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从艾略特开始(美国现代诗14课)(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张曙光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著名诗人、翻译家、黑龙江大学教授张曙光选取自艾略特以降,十四位现代最有影响力的美国诗人,即庞德、弗罗斯特、威廉斯、斯蒂文斯、毕肖普、洛威尔、普拉斯、斯奈德、勃莱、奥哈拉、阿什贝利、米沃什、布罗茨基,洗练生动地概述其写作经历及艺术特色,并深入浅出地对其代表作品加以阐释,全方位地展示了他们的创作风貌及对美国诗坛的影响。这些诗人的写作历程几乎跨越整个二十世纪,经历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可以说,构成了一部现代美国诗歌的历史。 作者简介 张曙光,著名诗人、学者、翻译家。1956年生于黑龙江,1978年求学于黑龙江大学中文系,后先后供职于报社和出版社。现为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小丑的花格外衣》《雪或者其它》《午后的降雪》《张曙光诗歌》《闹鬼的房子》等,部分作品被译成英、西、德、日、荷兰等多种语言。另译有大量欧美诗人的作品,出版译诗集《神曲》《切·米沃什诗选》,评论随笔集《堂·吉诃德的幽灵》《上帝送他一座图书馆》等。曾获首届刘丽安诗歌奖、第三届“诗歌与人”诗人奖及“诗建设”主奖等多个奖项。 目录 艾略特与《荒原》 埃兹拉·庞德的漂泊之路 弗罗斯特的林中路 威廉斯的红色手推车 斯蒂文斯的坛子 毕肖普的地理学 洛威尔与自白派诗歌 普拉斯的钟形罩 加里·斯奈德与禅宗 勃莱的深度意象诗 奥哈拉的城市风景 阿什贝利的自画像 米沃什:时代的见证人 布罗茨基的贡献 序言 张曙光 最早接触到美国当代诗 歌是在1978年。那时我正 在哈尔滨的一所大学读书, 也开始在偷偷写诗。记得那 时正是初春,校园里还残留 着冬天的积雪。我经常穿过 树木稀疏的小径去图书馆, 一心想要找到自己感兴趣的 书。当时写作所能借鉴的资 源还很有限,国内的自不必 说,国外能读到的也无非是 普希金、泰戈尔,或是拜伦 、雪莱等人。这些大都是浪 漫派,距离我们的这个时代 未免太远,总感到隔了些。 作为一直生活在封闭环境中 的年轻人,我们在精神上感 到饥渴,渴望着更多新鲜的 养分来滋养我们的心灵。一 天,我在阅览室里翻看一本 六十年代的杂志,看到上面 有一篇署名“袁可嘉”的批判 英美现代派诗歌的文章。说 是批判,确切说是批判性地 介绍,因为里面引用了卡明 斯、杜利特尔、燕卜荪和艾 略特等人的作品,还就他们 的风格及写作特点做了简要 的分析。尽管只是吉光片羽 ,却让我透过这些窥见了一 个全新的天地。这带给我强 烈的震撼。这些诗无论在内 容还是手法上都与我以往读 到的全然不同,我意识到, 这也许对我们的写作有着示 范作用。这是我第一次接触 到英美现代派并与之结缘, 尽管是以这样的一种方式。 后来我知道了袁可嘉先生是 九叶派诗人中的一位,也是 英美诗歌的重要译者,此后 陆续出版的《外国现代派作 品选》就是由他主编的,而 且书中的序言正是我当初看 到的那篇文章的改写,只是 剔除了里面过激的批判和否 定的内容。此后不久,西方 现代文学作品开始被引进, 虽然以小说居多,但在一些 文学刊物上还是能读到一定 数量的译诗,如艾略特的《 荒原》,以及弗罗斯特、叶 芝和博尔赫斯等人的作品。 这是一个充满憧憬和激情的 时代。