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原书有内篇二十一卷,中篇八卷,外篇三十三卷,至今存世的只有内篇。本书内容繁富,包罗万象,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军事、天文、地理、农学、生物、音律、神话等方面,可以说是我国古代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本版本选取最能表达每一卷中心思想的内容和对现代人类生活仍有重要意义的章节进行译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淮南子/国学经典藏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
出版社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原书有内篇二十一卷,中篇八卷,外篇三十三卷,至今存世的只有内篇。本书内容繁富,包罗万象,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军事、天文、地理、农学、生物、音律、神话等方面,可以说是我国古代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本版本选取最能表达每一卷中心思想的内容和对现代人类生活仍有重要意义的章节进行译注。 目录 总论 卷一 原道训 卷二 □真训 卷三 天文训 卷四 地形训 卷五 时则训 卷六 览冥训 卷七 精神训 卷八 本经训 卷九 主术训 卷十 缪称训 卷十一 齐俗训 卷十二 道应训 卷十三 汜论训 卷十四 诠言训 卷十五 兵略训 卷十六 说山训 卷十七 说林训 卷十八 人间训 卷十九 修务训 卷二十 泰族训 卷二十一 要略 主要参考书目 序言 《淮南子》(又名《淮南 鸿烈》)一书内容繁富,包 罗万象,涉及哲学、政治、 经济、军事、天文、地理、 农学、生物、音律、神话等 方面,可以说是我国古代一 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该书 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 上,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 的精华部分,是后世研究秦 汉时期文化的重要文献。 关于《淮南子》的作者 ,历来有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淮 南子》是淮南王刘安自己的 作品。如《汉书·艺文志》 《隋书·经籍志》等均持此 观点。第二种观点,认为《 淮南子》是刘安组织门客集 体编撰而成,这也是学界比 较通行的观点。据东汉高诱 《淮南鸿烈解·序》,刘安 的这些宾客是“苏飞、李尚 、左吴、田由、雷被、毛被 、伍被、晋昌八人。及诸儒 大山、小山之徒”。由于文 献史料的缺乏,刘安及上述 几位宾客在《淮南子》一书 中的具体贡献如何,我们不 得而知。比如刘安仅仅是挂 虚名的主编,自己只字未写 ,还是某些章节的实际撰稿 人?是几位宾客分别编写, 由刘安最后统稿并加以润色 ,还是自始至终都是刘安一 人撰写,而由众宾客帮助修 改和润色?等等。但有一点 可以确定,刘安在《淮南子 》的成书过程中起到了关键 作用。首先,从《淮南子》 的结构框架、思想主旨来看 ,虽然人们多称之为“杂家” ,但是它仍然有一以贯之的 主旨和比较严谨的章节结构 ,这都显示出它是一部有组 织、有计划的作品;其次, 从刘安本人的史料来看,他 既是好学之士,又是才学甚 高之人,东汉高诱称他与其 宾客“共讲论道德,总统仁 义,而著此书”,这种说法 是可信的。 关于刘安的生平事迹, 《史记》《汉书》均有记载 。刘安是汉高祖之孙、淮南 厉王刘长的长子。汉文帝六 年(前174),淮南厉王刘长 因谋反被废,在被流放到蜀 郡严道邛邮(今四川省荥经 县西)的途中绝食而死。文 帝八年,汉文帝怜悯刘长之 死,封刘安为侯,后又三分 原淮南王封地,立刘安为淮 南王。汉武帝元狩元年(前 122),刘安因谋反罪而自杀 ,享年五十八岁。关于刘安 因谋反罪自杀的问题,一般 有两种对立的说法:一是认 为刘安确有谋反罪,罪有应 得;二是认为刘安的谋反是 场冤狱,是汉武帝打击诸侯 王和黄老道家的手段。。 刘安除了诸侯王这一政 治身份外,还是一位好学的 学者,并且喜欢结交文学之 士。《汉书-淮南衡山济北 王传》说:“淮南王安为人 好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 驰骋……招致宾客方术之士 数千人。……时武帝方好艺 文,以安属为诸父,辩博善 为文辞,甚尊重之。每为报 书及赐,常召司马相如等视 草乃遣。”刘安还喜道学, 好方术,后人也有他死后成 仙的传说,《列仙传》《神 仙传》等均有记载。我们耳 熟能详的“一人得道,鸡犬 升天”的典故就是刘安成仙 的故事。这则故事点明了刘 安与道家、神仙家的关系。 除了《淮南子》一书以 外,刘安还留有其他不少著 作,或依附在他名下的作品 ,如《淮南道训》《淮南王 赋》《淮南王集》《长安都 国颂》《谏伐南越上书》, 等等。这些书大都散佚,仅 有《淮南子》及少数赋、文 流传了下来,从中可以窥见 刘安及其宾客的著作之丰富 、思想之庞杂。 