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武汉地方法治发展史(秦汉至隋唐卷)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
作者 | 张功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武汉法治发展史》(秦汉—隋唐)以秦、汉、魏晋南朝、隋唐五代时期武汉地方法治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各时期武汉地区的行政机构设置与官吏选拔,农业、商业和手工业法治,人口管理与赋役法治,地方司法,地方治安等内容。揭示各时期武汉地方政府依据国家法律治理地方的具体机制及其社会效果,比较分析这一时期武汉地方法治变迁的过程与规律,拓展对中国传统法治的认识。在研究方法上,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系统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突出展示法治发展史研究的地方特色,归纳城市管理与法治发展历史的客观规律性,体现研究视域的多维度。 作者简介 胡绪鹍,1954年生,武汉人,法学硕士,一级警监。当过下乡知青、一冶筑炉工人,恢复高考后首届大学生。曾任武汉市委办公厅副主任、主任,武汉市蔡甸区区长、区委书记,武汉市政府副市长,武汉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副市长兼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现为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武汉市法学会会长。曾编著《城市智慧管理》《转型期社会管理研究》《片语集》等。 目录 导言:古代中国地方“法治”的内容、原则及特征 第一章 秦代武汉地区秦楚法律制度的冲突与交融 第一节 地方政权与官吏法 一、南郡地方政权与武汉空间的联系 二、地方官吏法 三、法律体系与地方法律适用 第二节 地方经济的法律规定 一、农业法律规定 二、手工业法律规定 三、商业法律规定 四、赋役法律规定 五、政府资产管理的法律规定 第三节 户籍与婚姻家庭的法律规定 一、户籍管理的法律实践 二、婚姻家庭的法律规定 第四节 刑事法律规定 一、对盗犯罪的惩治 二、对杀人、伤害罪的惩治 三、对诬告行为的规制 第五节 地方治安法规与治理管理 一、地方治安管理模式 二、地方治安管理的重点——逃亡人口的控制 第六节 法治效果与影响 一、法治模式的秦国化 二、法治效果差强人意 三、法治模式的特征与影响 第二章 “汉家制度”“律令法”与武汉地方“法治”新传统的形成 第一节 政区设置与地方官吏法 一、汉朝对武汉地区的管辖与政权设置 二、地方官吏的选拔与考核 三、法律体系与地方法律的适用 四、官吏渎职犯罪的惩治规定 第二节 户籍与婚姻家庭的法律规定 一、户籍管理法律 二、婚姻与家庭的法律规定 第三节 农业与赋税的法律规定 一、农官制度与农业管理 二、赋役法律规定 第四节 社会治安与法律规定 一、地方治安机构及其职责 二、津关与符传制度 三、对“南郡蛮”的管控 第五节 地方司法 一、司法机构 二、诉讼程序 三、典型犯罪的惩治 第六节 “霸王道杂之”的法治模式及其特征 一、循吏与地方教化 二、酷吏与严刑酷法 第三章 魏晋南朝武汉地区政权变更与法律管治 第一节 政区设置与地方官吏法 一、地方行政机构与武汉地区的联系 二、地方政府的职责 三、法律体系与法律适用 四、地方官吏法 第二节 农业与赋役法律规定 一、农业法律规定 二、赋役法律规定 三、手工业法律规定 四、商业法律与管理 第三节 户籍与流民管理法 一、居民户籍管理制度 二、侨民户籍管理 三、流民管理 第四节 地方治安管理 一、治安管理机构 二、地方治安管理 第五节 地方司法 一、地方司法机构 二、惩治犯罪 三、处理户婚案件 第四章 隋唐五代“东南巨镇”的法律和治理 第一节 政区设置与官吏法 一、三州共辖到鄂岳方镇:武汉地区的时空转变 二、地方行政机构及其职责 三、官吏的选拔与考核 四、法律体系与法律适用 第二节 农业和商业法律 一、农业法 二、商业法 第三节 户籍、宗教管理法规与移风易俗 一、户籍管理制度 二、宗教管理制度 三、地方风俗的改造 第四节 社会治安管理法规 一、治安管理制度 二、治安管理内容 第五节 地方司法 一、地方司法机关 二、官吏犯罪惩治 三、其他犯罪的处置 后记 序言 八年书长卷,卷卷苦心 成。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武汉地方法治发展史》系列 著作终于面世了。据悉,在 我国地方法治史研究中,尤 其作为大城市法治专史系列 研究,此乃开先河之举。作 为《武汉地方法治发展史》 的编著者,我们在忐忑之余 ,亦甚感欣慰。 《武汉地方法治发展史 》由武汉市法学会、江汉大 学主持编撰,旨在通过对武 汉地区3500多年法律制度 和法律实施的回顾研究,从 中梳理出历史长河中武汉法 治萌芽、生长、发展的脉络 与规律,借鉴历史,服务现 实,开启未来,助推新时代 武汉法治城市建设。 《武汉地方法治发展史 》丛书,由通史和专业史两 大系列组成,共12卷。其中 ,通史系列从商代盘龙城时 代至2018年,分6卷;公安 、检察等专业史系列从 1840年鸦片战争或1861年 汉口开埠至2018年,分6卷 。丛书内容丰富,史料翔实 ,不少是新发掘的鲜见资料 ,向世人展示了一幅波澜壮 阔、跌宕起伏的武汉地方法 治发展历史画卷。 