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之为我只在异人处(众说木心)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木心生前很在乎读者对自己作品的反应,他看重读者,也对他们寄予厚望。木心以卓尔不群的才识与风度被广大读者注目。这里所汇集的主要是一批专业的读者,如陈子善、孙郁、童明等,他们从各自的角度谈了对木心其人其作的看法,其中多有可观者。此外,还有在木心晚年的艺术生涯中扮演过重要角色的三位当事人陈英德、陈丹青、陈向宏的文章,读者借此可以看到久违的相遇与相知。
本书第一辑收入对木心生平往事的回忆与解说,第二辑收入孙郁、李静等人对木心的综合性评述,第三、四辑收入对木心具体作品的学术性评论,第五辑收入对其画作与音乐作品的解析,第六辑收入关于木心纪念馆与美术馆的篇什,对于读者理解木心不无裨补。
作者简介
夏春锦,闽人客浙,现供职于桐乡市图书馆,《梧桐影》主编、杭州师范大学木心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浙江省作协会员、浙江省优秀阅读推广人。著有《木心考索》《文学的鲁滨逊:木心的前半生》《木心先生编年事辑》,主编和策划有“知新文丛”“蠹鱼文丛”《桐溪书声》等。
目录
辑一
风啊,水啊,一顶桥——我所认识的木心
追忆父亲与木心先生
礼遇之约
与木心先生的下午茶
“我是一个远行客”
——木心在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
“无愧于艺术对我的教养”
——木心人生中的几次抉择
辑二
在京、海之间的木心
木心:一个人的“文艺复兴”
木心:带根的流浪诗人
木心:清雅慵懒的顾影水仙
领略汉语之美
木心三帖
木心册页
辑三
木心论
现当代文学中汉语审美之新变与古韵
——木心的语言之趣
木心笔下的张爱玲
周氏兄弟之于木心
木心诗歌与周作人散文的互文性解读
辑四
《豹变》序
木心作品中的“我与你”
木心:“我是日本文艺的知音”
诛心看木心
一个少年虚构的诗人——谈木心的诗
自我完成的诗人木心
寂寞猛于虎——评木心先生《竹秀》
“王顾左右而言他的大自由”
——解码木心《洛阳伽蓝赋》
辑五
看木心的超自然风景画
机里藏机,变外生变——木心形上转印画
木心绘画里的精神世界
米修与木心:幽灵的交遇
木心自度曲——谈木心遗乐及其整理改编
辑六
今晚对月亮说的话
乌镇的倒影
“没有天空,可也没有翅膀”
——访木心故居随想
记木心美术馆
去乌镇,看望木心先生
序言
作者与读者真是一对耐
人寻味的关系。对此,身
为作家和诗人的木心曾表
达过这样的意思:““读者’
,在我心目中是浩荡的、
仪态万方的一个概念。这
个概念,几乎是我全部的
美学。你是我的读者,那
还得了。”
这最后一声,是木心发
现自己的读者时的惊叹。
他看重读者,寄予厚望,
觉得他们至少应该与自己
等量,甚至高于自己。为
此他像追索理想一般寻找
自己心目中的读者。
木心自1983年恢复写作
并发表作品以来,至2021
年已三十八年。按理说,
有了这数十年的检验,如
果真如某些人所说的“不过
如此”,那理应如昙花之一
现,彗星之划过苍穹也。
但事实是,即便在劫后
余生之初,木心也能以卓
尔不群的才识与风度折服
身边有数的几位慧眼者。
书中所收王琪森的《风啊
,水啊,一顶桥——我所认
识的木心》和胡晓申的《
追忆父亲与木心先生》即
是这样的记录。
出国不久,木心的才华
便得以显露。特别是陈英
德夫妇和陈丹青等友朋的
赏识与鼓励,使他重拾了
创作的信心,旋即在海外
赢得声名。有意思的是,
人们对木心的关注,竟是
起于绘画,而聚焦于文学
。书中陈英德的《看木心
