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百年征程中的香山华章--香山革命纪念馆文物文献故事选编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共党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香山革命纪念馆组织编写的这部《百年征程中的香山华章——香山革命纪念馆文物文献故事选编》,以文物为载体,共精选香山纪念馆馆藏珍贵文物70余件,通过挖掘和整理香山革命纪念馆馆藏珍贵文物背后所承载的历史故事和细节,来完整地呈现和印证中共中央在香山这段重要历史。全书突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彻底胜利的历史主线,弘扬了中国共产党人香山时期的革命精神,就是中共中央在新民主主义的最后关头,是领导推动中国历史大飞跃所表现出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独特精神气质和崇高思想境界。 目录 第一篇 进京“赶考” “北平不能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 《人民日报》(北平版)“创刊号” 一支见证北平和谈的钢笔 以“北平方式”实现和平 甲申对、窑洞对、赶考对一一毛泽东的三次“重要对谈” 向全党推荐的12本干部必读书目 “黄泥警校”学习笔记 周密布置为迎接党中央迁平 进京“赶考”路上的美式吉普车 第二篇 进驻香山 “标准本”:《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香山“通行证” 机要人员沈世英的故事 西苑阅兵的历史见证 一份简易而不简单的手稿 红鱼书信寄深情 红色警卫将军的通行旗帜 戍卫党中央的历史见证 第三篇 指挥解放全中国 “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 不能忘却的“四一”惨案 一支特殊的部队 为渡江战役绘蓝图 有理有利有节备战渡江 渡江战役的点滴记忆 “这样光辉的日子,应该永远记住它” 参加“打响渡江战役第一枪”的朱慕萍烈士 支前船工的旗帜 渡江战船 传递南京解放喜讯的《进步日报》 百万大军南下的历史记忆 人民解放军的“约法八章” 电文有据、范围有序、遵循有律 陈赓与南昌的不解之缘 解放上海要“文打”,不要“武打”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城市常识》——加强接管城市教育的教科书 痛击“紫石英”号 走向光明的“重庆”舰 毛泽东、朱德电慰起义海军官兵 向全国进军的部署 破译敌报巧部署 向全党全军推荐的两篇重要文章 “大迂回大包围”追歼桂系残敌 殷殷关切战友情 集中全力攻占兰州 义声昭著备受礼遇 人民的胜利 第四篇 新中国筹建 毛泽东亲自修改的“五一口号” 各界妇女大团结的盛会 革命伴侣的红色家书 各界代表会议中彰显的优良党风 “别了,司徒雷登” 世界拥护和平大会上的中国声音 诚邀群贤商国是 正式揭开筹建新中国的大幕 两封无比挚诚的邀请信 《论人民民主专政》诞生记 文化艺术界的胜利大会师 见证中共代表团访苏的一件牛皮箱 人民当家作主的北平各界代表会议 “骏骨未凋”故友情 第一面五星红旗的由来 协商建国的伟大见证 一部“包罗万象的天书” 爱国统一战线的见证“图” 第一套统一的人民币 学习苏联财政金融政策的读本 革命熔炉一一华北人民革命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的诞生 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见证新中国外交的第一份公函 匠心独运的八一军徽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开国大典上使用的“九头鸟”喇叭 礼炮声声震寰宇 红灯高挂喜庆开国大典 参考书目 后记 序言 香山如磐红色永续① ——中国共产党香山时期 的革命实践及其精神传承 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 率领中共中央机关进驻香山 。在此后半年多的时间内, 毛泽东指导国共和谈,擘画 新中国政权建设、经济恢复 ,捍卫国家独立自主,全面 加强党的建设。这段历史在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占有重 要地位。 香山时期革命实践的历 史方位 香山时期的革命实践在 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只是 短暂一瞬,却影响深远。这 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对自身所 处时代和历史地位进行科学 考察和深入认识,具体体现 在如下三个方面。 党处于工作重心由乡村 转移到城市的历史交汇期。 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经 过两年半的英勇奋战,基本 消灭国民党反动政府在长江 以北的军事力量。随着革命 形势的变化,哈尔滨、石家 庄、济南、长春、郑州、沈 阳、天津、北平等大城市重 新回到人民手中。在接管城 市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摸索 出了“沈阳经验”“天津经验” “北平经验”,确立了“各按 系统、自上而下、原封不动 、先接后分”的十六字接管 方针。在向全国进军的过程 中,为进一步做好上海、杭 州等南方大城市的接管工作 ,专门在丹阳进行整训,提 出接管城市“不取决于军事 准备是否成熟,而取决于接 收准备工作的程度”。北平 和平解放后,原本拟定在哈 尔滨召开的新的政治协商筹 备会议,改为在北平召开, 北平即将成为全国的政治中 心。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迂驻 北平、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 到城市的抉择,是军事形势 发展和新中国政治建设的必 然要求。 党处于由局部执政转为 在全国执政的历史交汇期。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 国共产党人被迫进行殊死抵 抗,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 地,逐步走上“工农武装割 据”的道路。从井冈山的茶 陵县工农兵政府到瑞金的中 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 府,从延安的陕甘宁边区政 府到华北人民政府,中国共 产党22年的局部执政为新中 国的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积 累了经验,为中央人民政府 的成立做了组织上的准备。 截至1949年6月底,解放区 面积“296.28万平方公里, 占全国面积的30.87%”, 共有“县以上城市1061座, 重要港口及市镇14座,占全 国县以上城市的52.81%” 。①推翻国民党在大陆的反 动统治后,中国共产党从在 局部地区进行执政的政党转 变为执掌全国政权并将长期 执政的政党,实现人民当家 作主已成为现实。 党处于领导新民主主义 革命转向社会主义革命的历 史交汇期。1919年,风起 云涌的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在 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应运 而生。