十几年后我写下一首 名为《岁月的遗照》的诗, 回顾了这段时期的生活。尽 管我当时的兴趣点是放在整 个西方当代文学上,包括拉 美的一些作家和诗人,但读 得最多的仍然是美国诗歌。 这是因为美国二十世纪诗歌 在整个西方诗歌创作中占据 了很大的分量,而且在一定 程度上也引领了现代主义诗 歌的潮流。当然我不是专门 的学者,只是从写作者的角 度阅读,目的也不是系统研 究,而是借鉴。但长期积攒 下来,也算是有了一些心得 。2004年,我离开报社到 大学去教课,利用一个暑假 完成了我的第一份讲稿,也 就是这部书的雏形。 在我看来,美国当代诗 歌最为突出的特点也许可以 用“新”来概括。庞德曾引用 《大学》里面的句子,提出 了“日日新”的口号。所谓新 ,一是在内容上更加切近时 代。美国当代诗多与美国社 会密切相关,从公共领域到 个人的日常生活,不一而足 ,以个人化的视角来展示时 代的种种问题。二是在形式 和手法上并不固守成规,不 断进行多方面的尝试和探索 ,不仅适应而且也在引领人 们的审美趣味。求新不仅体 现在内容和手法上,同样体 现在思想观念上。诗人的眼 光从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 田园牧歌式的情调中转移到 对现代社会生活的认知和批 判上,对现代性的追求也变 得自觉起来。对于现代性现 在人们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但就我来看,也无非是一 种当下性,即对瞬息万变的 现代生活的深切体验。它是 偶然的,又是必然的;它是 短暂的,又是恒定的。体现 在文学艺术上,一方面是在 和时代博弈,另一方面是如 何处理艺术与现代生活(现 实)的关系。它不是来自概 念而是来自直觉和体验,形 成了人们内心的冲突、焦虑 和虚无感。正如奥登在一篇 文章中谈到的,几乎所有的 大作家都是属于并作用于他 的那个时代。他们都是站在 时代的高度,对时代展开思 考和批判。 现代性意味着作家们关 注时代的种种现象和矛盾, 并用一种新的手法体现在自 己的作品中。当然,历史上 许多流派和作家也都如此。 无论他们写的是现代题材还 是历史题材,无论他们的政 治观点如何,无论他们喜欢 还是反感他们所处的时代, 他们总是在试图阐释自己的 时代,写出自己对时代的认 识和理解。而时代特征也总 是自觉不自觉地在他们的作 品中显露出来。说到底,作 家与时代的关系就像是一对 永远摆脱不了彼此的冤家, 就像当你扯着自己的头发, 想离开地面,但实际上你根 本离不开。但二十世纪美国 诗歌的情况有所不同,他们 在现代性的追求上更具自我 意识,也更加鲜明、主动和 自觉。对时代更多持一种批 判的态度,而且他们的批判 ,并不仅仅停留在现实或社 会层面,而是全方位的,更 加具有深度。此外,对现代 性的理解和呈现也多种多样 ,各不相同。这就造成了语 意和声部的多重性。这是因 为,二十世纪人们面临着许 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以 往世纪所未有的,也更加错 综复杂。如宗教、民族及种 族、女权、东西方文化碰撞 等各个方面,尤其是二十世 纪上半叶发生的两次世界大 战,以及连续不断的地区冲 突,这些都极大地刺激了作 家们去思考,去呈现,而且 都各有侧重。 美国诗歌的新还体现在 不断有新的流派出现。流派 的出现意味着文学的成熟, 它们是一种诗学观念和主 导语 从艾略特到布罗茨基,张曙光全面介绍和深入解读了十四位美国现代著名诗人的创作历程和代表作品,还延伸至诗人们所开辟或发扬的诗歌流派、文学潮流,诸如自白派、垮掉派、新超现实主义等,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审视了美国现代诗歌史,是了解美国现代诗歌史十分有效的读物。 