越来越近地驶向港湾,船头上站着的是来自他故乡的水手。
于是,他从心中发出呼唤:我古老母亲的子孙们,你们真是弄潮的英雄,多少次在梦中,我见到过你们。现在,你们在我更深的梦里,也就是我清醒的时刻,终于来到了。
一切就绪。我已经准备好了一切,我的思想正扬起风帆,等待着风儿的到来。
我只想再吸一口这个城市的宁静空气,再看一眼这个城市的美丽模样!
然后,我便加入到你们中间,成为水手中的水手。
还有你啊,你这浩瀚无垠的大海,你这永不眠息的母亲。只要有你,江河和溪流才能找到宁静的自由。
这条细小的溪流,你只要再绕一个小小的湾子,在森林里再潺潺低语一番,便会投入大海的怀抱,像一粒粒水滴一样,融入浩瀚的海洋。
……
如果说泰戈尔的诗歌是春风中青草的清新、垂柳的柔婉,那么纪伯伦的诗歌是冬阳下沙砾的冷硬、岩石的尖硕。不一样的生活环境、教育体系、思考氛围、人生经历,使得同是东方人的泰戈尔和纪伯伦的诗作风格差异迥然。纪伯伦的诗歌更加富有思想性,对人生、世界的深入思考,而非对神的膜拜。对于当代时代压力下的都市人群,纪伯伦的诗歌应该离得更近。
纪伯伦是黎巴嫩作家、诗人、画家,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其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他出身于马龙派天主教家庭。幼年未受正规学校教育。后随家庭移居美国。在美国上学时显露出艺术天赋。后兴趣转向文学,初期用阿拉伯语,后用英语进行写作。纪伯伦的文学作品受到尼采思想的影响,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纪伯伦诗选》主要从《先知》《沙与沫》《泪与笑》中选择哲理性、唯美性及追求爱情的诗作,力求出一本适合当下中国青少年阅读的经典版本。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世界,安静而孤独。致所有在残酷世界里依然热爱生活的人!影响一个世纪的不朽经典,入选20世纪百部文学经典。教育部推荐课外必读书目,今生必读的58本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