的超自然风景画》一文即
是在这样的历史机缘下写
成的。此文给了惊魂未定
的木心以极大的关怀与鼓
舞,因此被他视为自己“艺
术历程上首次出现的头等
大事”。他为此还在感谢信
中兴奋地写道:“如果我终
于为人所‘知’,便是始于二
位‘先知’。”
在木心晚年的艺术生涯
中,除了陈英德夫妇,还
有陈丹青和陈向宏两位晚
辈与之相知最深,他们对
木心的礼遇已被广为传颂
。陈丹青于2019年出版了
《张岪与木心》,选进本
书的是一篇散落集外的《
米修与木心:幽灵的交遇
》,本色的文字,在在透
出作者的真性情。陈向宏
被木心称作“忙碌的陶渊明”
,曾经的文艺青年,如今
以实干家著名,从其《礼
遇之约》与《今晚对月亮
说的话》两文中,读者可
以探知其力邀木心归来的
初衷。
“知”木心者,还有第一
时间就以木心散文为研究
课题的台湾学者郑明娴。
她在木心的第一部书《散
文一集》出版当年(1986
年)也推出了自己的学术
专著《现代散文纵横论》
。其中《木心论》一文指
出:“就现代散文的发展而
言,这样的散文实在是值
得开拓的一种类型,值得
作者去努力耕耘,也值得
读者去细心再三品味。”
较早被木心吸引的专业
读者还有后来执教于加州
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童
明,他经由小说家郭松棻
的介绍开始与木心对话,
从此相知相契二十余年。
童明因与木心就文学话题
进行过长时期的深入交流
,对其知识背景与创作风
格可谓知根知底,所以总
能准确地把握住木心文学
的肌理。他专为《豹变》
所作的序言在跨文化语境
下打量木心文学的特质,
读后真是“有如晨风唤起了
回忆,清新,也令人意外”

与童明一样具有敏锐触
角的还有国内的一批读者
,他们中包括陈子善、孙
郁、李静、孙萌、夏烈、
胡赳赳、赵鲲等数位。
陈子善是在现代文学与
海外文学史料研究方面卓
有成就的资深学人,正是
因为他的独具慧眼,早在
2001年就在《上海文学》
分期连载了木心的《上海
赋》,木心得以首次以体
面而靓丽的姿态走进大陆
读者的视野。这种眼界在
其新作《木心笔下的张爱
玲》一文中也得到了体现

孙郁作为一位博学多识
的作家型学者,先后从多
个维度提醒人们木心文学
的诸般意义。其《在京、
海之间的木心》又为我们
提供了一个别样的视角,
他感叹木心风格的“另类”,
也提醒我们想要真切地理
解木心,有必要“寻觅主义
遮蔽的存在”,可谓高明之
见。
纵观对木心感兴趣的研
究者,大体存在两个特征
,一是孙郁所说的“大部分
都不是当代文学批评界的
人”,因此能够在一定程度
上摆脱现代学科条框的羁
绊,做出相对非功利的审
视;另一个就是普遍看重
木心突出的诗性思维和特
异的美学风貌,他们常常
表现出彼此之间的意气相
投,呼应,也就显得合乎
情理。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几位
,陆续站出来谈论木心的
还有徐小斌、马家辉、林
少华、姜玉琴、子张、李
平、丰云、周立民、廖伟
棠、胡竹峰、李娟等,从
他们的文字中我们隐约可
以看到某种相近的气息在
彼此之间流转。
木心作为独特的存在,
也不可避免地被纳入学院
派的研究理路中,此次特
意收录赵思运、甘宇慧、
刘茉琳等所作的少数几篇
论文。内容涉及木心作品
的言外之旨、木心诗歌与
周作人散文的互文关系等
,都是颇值得一读的用心
之作。
由于木心的多面性,文
学之外其绘画与音乐作品
也颇受瞩目。肖小兰的《
木心绘画里的精神世界》
及陇菲的《机里藏机,变
外生变——木心形上转印画
》和《木心自度曲——谈木
心遗乐及其整理改编》,
对此均做了初步的阐发。
最后,还收录与术心故
居纪念馆和美术馆相关的
篇什,正如其中张抗抗一
文所写到的:“立于水中的