精彩页 艾略特与《荒原》 一 艾略特在文学史上具有三重身份。首先他是位诗人,他的长诗《荒原》开创了一代诗风,引领了欧美现代主义诗歌的风潮。作为批评家,他是英美新批评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文学评论在西方文学界赫赫有名。除了诗和文论,他也写过几部诗剧,因此他的第三个身份是剧作家。但诗剧主要是诗,然后是剧,而艾略特的诗本身就具有戏剧结构,所以他写诗剧算得上是轻车熟路,很讨巧。说一件有趣的事,百老汇最著名的音乐剧《猫》曾几次来中国演出,轰动一时,人们在欣赏精彩演出的同时,大约不会想到,这出剧是根据艾略特创作的一组儿童诗《老负鼠的猫经》改编的。 当然如果艾略特还活着,想来他是不会同意把他的名字和这出剧联系在一起的。他是学院派诗人,用今天的话讲,是社会精英,而百老汇的戏剧虽然精彩,但毕竟属于大众文化范畴。再说,艾略特也写过非常出色的诗剧,如《大教堂凶杀案》等,不去赞美他的这些创作,而只是称道《老负鼠的猫经》,无异于在一个绝色美人面前,只是夸奖她的脚趾头长得漂亮。 艾略特推崇的是一种近乎智性的写作。他重视经验,强调象征,而压制情感的表达。他延续了波德莱尔、马拉美、瓦雷里和叶芝等人开创的象征主义传统,和叶芝、里尔克等人被归为后期象征主义。象征主义是对浪漫主义的一种反动。浪漫诗歌张扬个性,注重在诗中体现强烈的情感,一度为诗歌带来一种新的风气,比如华兹华斯、柯勒律治、拜伦、雪莱和济慈,都写出了非常杰出的作品。但时过情迁,流弊所至,抒情变成了滥情,新鲜的方法成为老套,诗歌中充斥着无病呻吟,自怜、自恋,就未免让人反感。鲁迅先生在一篇文章中就对类似无病呻吟的做法做出嘲讽:吐半口血,让侍儿扶着去看秋海棠。或者干脆就是:哎呀呀,我要死了。所以后起的象征主义走的是另一条路子,不是直接去描述思想感情,而是通过具体物象来暗示。这就是象征,即以物寄托,言在此而意在彼。艾略特有过一段非常有名的话,曾经无数次被人引用。他说诗歌不是感情的喷射器,而是感情的方程式。喷射器大家都知道,直截了当,溅得你满身都是水。而方程式就不是一眼能够看明白的,需要运算,需要用心来想。当然这只是一种比喻。强调智性,压抑情感,并不意味着完全取消情感。诗歌,甚至所有艺术,都不可能完全摒弃情感,问题在于如何处理这些情感。正如艾略特所说:“诗歌中有一种反常的错误就是拼命要表达人类的新情绪;而就在这种不得法的寻求新奇中发现了偏颇。诗人的任务不是寻求新情绪,而是要利用普通的情绪,将这些普通情绪锤炼成诗,以表达一种根本就不是实际的情绪所有的感情。” 艾略特还挖掘出十七世纪玄学派诗歌。玄学派是十七世纪一些英国诗人开创的。本来算不上什么流派,但他们的诗中有一种强调智性、追求奇思妙喻的共同取向,所以后来被称为玄学派,他们的诗歌也被称作玄学诗。所谓玄学诗机巧、理智,甚至会显得晦涩,在文学史上评价并不很高,但经过艾略特等人的大力鼓吹,湮没已久的玄学派诗人开始受到重视。 艾略特认为诗歌应该表现复杂的经验:“诗是很多经验的集中,由于这种集中而形成一件新东西,而对于经验丰富和活泼灵敏的人说来,这些经验也许根本就不算是经验;这是一种并非自觉的或者经过深思熟虑所发生的集中。” 说到很多经验的集中,正是现代诗歌的一个特征。时代的种种问题集中在一起,使经验具有了复杂性。这也就解释了艾略特的诗歌,或许也包括很多现代派诗歌晦涩难懂的原因。 P2-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