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左传》作为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是中国编年体史书的奠基之作。它既是一部伟大的历史作品,全方位展现了春秋时期250多年的历史,开创了宏大历史叙事的先河,启发了后世多样史书体例的诞生;也是一部杰出的长篇文学作品,将叙事和写人紧密地结合起来,以3000多个人物、近500起的战争事件与详尽生动的细节来解译历史,通过独特的心理活动和颇具个性的语言描写,成为将历史著作文学化、小说化的开端,孕育了多种文章体裁的萌芽。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国学名师郭丹教授耕耘《左传》研究领域30余年,在论述这部典籍的成书过程、版本源流、主要内容基础上,注重用时代精神激活中国古代经典的生命力,重点突出它的历史地位、时代特征,深入分析急剧变化的春秋时期先贤印迹所蕴含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和先进丰富的社会历史思想,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生成影响深远,在当下仍然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郭丹,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曾任福建师大文学院副院长,校工会主席、教代会执委会主席,闽南科技学院院长,教育部全国高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特聘主讲教授;曾赴新加坡、日本、韩国、台湾地区等地讲学和参加国际会议。已出版专著、教材和古籍整理著作20余种,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承担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教育部和省社科项目等共17项,获得省级社科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多项。承担国家级、省级重点教改项目等7项。获国家级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以及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多项。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络教育)负责人。福建省教学名师。 目录 1.郑伯克段于鄢 隐公元年 〇多行不义,必自毙。〇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 2.石碏谏宠州吁 隐公三年 〇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〇骄、奢、淫、泆,所自邪也。〇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鲜矣。〇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 3.亲仁善邻,国之宝 隐公六年 〇善不可失,恶不可长。〇长恶不悛,从自及也。〇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蕰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则善者信矣。 4.季梁论民为神主 桓公六年 〇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〇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 5.曹刿论战 庄公十年 〇肉食者鄙,未能远谋。〇小惠未遍,民弗从也。〇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6.宫之奇谏假道 僖公五年 〇辅车相依,唇亡齿寒。〇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7.泓之战 僖公二十二年、二十三年 〇明耻教战,求杀敌也。〇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 8.晋公子重耳之亡 僖公二十三年、二十四年 〇怀与安,实败名。〇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〇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〇言,身之文也。 9.晋楚城濮之战 僖公二十七年、二十八年 〇《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德、义,利之本也。〇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〇师直为壮,曲为老。晋于是役也,能以德攻。 10.烛之武退秦师 僖公三十年 〇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〇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11.秦晋殽之战 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 〇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〇勤而无所,必有悖心。〇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〇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12.晋灵公不君 宣公二年 〇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〇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13.王孙满对楚子 宣公三年 〇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〇天祚明德,有所厎止。 14.晋楚邲之战 宣公十二年 〇用师,观衅而动。德、刑、政、事、典、礼不易,不可敌也,不为是征。〇德立、刑行,政成、事时,典从、礼顺,若之何敌之?〇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也。〇民生在勤,勤则不匮。〇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故使子孙无忘其章。 15.宋及楚人平 宣公十四年、十五年 〇虽鞭之长,不及马腹。〇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信载义而行之为利。〇谋不失利,以卫社稷,民之主也。〇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16.齐晋鞌之战 成公二年 〇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〇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礼,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〇若以假人,与人政也。政亡,则国家从之,弗可止也已。 17.晋归锺仪 成公九年 〇不背本,仁也;不忘旧,信也;无私,忠也;尊君,敏也。〇仁以接事,信以守之,忠以成之,敏以行之。事虽大,必济。 18.晋侯梦大厉 成公十年 〇公梦疾为二竖子。〇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19.晋楚鄢陵之战 成公十六年 〇德、刑、详、义、礼、信,战之器也。 〇德以施惠,刑以正邪,详以事神,义以建利,礼以顺时,信以守物。〇民生厚而德正,用利而事节,时顺而物成。〇上下和睦,周旋不逆,求无不具,各知其极。 20.魏绛论和戎 襄公四年 〇我德,则睦;否,则携贰。〇芒芒禹迹,画为九州,经启九道。 21.崔杼弑齐庄公 襄公二十五年 〇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〇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 22.吴公子季札观乐 襄公二十九年 〇吾闻君子务在择人。〇曲而有直体,其文王之德乎!〇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 23.郑子产相国 襄公三十年、三十一年 〇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〇辞之不可以已也如是夫!子产有辞,诸侯赖之,若之何其释辞也?〇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〇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〇吾闻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 24.郑徐吾犯之妹美 昭公元年 〇是国无政,非子之患也。唯所欲与。〇夫夫妇妇,所谓顺也。 25.楚灵王乾溪之难 昭公十二年、十三年 〇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〇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26.伍员奔吴 昭公十九年、二十年 〇臣不佞,不能苟贰。奉初以还,不忍后命,故遣之。〇奔死免父,孝也;度功而行,仁也;择任而 导语 《左传》是《春秋》三传之一,也是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是先秦时期传下来的一部经典,几千年来对传统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从战国中前期《左传》诞生之后,《左传》之学一直传承不绝。 《左传》把战争思想贯注于战例之中:战争的本质观、战争与国家治乱的关系、民的作用与民心向背成为战争胜负的决定力量、帅乘和及同心同德者胜、有备无患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为我们保留了具有很强实践性的丰富军事思想遗产。 《左传》中的奇计谋略层出不穷:兵不餍诈、不备不虞、先声夺人、敌疲我打、设伏诱敌、设间用谍、声东击西、空城计、连环计、蒙马先犯、曳柴扬尘、塞井夷灶、燧象之阵、死士乱阵……为历代论兵者所称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