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实 践中,中国共产党逐渐认识 到“完成中国资产阶级民主 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的 革命),并准备在一切必要 条件具备的时候把它转变到 社会主义革命的阶段上去,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光荣的伟 大的全部革命任务”②。历 经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 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到 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 进入到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在即将进京“赶考”之际,毛 泽东向全党提出了革命胜利 后的发展方向,那就是“迅 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力……使 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 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一 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③ 。 香山时期革命实践的主 要内容 中共中央在北京香山的 革命实践,是党领导人民从 解放战争的胜利走向新民主 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光辉篇 章,是筹备召开中国人民政 治协商会议、建立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关键环节,是深入 开展土地改革、初步实现广 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重要 步骤,是践行“两个务必”和 进京“赶考”告诫的历史见证 。 在香山,进行了“将革命 进行到底”的伟大实践。为 了建设一个光明的新中国, 毛泽东发出“将革命进行到 底”的伟大号召,提出“用革 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 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① 。为“使国家和人民稳步地 进入富强康乐之境”②,中 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和平 谈判,并一再推迟渡江时间 ,给南京以充分的考虑时间 ,但“我军何日渡江,完全 由我方选择,不受任何约束 ”㈢。与此同时,中国共产 党告诫广大指战员,提高警 惕,做好渡江准备,“必须 争取一举成功”④。最终, 因国民党当局拒绝在《国内 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 签字,谈判宣告破裂。中央 军委一声令下,中国人民解 放军发起渡江战役,百万雄 师过大江,迅速占领南京, 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反 动统治的覆灭。根据毛泽东 、朱德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中国人民解放军继续向东南 、中南、西北、西南胜利进 军,分别以战争方式或和平 方式,“坚决、彻底、干净 、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 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 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 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⑤。 …… 坚持学史增信,铸牢信 仰之基。香山时期,中国共 产党人怀着对共产主义的坚 定信仰,以革命到底的精神 ,面对国民党“假和谈真内 战”的阴谋,面对帝国主义 国家的武装 导语 革命类纪念馆作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对所展示的文物文献不仅仅局限于基本信息,而是希望能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及其体现出的历史价值、时代价值。编者将部分馆藏文物文献故事精选编成此书进行出版,目的就是让文物文献“活”起来,更好地承担起爱国主义教育、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职责。 本书分为四个篇章,每篇章的编排以历史时间为序,涵盖内容主要为中共中央在香山期间的文物文献故事,兼及1948年“五一口号”发布后民主人士北上的故事和筹建新中国的相关故事,共75篇,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后记 为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 成立100周年,进一步服务 保障好党史学习教育活动, 我们集全馆之力精心编写本 书,作为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之作。革命文物承载着党和 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 记载着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 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 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 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 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 材。香山革命纪念馆是展示 香山革命历史的重要场所, 展厅中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 物文献承载着伟大的香山革 命精神,作为香山革命历史 宣传、研究工作者,我们自 身也深深为之震撼,期待能 向更多的读者进行分享。 革命类纪念馆作为开展 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广 大党员干部群众对所展示的 文物文献不仅仅局限于基本 信息,而是希望能深入了解 文物背后的故事及其体现出 的历史价值、时代价值。我 们将部分馆藏文物文献故事 精选编成此书进行出版,目 的就是让文物文献“活”起来 ,更好地承担起爱国主义教 育、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职 责。 本书分为四个篇章,每 篇章的编排以历史时间为序 ,涵盖内容主要为中共中央 在香山期间的文物文献故事 ,兼及1948年“五一口号”发 布后民主人士北上的故事和 筹建新中国的相关故事,共 75篇,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 代表性。 