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怎解乡愁(乡村振兴的乐和实验) |
分类 | |
作者 | 廖晓义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乡愁,是中国人对乡村母体的眷念与牵挂。在几十年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之后,中国的乡村如何能够振兴?传统的公序良俗如何能够重建?回乡人如何实现乡村梦?城里人如何回报乡村情?本书的内容来自一场历经川渝湘鲁黔浙上百个乡村、历时14年的乐和家园乡村实验。作为这场实验的深度参与者和推动者之一,本书作者用她的观察与感受、思考与行动,阐释了乐和家园的乡村建设路径,分享了乡村振兴与社会工作的实操经验,能够为今天的乡村振兴事业提供系统而切实的参考。 作者简介 廖晓义,北京乐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创办人兼主任,中山大学哲学硕士,美国费尔菲尔德大学名誉法学博士,曾是四川大学哲学系教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北京奥组委环境顾问。因长期致力于国学传承、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的基层实践,曾获环保部等七大部委颁发的“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2000年国际环境大奖“苏菲奖”等国内外重要奖项,并以“传统文化与社会工作相融合的实践者”的评语当选“2016年度中国十大社工人物”。 著有《东张西望:廖晓义与中外哲人谈环保药方》《乡村振兴的关键是振兴中国精神》《儒家思想的当代价值与乡村实践》等专著与文章,并与资深专家合著《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社区传承与创新模式研究——从“乐和家园”看基层治理之道》《乡村振兴十人谈——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解读》。 目录 第一章 用乐和治理重构家人社会 第一节 用乐和思维建设乐和家园 第二节 用“一站两会”实现社会共治 第三节 用“三事分流”实施责任共建 第四节 用“投入改革”实行利益共享 第二章 用乐和治理催化价值共识 第一节 大院的礼治 第二节 书院的六艺 第三节 庭院的家风 第三章 用乐和治理带动经济共富 第一节 乡村经济需要社会建设 第二节 以共生视野探索共创经济 第三节 从单一农田到共享农园 第四节 城市人到乡村寻根问道 第四章 用乐和治理促进生态共建 第一节 顺天应时的绿色人居 第二节 法天则地的绿色产业 第三节 敬天惜物的绿色生活 第五章 用乐和治理营造生命共惜 第一节 关注乡村养老 第二节 关爱乡村儿童 第三节 关心乡村妇女 尾声 乡建人才培养思路 后记 序言 乡土智慧与力量 2013年4月,我在美国克 莱蒙市参加“第7届生态文明 国际论坛”时,见到了久闻 其名的著名环保人士廖晓义 老师。我与廖老师一见如故 ,当时她送给我一份报告, 是由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 究中心的潘维教授撰写的一 份题为《维稳与久安之道— —变“覆盖”为“参与”的“新时 期群众路线”》的报告。在 这份报告中,我看到了一个 新词:乐和。这个报告通过 廖晓义协同巫溪县委县政府 所做的“乐和家园”实验,提 出了一条破解乡村治理难题 的新路。这份报告我反复读 了两遍,在读完这份报告之 后,发现当我对乡土文化价 值还停留在理论解读时,巫 溪的乐和实验已经用事实证 明,乡土文化在乡村治理中 的作用。我深为廖晓义老师 的远见与敢为天下先的实践 探索精神所感动。在之后时 间,我实地考察了廖晓义和 她的团队在湖南长沙、山东 曲阜等地所助推的乐和家园 乡村建设的许多活动。在与 廖晓义的接触中,真正使我 震撼的,是她背后的乡土的 力量。 