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如果尸体会说话/罗琦的奇异科学
分类 科学技术-医学-基础医学
作者 (美)玛丽·罗琦
出版社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将向你讲述人类死后继续在历史上留下的点点滴滴,他们生前的所作所为都已湮没淡忘,但他们死后的贡献通过书籍诉说着他们的不朽。尽管有时显得那么怪异,令人惊奇,但总会激发你强烈的兴趣。从医学解剖的无序到有序、从粗放到严谨、从暴露隐私到尊重隐私,系统介绍了人类医学所走过的这段历程。科学幽默的作家玛丽·罗琦女士用并不悬疑、造作,但却出奇冷静、科学、严谨、细密的话语,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个尸体背后的,不为人知的秘密。
作者简介
王祖哲,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从事艺术哲学、文学理论方面的教学与研究。业余翻译,有译著二十余种,其中的《艺术对非艺术》以及《别逗了,费曼先生!》《地球简史》和《居里一家》(与钱思进合译)颇为可读。
目录
导言
第1章 人头可怕,浪费不得
第2章 解剖之罪
第3章 死后生活
第4章 死人开车
第5章 黑匣子之外
第6章 死尸参军
第7章 神圣的尸体
第8章 怎么知道你死没死
第9章 掉脑袋的事儿
第10章 烧成灰,沤成肥
第11章 作者的遗体
序言
在我看来,死与泛舟湖
海实在相去不远。你大部分
时间仰卧于床榻。大脑关了
开关,肉身开始瘫软。没有
很新的事儿发生,也没有什
么事儿指望你去办。
如果我去泛舟,我就更
喜欢那舟是考察船,上面的
乘客仍然把天的很多时间打
发在仰面而卧上,心里空空
如也,但也帮着科学家搞研
究项目。这些考察船把乘客
带往人所不知、想也想不到
的地方,为乘客提供做事的
机会,否则他们就做不成那
种事了。
我猜,身为一具尸体,
也是这么回事。你能够做某
种新鲜有趣的事,某种有用
的事,那干吗要成天躺着呢
?每一项发展起来的外科手
术,从心脏移植到变性手术
,尸体都与外科医生如影随
形,以其独特的沉静和与众
不同的方式创造着历史。两
千年来,有的是情愿的,有
的是不知情的,尸体被牵扯
进了最大胆的科学探索、最
怪异的事业中。尸体帮助测
试法国的第一个断头台,这
是取代把人吊死的“人道”举
措。在列宁遗体防腐工作者
的实验室里,尸体帮助测试
最新的技术。在国会听证会
上,尸体也在场(在文件上
),为强制使用安全带提供
证据。尸体还乘坐太空梭呢
(好吧,那是尸块),它帮
助田纳西的研究生揭示人体
自燃现象,尸体还钉在巴黎
的一个实验室里测试“都灵
裹尸布”的真假。
为了取得它们的经历,
作为交换这些尸体同意接受
刀劈斧剁。尸体被肢解,被
剖开,被重新布置。但事情
是这样:它们并不忍受什么
。尸体是我们的超级英雄:
身受火炙,它们不退缩;从
高楼掉落,跟汽车一同撞进
墙壁,它们不吭声。你可以
朝它们开枪,或者开一艘快
艇撞它们的腿,这都不会让
它们恼恨。它们的脑袋可以
搬走,却无害处。它们能同
时待在6个地方。我把它们
视为超人:浪费这些力量之
物,不用它们来改善人类,
那是多么遗憾啊。
本书写的是人死之后的
非凡业绩。有人身前的贡献
早被人遗忘,身后事迹却在
书页和刊物中永垂不朽。我
家墙上挂着一本挂历,来自
费城医学院的穆特博物馆。
日历上10月份的那幅照片,
是一张人皮,上面有箭头和
裂口。医生想用它搞清楚,
是纵向切还是横向切,怎么
才不容易破坏皮肤。在我看
来,死后能够在穆特博物馆
展示一番,或者给弄成个骨
架子放在医学院的教室里,
就好像为公园捐钱买了一把
长条椅子一样,是一件可以
做的好事,有点永垂不朽的
意思。这本书写的事情,有
时奇怪,常常令人震惊,总
那么引人入胜,都是尸体的
所作所为。仅仅仰面躺着,
这倒没有什么错处。即便是
躺着,我们也将会看到,腐
烂过程很有趣。尸体有其他
的方式来打发自己的日子。
掺和一把科学,在艺术展上
露露脸,或者给一棵树当肥
料。这是一些可供尸体选择
的方式。
死亡可不见得乏味。
有人与我不同调,他们
觉得,除了把死者埋了或者
烧了,其他的处理方式全都
对死者不敬。我猜,写死人
的事也不敬。许多人会觉得