《淮南子》原书有内篇 二十一卷、中篇八卷、外篇 三十三卷,至今存世的只有 内篇。该书以道家为宗,融 黄老道家的自然天道观、儒 家的仁政学说、法家的进步 历史观、阴阳家的阴阳变化 理论以及兵家战略战术等各 家思想精华为一体,所以《 汉书·艺文志》及《四库全 书总目》都将其归入“杂家” 。 《淮南子》融通了先秦 各家之“道”,它既是老子法 地、法天、法自然之道,亦 是孔子之仁道、孟子之立人 之道、荀子的统类之道,还 是庄子的至入神人真人之道 ,同时又吸收墨子的义道、 韩非子的治道等诸子百家所 倡导的一切“善”道。《淮南 子》所论述的“道”。不仅仅 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描述, 而且是含有“应当”亦即规范 性的意义在其中,宇宙万物 只有依其道而行,才能达到 其最佳状态,亦即“善”的状 态。 以“道”为立言宗旨的《 淮南子》,在保存和融通先 秦思想文化,反映汉初时代 精神,开拓两汉中后期哲学 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历 史作用和影响。然而,正所 谓道不虚行,书中有一个贯 彻始终的主题。就是对治国 之道的探索。作者认为,终 极之道既可用于治身,又可 推及治国,治国之道与治身 之道是贯通的。该书始终以 至高无上的道作为立说的根 基,通过贯通古今天人来探 索治道之本。它主要阐明了 治国的三要素——天、器物 和人。 关于“天”,《淮南子》 认为,“天之与人有以相通” ,所以要治国,就必须治“ 天”——仰天承顺。《时则 训》因此指出,必须根据天 的时令来规定政令,如果春 行夏令或冬令,就会遭受天 灾人祸。仰“天”承顺的治国 要素还表现为对天地自然一 定要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的四时原则“取予有节”(《 本经训》),不可无节制地 凿地、挖池,乱开采,不可 随意捕杀、乱砍伐。 导语 《淮南子》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是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的重要文献。由于《淮南子》一书卷帙繁多,其中所阐述的每一主题的内容多有重复交叉,因此,本书只选取最能表达每一卷中心思想的内容和对现代人类生活仍有重要意义的章节进行译注。 精彩页 题解 “原”是探究。“道”指的是自然规律和宇宙本原,它超越时空,无声无形、无穷无尽、无限存在,是道家思想的最高信仰。“训”是注解。本卷内容从哲学本体论的高度指出宇宙万物都有其所应当遵循的天然之道,只有如此才能达至其“善”,因而包括人类在内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反其道而行,否则最终必然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因为“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所以人要遵循“静”而行便是人所应行之“道”。也就是说人要保持内心的清静寡欲,而不要贪欲妄动,从而达到恬淡自足的境界。 《要略》:《原道》者,卢牟六合,混沌万物,象太一之容,测窈冥之深,以翔虚无之轸。托小以苞大,守约以治广,使人知先后之祸福,动静之利害。诚通其志,浩然可以大观矣。欲一言而寤,则尊天而保真;欲再言而通,则贱物而贵身;欲参言而究,则外物而反情。执其大指,以内洽五藏,□□肤。被服法则,而与之终身,所以应待万方,览耦百变也。若转丸掌中,足以自乐也。 注释 卢牟:规模。六合:指上下和四方,泛指天地或宇宙。 太一:指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天地未分之前的混沌之气。即道家所称的“道”。 窈冥:深远渺茫。轸:通“畛”,田间道路。 苞:通“包”。包容。 浩然:盛大貌。 寤:通“悟”,领悟、理解。 参:通“叁”。 指:通“旨”,意图、宗旨。洽:滋润。藏:通“脏”。 □□:浸润。被服:接受。 览耦:观看迎合。览,观看。耦,通“偶”,匹配。 译文 《原道》的内容,规划了天地四方,探索宇宙万物,拟象天地未分之前的形状,探测大道的深远,翱翔在无所不包的领域之内。它寄托虽小却包容深广,持守简约但治理广大,使人们知道祸福发生的先后次序,了解行止的利害关系。假如真的弄明白它的旨意,就可以了解世间的纷繁事物。如果用一句话来讲明其中的道理,那就是尊重天道而保持本性;如果再用一句话来通晓其中的道理,就是轻视外物而重视自身;如果用第三句话来探究其中的奥秘,就是抛去外物而返回真情。掌握了其中的要领,内可以润泽五脏六腑,外可以浸润肌肉皮肤。接受自然法则,和它终身伴随,就可以轻松应对万物,看透事物的千变万化。就像弄丸掌中,从中得到莫大的乐趣。 原文 夫道者,覆天载地,廓四方,柝八极,高不可际,深不可测,包裹天地,禀授无形。原流泉淳,冲而徐盈。混混滑滑,浊而徐清。故植之而塞于天地,横之而弥于四海,施之无穷,而无所朝夕。舒之螟于六合。卷之不盈于一握。约而能张,幽而能明,弱而能强,柔而能刚。横四维而含阴阳,□宇宙而章三光甚淖而□,甚纤而微。山以之高,渊以之深,兽以之走,鸟以之飞,日月以之明,星历以之行,麟以之游,凤以之翔。P4-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