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中国:1远古夏商 2西周王朝 3春秋战国 4大秦王朝 5大汉王朝 6三国两晋南北朝 7隋唐王朝
8大宋王朝 9辽金西夏 10大元王朝 11大明王朝 12大清王朝
内容简介: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泱泱大国。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曲折而厚重,其问发生的历史事件、出现的历史人物错综复杂、头绪繁多,使得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很难找到读史的入门之径,对中国历史的面貌缺乏清晰的认识。如何在短时间内让读者清晰地了解历史,感悟历史,是李硕主编《画说中国》的初衷。
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
满族是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他们世代居住在南起长白山地、北抵外兴安岭、西自黑龙江上游和嫩江两岸、东达海滨及库页岛这片辽阔富饶的“白山黑水”地区。三千多年前的肃慎人便是满族人的祖先,当时肃慎是西周东北边境上的一个部族,以后肃慎人相继改称挹娄、勿吉、靺鞨。唐开元元年(713年),朝廷在粟末地区设置忽汗州,授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忽汗州都督,并册拜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此即史称的“渤海国”。
五代起,靺鞨改称女真。947年,契丹建元大辽,辽对东北地区的女真管理十分重视,把女真分为两部分,开原以南称“熟女真”,开原以北称“生女真”。12世纪初黑水靺鞨的后裔,生女真完颜部的杰出领袖阿骨打于辽天庆四年(1114年)兴兵伐辽,第二年建国大金,定都上京。1141年,金迫使南宋订立“绍兴和议”,以淮河为宋金的分界线,直至1234年,金被蒙古灭掉。
建州三卫和海西四部
明初,女真分为三大部:建州女真分布在牡丹江、绥芬河及长白山一带,海西女真分布在松花江流域,“野人”女真分布在黑龙江和库页岛等地。建州、海西、“野人”三大部之间及其内部,不断发生互相兼并和掠夺战争。建州、海西女真为了躲避“野人”女真的侵扰,于明初逐渐向南迁移。
洪武五年(1372年)前后,建州女真胡里改阿哈出部率众沿牡丹江南进,迁徙到图们江以北,珲春河以西居住。永乐元年(1403年),明廷在胡里改部住地设建州卫,命阿哈出为指挥使。“卫所”是明朝的地方军事行政机构,除了行使军事职能外,还要管理地方行政事务。明政府先后在黑龙江流域及附近沿海地区的女真分部设置了100多个所。永乐十年(1412年),增设建州左卫,命斡朵里部首领猛哥帖木儿领其卫,任指挥使。猛哥帖木儿死后,其子董山与异父同母弟凡察彼此争夺领导
权,明政府于正统七年(1442年)分建州左卫为二,增设建州右卫,以董山为建州左卫都指挥使,凡察为建州右卫都指挥使,与阿哈出孙子李满住的建州卫合称建州三卫,皆臣属明朝。
海西女真的忽剌温的一部分迁移到松花江上游和开原东北边外,有的还同东来的蒙古族人相融合,明中叶以后,逐渐形成乌拉、哈达、叶赫、辉发四部,史称“扈伦四部”,也即海西四部。
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的南迁,大体到嘉靖时期基本上稳定下来, 它们沿着辽东北边分散聚居,建州三卫分布在抚顺关以东,海西四部散居在开原以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