本书无礼。他们会说,关于
死,没什么好乐的。哎呀,
但是有好乐的啊。死是荒谬
的,你会发现那是你最傻的
处境。你的肢体松松垮垮,
互不协调。你的嘴半张着。
死,难看、有味儿,令人不
安;关于死,没什么倒霉的
事好做。
这本书写的不是正在死
的那种死。死,撒手人寰那
种的死,令人悲伤,刻骨铭
心。失去你爱的人,或者你
自己就要完了,这没有什么
好玩的。这本书写的是已经
死了的状况,是无名无姓、
不公开的死。我见过的尸体
并不叫人压抑,不叫人撕心
裂肺,也不叫人反感。它们
看上去蛮可爱,心思也善良
,有时候还悲伤,偶尔也逗
乐。有的漂亮,有的丑怪。
有的穿着汗裤,有的赤身裸
体。有的裂成碎块,有的是
囫囵的。
我全不认识它们。某次
实验,如果涉及的是自己认
识或者喜欢的某个人,无论
那多么有趣或者重要,我都
不想看。(不多的几个人,
如冉恩·韦德(Ronn Wade
),在巴尔的摩的马里兰大
学,主持解剖学尸体捐献项
目,真见过这种实验。他告
诉我,若干年前,一个女人
的丈夫愿意把自己的尸体捐
献给大学,她问能不能观看
解剖。韦德委婉地说不能。
)我有此感觉,不是因为我
去看就不敬,就不对,而是
因为我在感情上无法把尸体
和才离世的那个人分开。亲
人的遗体不仅仅是尸体,那
是活人的栖身之所。那是一
个焦点,一个容器,从感情
上看,它如今是空了。用作
科学研究的尸体总是陌生人
的。
让我跟你讲讲我看到的
第一具尸体。我当时36岁,
死者81岁。那是我母亲的遗
体。我此刻注意到我用的是
所有格“我母亲的”,好像是
说,那个遗体属于我母亲,
而非那个尸体就是我母亲。
我妈从来不是尸体,没有人
曾经是尸体。你是一个人,
然后你不再是一个人,一具
尸体占了你的位置。我母亲
走了。那具尸体是她的空壳
。或者说,在我看来事情似
乎就是如此。
过去的一年,我发现我
最难适应的事情,不是我见
过的那些尸体,而是要求我
讲讲我的这本书的那些人的
反应。你在写书的时候,大
家想为你高兴高兴;他们想
说出某些悦耳之
导语
《如果尸体会说话》是一本关于尸体的百科全书,满足你对尸体一切的好奇心。
《如果尸体会说话》用轻松、有趣的文字为我们揭开尸体的神秘面具,呈现出一个兼具深度与广度的未知世界。
《如果尸体会说话》令我们既惊叹于人类身体的细致与巧妙,也见证了器官捐赠对人类医学发展的巨大贡献。
《如果尸体会说话》不仅呈现了人体的精妙,更讲述了使生命延续,以及人存在的意义。我们的身体不仅仅是一部超级复杂而精密的机器,身体器官更能够不断适应和调整,一次次的努力都是为了让“你”继续活下去。
在本书中,有趣搞怪的科普作家玛丽·罗琦将带领读者探索皮囊之下常人难以察觉的人体另一面,赞叹人体的玄妙与复杂。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书给了我太大惊喜
!不同于悬疑侦案小说,本
书作者用并不悬疑、造作,
但却出奇冷静、科学、严谨
的话语,讲述了一个个尸体
背后的,不为人知的秘密。
重口味中,不乏清新脱俗。
我相信和我一样热衷科学、
崇尚科学的朋友都会喜欢。
——主检法医师,秦明
尸体在医学教育被称为“
大体老师”,因为他们的存
在,才让更多生命得到了延
续的机会。《罗琦的奇异科
学:如果尸体会说话》从医
学解剖的无序到有序、从粗
放到严谨、从暴露隐私到尊
重隐私,系统介绍了人类医
学所走过的这段历程。作者
以诙谐的比拟、尊重事实的
史料把解剖学的发展讲述得
淋漓尽致,让我们深深体会
到“很少有哪门科学像解剖
学这样植根于耻辱、丑行和
讥评”。
——广东医学院人体解剖
学讲师,李哲
人生是什么?我们生下
来,然后又死掉。《罗琦的
奇异科学:如果尸体会说话
》洞悉了这一切。
——作家,蔡骏
精彩页
人头,体积和重量与一只烤鸡大体相同。我以前不曾有机会做这种比较,因为在今天之前我不曾看到人头放在烤盘里。但是,这里有40颗人头,一只烤盘里放了一颗,脸朝上安置,在看似宠物碗的那个器具里。这些头是为整容医生准备的,每两个医生分一颗,做练习用。我正在观摩一次面部解剖学与整容手术课程。课程的赞助者是南方一所大学的医学中心。整个课程由美国最受欢迎的6位整容手术专家主持。