在编辑出版过程中,中 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香山革命纪念馆馆长张爱军 作为本书主编,对全书的政 治站位、选题方向及公开出 版倾注了大量心血。香山革 命纪念馆常务副馆长徐中煜 对本书的框架结构、全部内 容进行了审定。都斌承担了 全书的统筹、审稿工作,桂 星星审看了文物史料图片和 信息。编辑研究部王园、尤 曼卿、杜意娜、陈宇蛟、石 碧兰、温晓丽、索南卓玛, 文物征集研究部桂星星、董 良、武龙女、刘延岩、彭淼 淼、徐畅、孙瑾溪、王梦妮 ,宣传教育部杨佳萍、丁子 雄、谢尹楠、吕碉莹等同志 共同参与了本书的撰写工作 。特别是王园、尤曼卿、杜 意娜、武龙女对全书初稿进 行了认真编排。 此外,本书除精选了我 馆的馆藏文物外,还选取了 中央档案馆、中国国家博物 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 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外 交部档案馆、北京市档案馆 、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 任弼时纪念馆、渡江胜利纪 念馆、渡江战役纪念馆、平 津战役纪念馆等全国10余家 单位提供的珍贵文物文献, 使本书内容更为丰富精彩。 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人民 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大学 ,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 、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办公室等党史、文博专家百 忙之中审看了书稿,并提出 宝贵意见。中共党史出版社 对本书的编辑和顺利出版给 予了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 示感谢。 本书的出版是我们对香 山革命精神和香山革命历史 进一步挖掘整理的一次有益 尝试,以此为契机,我们还 将持续深入下去、久久为功 。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难免 还存在一些不足乃至错漏, 敬请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批 评指正。 编者 2021年9月 精彩页 第一篇 进京“赶考”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致力于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建设新中国而不懈奋斗。抗日战争胜利后,饱受战乱之苦的中国人民希望尽快恢复秩序、重建家园,渴望和平与稳定成为人民大众的共同心声。 1945年4月23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致开幕词时指出:“在中国人民面前摆着两条路,光明的路和黑暗的路。有两种中国之命运,光明的中国之命运和黑暗的中国之命运。”8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号召全国人民为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等赴重庆进行和平谈判。10月10日,经过中国共产党人的积极努力,国共两党在重庆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1946年6月起,国民党撕毁协定,悍然向解放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布毛泽东起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并第一次正式公开使用“中国人民解放军”名称。 1948年9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即“九月会议”。此次会议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从思想上、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组织上做了重要准备。随后,自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消灭殆尽,取得全国性胜利已是指日可待。 天津解放后,90万人民解放军兵临北平城下。为了保护北平这座文化古城免遭战争破坏,经过人民解放军和中共北平地下组织的耐心工作以及北平开明人士敦促,傅作义终于接受解放军提出的和平条件。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北平的和平解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被誉为“北平方式”。 2月3日,人民解放军举行了盛大的入城仪式,受到北平市民的热烈欢迎,群众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人民解放军万岁!”入城部队从永定门进城,最后从广安门出城。整个入城仪式从上午10点一直持续到下午4点,全程26公里,按照入城方案,人民解放军全副武装通过了列强在北平的使馆区——东交民巷。 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会议制定了建立新中国的大政方针,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提出“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全会作出党内六条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平列。 此外,毛泽东还确定了12本干部必读书目,即《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国家与革命》《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论列宁主义基础》《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建设》《列宁斯大林论中国》《马恩列斯思想方法论》,并强调:“如果在今后三年之内,有三万人读完这十二本书,有三千人读通这十二本书,那就很好。” 会后,根据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决定,为适应党的工作重心转移,迎接新中国的诞生,中共中央决定将办公地点由西柏坡迁往北平。 3月23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率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毛泽东向全党发出进京“赶考”的号召:我们进京“赶考”去,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陈宇蛟) 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