一 编纂《武汉地方法治发 展史》动议于2014年初, 由武汉市法学会集思广益酝 酿提出。推动开展这项研究 ,源于中央全面依法治国战 略的实施和武汉一流法治城 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源于武汉在我国法律制度建 设和法律治理中的重要历史 地位,也凝聚和显示了武汉 地区法学法律工作者的历史 使命和责任担当。 武汉历史悠久,是国家 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 要发祥地,城市文明可追溯 到3500年前的盘龙城。明 末清初,汉口以商业大镇卓 立华中,成为“楚中第一繁 盛处”。武汉也是中国近代 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和辛亥革 命首义之城。新中国成立后 ,特别是改革开放使这座文 明古城焕发新的活力。武汉 不断丰富发展的历史文明, 本身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法治 思想、法治实践、法治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经济 社会快速发展,建设国家中 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性超大 城市,离不开法治的保障和 促进,也同样需要与其地位 相适应的良法善治环境。 武汉法治建设生生不息 的生动实践,为开展“武汉 地方法治发展史”研究奠定 了坚实基础。武汉作为中国 古代法律制度发展比较完善 、现代法治建设较早发生和 发展的地区,自商朝盘龙城 时代开始就有地方法律运行 体制和法律实践活动; 1861年汉口开埠,更使武 汉成为近代中国地方法制较 为完备的城市之一。晚清张 之洞督鄂开启封建法律制度 改革。亚洲第一部民主共和 性质的宪法性文件《鄂州约 法》在武汉诞生。大革命时 期武汉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开 展司法实践的地方。抗战时 期武汉一度成为战时立法中 心。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 革开放以来,武汉较早提出 依法治市战略。近年来,全 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面依 法治国一系列决策部署,深 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 持依法治市、依法执政、依 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城市 、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 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历史 和现实的地方法治建设实践 ,成为我们开展“武汉地方 法治发展史”研究的“富矿” 和用之不竭的鲜活资源。 区域法治是国家法治的 地方化和具体化,区域法治 文化对加强和推动区域法治 建设具有特殊功能和作用。 多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武 汉历史上产生的法律制度、 法律实践进行研究,取得丰 硕成果,但至今尚无较为系 统完整的武汉地方法治史方 面的专门著述。组织力量全 面系统地开展武汉地方法治 发展史研究,已成为摆在武 汉法学法律工作者面前的一 项紧迫任务。 作为我国法学研究重镇 的武汉,法学法律资源丰厚 ,为武汉地方法治发展史研 究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撑。武 汉地区高校有数十个法学院 (系),拥有一批全国知名的 法律史学专家学者,研究实 力雄厚。除此之外,我们还 创造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和 方式,邀聚了一批国内相关 方面的专家学者,他们都给 予武汉地方法治发展史编撰 以极大关注和鼎力支持。前 些年,中共武汉市委政法委 主持编撰了《武汉政法志》 ,也积累了宝贵的史志编撰 经验,凝聚了一批骨干力量 。这些都为开展武汉地方法 治发展史研究奠定了坚实基 础。 二 《武汉地方法治发展史 》从创意到出版,历时八载 。面对这项具有开创性的法 治文化研究工程,我们始终 怀有审慎敬畏之心,仅酝酿 时间就达两年。 现在回过头来看,磨刀 不误砍柴工,长时间的酝酿 对丰富和完善顶层设计非常 必要。它确立了研究中的若 干关键问题,使整个研究工 作始终在正确轨道上运行。 酝酿主要在三个问题上 展开: 第一,关于立题 立题,是法治史编撰最 先绕不开的话题。围绕武汉 法制史或武汉法治史,我们 先后在武汉、北京、杭州等 地,分别邀请数十位法律、 法学、政治、地方志、党史 、历史等学科的专家学者, 组织了十多场咨询论证会。 与此同时,我们还采取登门 求教等方式,博采众长。 2015年初,我们获悉中国 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的知 名法制史专家杨一凡先生正 在武汉大学讲学,编委会一 行数人专程前往拜访。杨一 凡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