这些头放在烤盘里——一次性的铝合金烤盘。与把鸡放在烤盘里的理由一样:接住汤汤水水。外科手术,即便是在死人身上做的,也是一桩干净利索的事。40张折叠桌子,铺着淡紫色的塑料布,每张桌子中间放着一只烤盘。皮肤钩和牵引钩摆放整齐,漂亮得宛如饭店里的刀叉。整个场面看起来像是一场招待餐会。一位年轻的女士为今天上午的研讨会做了这番布置,我对她说,紫色为这房间平添了复活节的喜庆气氛。她叫特蕾莎。她回答说,选紫色桌布,是因为紫色抚慰人心。
成天修理眼皮、抽空脂肪的这些男男女女,还需要抚慰人心的某种东西,这叫我吃惊。但是,把人头割下来,连职业医生也为之闹心,尤其是新鲜的人头(这里的“新鲜”意思是没用防腐剂)。这40颗人头来自死了才几天的人,因此看上去与他们生时的模样非常相似。(防腐过程会把组织弄硬,结构就不那么柔顺,手术经验就不怎么能够反映实际操作的情形。)
此刻你看不到脸。人头用白布盖着,等着医生们大驾光临。刚进这房间,你只看见头的顶部,头发刮到了头发根。你可以看到一排老头儿,斜躺在理发馆的椅子上,脸上敷着热毛巾。只是在你走近那一排头的时候,情况开始变得疹人。现在,你看到了切茬,切茬没有被盖住。切茬血迹斑斑,参差不齐。我在想某种切得整整齐齐的东西,如火腿的切边。我看了看那些头,然后看了看那些紫色的桌布。心里一阵恐惧,一阵宁静,一阵恐惧。
它们很短,我是说这些切茬。如果把头从身体上切下来是我的活儿,我会连脖子切下来,并把切口盖住。这些头却好像是紧着下巴就切了下来,好像尸体本来穿着高领毛衣,砍头的不想把毛衣弄坏。我发现我在寻思这是谁的手艺。
“特蕾莎?”她正在把解剖指南分发到每张桌子上,一边工作一边静静地哼唱。
“嗯?”
“谁砍的这些头啊?”
特蕾莎回答说,头是在大厅对面那房间里锯下来的,使锯的是一个叫伊芙妮的女人。我情不自禁地出了声,伊芙妮工作的这个特点,会不会让她不安呢?特蕾莎也有这个问题。正是特蕾莎把那些头拿进来,并且把它们摆放好,免得滚到地上。我为此问她。
“我怎么办呢,我是把它们视为蜡像。”
特蕾莎在实行一种古老的应对方法:物件化。对那些必须时时处理人类尸体的人而言,比较容易(准确地说,是我假设那比较容易)把它们看作物件,而不看作人。对大多数医生而言,物件化是他们在医学院的第一年就掌握了的,是在“整体解剖室”里掌握的;“整体解剖室”被含含糊糊地称作“整体室”,有点只可意会的意思。为了帮助学生不要把人体看成某个人,学校希望学生深操其刀,把内脏挖出来。解剖室的工作人员常常用纱布把尸体包起来,鼓励学生一边切割,一边把纱布打开,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
跟尸体打交道的麻烦,是它们看上去太像人了。我们大多数人更愿意吃猪肉片,而不乐意从整只的烤乳猪身上割肉,道理也是如此。我们说“猪肉”和“牛肉”,而不说“猪”和“牛”,道理也是如此。解剖和外科教学,跟吃肉似的,需要着意地具有想象力和否定态度。外科医生和学解剖学的学生必须学会不要把整个尸体和曾经活着的那些人联系起来。“在故意切割另一个人的身体之时。”史学家儒斯·理查森在《死亡、解剖与穷人》(Death Dissection and the Destitute)中写道,“解剖需要解剖学家有效地终止或者压抑许多一般的身体反应和感情反应。”
头——或者说得更直接,脸——是特别令人不安的。我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医学院解剖室里很快度过了一下午,在那儿,头和手常常一直包着,直到课程进行到头和手的解剖之时才打开。“这样做,气氛就不那么紧张。”一个学生在稍后告诉我说,“因为那些部分让你看到了一个人。”
医生们开始聚在解剖室外的走廊里,一边填写文件,一边高谈阔论。我出去看他们,或许是为了不看那些头,我也说不清是为了什么。没有人特别理睬我,一个黑发的小女人是例外。她走开一点,盯着我。她那眼神不像是要和我交朋友。我决定把她视为蜡像。我和医生们交谈,他们大多数人似乎认为我是这里的工作人员。一个满胸脯都是白胸毛的男士,穿着鸡心领的手术服,对我说:“你是给它们注水的吗?”得克萨斯口音把他的音节都黏在一块儿了。“把它们涨起来了吗?今天的许多头已经在这儿待了几天了,就跟冰箱里的冻肉似的,开始发干了。注盐水。”
P10-12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8:4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