是乡土力量,让廖晓义 从一位研究西方哲学专业的 研究生,后又留学美国,希 望在西方哲学中找到中国现 代化之路的学者,转向对中 国乡土文化的研究与实验。 她把自己这个人生中哲学观 和价值观的大转型,称为“ 西行东归路”。她在从事乡 村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发 现中国乡村有一套自己的生 态智慧和信仰体系,根本不 需要外求。我们需要做的, 是将这种智慧激活与唤醒。 于是,她从2004年启动了 综合考察乡土文化的“乡村 长卷”项目,通过三年多的 调研,以全国9个民族10个 乡村的深入调研和影视制作 为基础,形成了一套以本土 文化解决乡村问题的方案, 并出版了《乡土中国村民读 本》。这本书被送到全国乡 村图书馆。在此之后,乡土 智慧与文化的魅力,使她走 向了重新发现中国乡土精神 和智慧的乐和乡村建设的探 索。由此,就有了2008年 以来,廖晓义和她的社工团 队协助政府和村民在四川彭 州通济镇,重庆的巫溪县、 酉阳县和南岸区,湖南的长 沙县,山东的曲阜市等地, 一系列的乐和家园乡村建设 实验。 最近收到了廖晓义老师 《怎解乡愁——乡村振兴的 乐和实验》的书稿。读完这 本书稿,感觉到,这本书说 它高,可以说是一本关于中 国乡土智慧的哲学著作,如 果是对中国传统智慧与文化 不了解的人,不见得能够读 懂;说它低,低到可以成为 村民和村镇干部从事乡村振 兴事业时拿来就能用的实操 手册。 我之所以这样评价这本 书,是因为这本书是廖晓义 二十年的知行合一记录。这 里的行,是她与她的团队深 入到村民与基层干部中去的 乐和乡村之行,所以作为总 结、记录这件事的书,村民 和干部们自然能看得懂。这 里的知,是她遨游在中国乡 土智慧时空中,与先哲对话 ,在中西比较与贯通中的体 悟、感悟之所得,所以这是 一本独特的哲学之书。 这本书具有的上下贯通 、高低可融、知行可达的特 点,真是中国乡土智慧的特 性。智慧包含着西方意义上 的哲学,但又不完全等同于 西方意义上的哲学。西方哲 学是基于主体与客体两元分 立的研究范式而形成的。在 西方哲学体系中,认识世界 与改造世界是分开的,哲学 家只对客体世界规律进行研 究。西方哲学家的任务是认 识世界,而不是改造世界。 然而中国智慧,则是基于主 体与客体两元合一而生发出 来的。中国的智慧来源于知 行合一。这种智慧是将认识 世界与改造世界融合在一起 的结果。中国儒家创始人孔 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 天下的儒学,不是孔子坐而 论道论出来的,而是从日有 三省的修心开始,到周游列 国的过程中,悟出来的道。 老子留下的《道德经》,也 不是像我们今天做学问那样 ,是老子利用图书馆馆长职 位的优势,对关于宇宙认识 的哲理总结,而是老子自己 对生命与宇宙关系的体悟所 证的道。可以说《道德经》 是老子留下关于生命体悟的 五千句感言。《道德经》名 称的本身,就包含着知行合 一,“道”是需要知道的宇宙 认识规律,“德”则是要遵道 践行。作为中国诸经之首的 《易经》也是如此,其包含 深奥的哲理,妙不可言,但 不影响它可以用来解决老百 姓日常生活中的困惑。知行 合一、体用合一,就是毛主 席所讲的理论与实践统一, 这就是中国的智慧。 而中国这种古老的智慧 ,能够生生不息传承到今, 不仅仅是因为古圣贤给我们 留下了经典,更重要的是留 下了让这种智慧传承的生产 方式和生活方式。这种生产 与生活方式,就是将生产与 生活融为一体的在中国乡村 传承了几千年的耕读教育。 这个教育不是今天的知识教 育,而是开启智慧的教育。 这个教育就是中国古代的“ 以心传心”的礼乐教化。礼 教是外在行为规范的教化, 相当于今天的制度与法制治 理体系;乐教是内化与心的 仁爱之教。 乐和家园乡村建设模式 ,或者说乐和乡村建设模式 ,就是将中国古代乡村传承 几千年的礼乐教化活化了的 传承。“乐”就是传承古代内 化于心的自我教化,“和”就 是通过各种方式、制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