木心美术馆,是乌镇留给
后世的文化遗产,同时,
导语
虔诚的阅读才是深沉的纪念,本书展示木心研究成果,回顾木心生平细节。本书内容涉及木心作品的言外之旨、木心诗歌与周作人散文的互文关系等,都是颇值得一读的用心之作。本书最后,还收录与术心故居纪念馆和美术馆相关的篇什,正如其中张抗抗一文所写到的:“立于水中的木心美术馆,是乌镇留给后世的文化遗产,同时,也在向未来——致敬。”
精彩页
我在《岁月留香访巴老》一文的开头写道:“如果和大师相处在同一时代而无缘相识或相见的话,那也许是一种人生的遗憾。但仔细想想,只要能承受到大师的思想光泽和人文精神,也就算是人生幸事了。”
近年来,那位“横空出世”、颇受文学艺术界关注的木心,据说他的散文与福克纳、海明威的作品一起被收入《美国文学史》教程。他在我国宝岛台湾和纽约华人圈中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人物和传奇大师。他的故居和美术馆也已成为江南古镇乌镇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我与木心在20世纪80年代初曾一起办展览相识共事一年多,天天相见,现在看来也算是幸事了。
1980年初,当时的上海市手工业局在上海工业展览中心搞了个上海市工艺美术展销会。这是一个规模甚大且常设性的以外销为主的会展,将展览中心的西二馆全部包了下来,展出面积达三千多平方米,集中了上海及全国各地的工艺美术精品,如玉雕、牙雕、木雕、瓷器、漆器、铜器、珠宝、首饰及书画、篆刻、文房用品等,共计有三万多种,在当时的上海乃至海外颇有影响,有“东方艺术宫”之称。为了设计布展,手工业局从当时的工艺美术系统中抽调了一部分会画画写字的人员成立了设计组。我也忝列其中,来到了西二馆二楼夹层的工作室。
木心那时叫孙牧心,他是设计组的负责人,工美展销会那三个环形的会标就是他设计的。他当时已五十五岁,中等身材,面容清癯,眼睛很大,且微凹而带有稍黑的眼晕,嘴巴也大,嘴角微微向上翘起,显得颇为自信,总之外貌有些洋气。他说话的语速缓慢,声调不高,是那种带有浙江乡音的老派上海话。他当时正在装牙齿,全口牙拔得仅剩门牙两颗,因此说话也有些漏风。只是他的穿着给我的感觉很另类,如在深秋,我们都已穿着外套长裤,他却是上身一件大红短袖T恤,下面是一条西短裤。
那时对人的了解大都是背后议论或小道消息,有人说他是大地主出身,曾去过台湾,后来在1949年又回来了。他不仅会画画,而且钢琴也弹得不错。新中国成立后吃过几趟官司(坐牢),一直在厂里(上海创新工艺品一厂)监督劳动,现在总算平反了。他从未结过婚。当时手工业局的局长胡铁生是一位喜欢书画篆刻的老干部,对他颇赏识,不仅请他参加工美展销会的筹备,还让他担任了设计组负责人。那时,他正在申请美国移民。在此我也纠正木心“百度”介绍中两个不确切之处:一是说他曾任上海市工艺美术中心总设计师,应是上海工艺美术展销会,后改为上海工艺品展销公司;二是说他在1977年至1979年间遭遇软禁,其实他1978年就出来工作了。
尽管老孙是设计组的负责人,但他却没有什么架子,对人友善,讲话客气,布置工作也是用商量的语气,而且颇幽默,喜欢讲“死话”(玩笑)。因此,设计组里的几个年轻人比较喜欢和他接触。那时我是文艺青年,也时常和他聊聊文学,如法国的雨果、左拉、巴尔扎克、莫泊桑、福楼拜等。他说他喜欢梅里美,他文字好,干净。福楼拜也不错,他擅长结构。如英国的莎士比亚、狄更斯、哈代、夏洛蒂·勃朗特等,他说莎士比亚有些不可思议。
P4-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4:5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