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教材是高等职业教育中医药类创新教材之一,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全面阐述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概念。各论部分收载常用中药398味,介绍药物的来源、药性特点、功效、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内容。本教材将创新教育融入课程,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同时加强与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结合。本教材为书网融合教材,配套有题库、课件PPT等数字化资源,使教学资源更加多样化、立体化。本教材可供高等职业教育中医学、针灸推拿、中医骨伤、中药学等专业使用。 目录 总论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第一节 中药的起源 第二节 中药学的发展 一、夏商周时期 二、秦汉时期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四、隋唐五代时期 五、宋金元时期 六、明清时期 七、近现代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存 第一节 中药的产地 第二节 中药的采集 一、植物类药材的采集 二、动物类药材的采集 三、矿物类药物的采收 第三节 中药的贮存 一、影响中药变异的常见因素 二、中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 三、常用中药的养护方法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第一节 炮制的目的 第二节 常用炮制方法 一、修治 二、水制 三、火制 四、水火共制 五、其他制法 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 第一节 四气 第二节 五味 第三节 升降 第四节 归经 第五节 毒性 一、古代药物毒性的概念 二、现代药物毒性的概念 三、中药毒性的分级 四、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 五、临床应用毒性中药的注意事项 第五章 中药的应用 第一节 配伍 一、相须 二、相使 三、相畏 四、相杀 五、相恶 六、相反 第二节 用药禁忌 一、配伍禁忌 二、妊娠用药禁忌 三、服药食忌 第三节 中药的剂量 一、古今计量单位及换算 二、确定剂量的依据 第四节 中药的用法 一、煎药法 二、服药法 各论 第六章 解表药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麻黄 桂枝 白芷 紫苏叶 附药:紫苏梗 荆芥 防风 羌活 生姜 附药:生姜皮 生姜汁 香薷 细辛 藁本 苍耳子 辛夷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桑叶 菊花 柴胡 葛根 附药:葛花 升麻 蔓荆子 第七章 清热药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石膏 知母 栀子 夏枯草 芦根 天花粉 淡竹叶 附药:竹叶 决明子 谷精草 密蒙花 青葙子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黄芩 黄连 黄柏 龙胆 苦参 白鲜皮 秦皮 第三节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 附药:忍冬藤 连翘 大青叶 板蓝根 青黛 绵马贯众 蒲公英 紫花地丁 穿心莲 射干 山豆根 鱼腥草 败酱草 白头翁 马齿苋 大血藤 土茯苓 白花蛇舌草 鸦胆子 野菊花 马勃 漏芦 山慈菇 熊胆粉 拳参 半边莲 木蝴蝶 重楼 第四节 清热凉血药 地黄 玄参 牡丹皮 赤芍 紫草 水牛角 第五节 清退虚热药 青蒿 地骨皮 白薇 银柴胡 胡黄连 第八章 泻下药 第一节 攻下药 大黄 芒硝 附药:玄明粉 番泻叶 芦荟 第二节 润下药 火麻仁 郁李仁 松子仁 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 甘遂 牵牛子 巴豆霜 芫花 京大戟 商陆 千金子 第九章 祛风湿药 第一节 祛风湿散寒药 独活 威灵仙 木瓜 蕲蛇 附药:金钱白花蛇 乌梢蛇 附药:蛇蜕 川乌 附药:草乌 徐长卿 青风藤 海风藤 伸筋草 路路通 第二节 祛风湿清热药 秦艽 防己 附药:广防己 豨莶草 络石藤 桑枝 雷公藤 丝瓜络 臭梧桐 老鹳草 第三节 祛风湿强筋骨药 桑寄生 五加皮 狗脊 鹿衔草 千年健 雪莲花 广藿香 苍术 厚朴 砂仁 豆蔻 附药:草豆蔻 佩兰 拳参 半边莲 木蝴蝶 重楼 …… 第十章 化湿药 第十一章 利水渗湿药 第十二章 温里药 第十三章 理气药 第十四章 消食药 第十五章 驱虫药 第十六章 止血药 第十七章 活血化瘀药 第十八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十九章 安神药 第二十章 平肝息风药 第二十一章 开窍药 第二十二章 补虚药 第二十三章 收涩药 第二十四章 涌吐药 第二十五章 解毒杀虫止痒药 第二十六章 拔毒化腐生肌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