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简经纶印谱汇编(上下)(精)/松荫轩藏珍稀印谱丛刊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书法篆刻 |
作者 | |
出版社 |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松荫轩”是香港著名印谱收藏家林章松先生的斋号,林先生历三十年之功,广收古今印谱至今不辍。截至目前,书斋现藏印谱计约3000余种,蔚为大观,具有存藏印谱种类多、数量大、富特色等诸多特点。本书为《松荫轩藏珍稀印谱丛刊》之一种,收录著名篆刻家简经纶印谱包括《琴斋印拓》《千石楼印识》等所收五百三十余方印蜕。本次整理出版过程中,为方便读者阅读和欣赏,特邀请中国艺术研究院金石研究专家对每个印章做释文解读,同时为展示印谱原貌,本次出版全部彩色印刷,以满足篆刻爱好者及相关研究者的需要。 目录 上册 琴斋印拓 简经纶 刻并辑 一 琴斋印留 简经纶 刻并辑 二九五 下册 琴斋印留初集 简经纶 刻 西泠印社 辑 一 琴斋印留二集 简经纶 刻 西泠印社 辑 一三七 千石楼印识 简经纶 刻 方约 辑 二七一 序言 印譜是彙輯多種印章而成的譜册,又稱“印存”“印 舉”“印集”“印式”“印稿”等。官修印譜多爲政府選派 官員編製,以古璽印爲主;私修印譜則多爲收藏家或篆刻家 編製,既有璽印,也有名家篆刻精品。在傳統四部分類中, 輯録璽印、官印而成的印譜,被歸入史部目録類金石之屬; 輯録流派篆刻作品而成的印譜,則被歸入子部藝術類篆刻之 屬,二者有着明顯的分野,反映了印譜和印學發展的歷史。 無論是璽印譜還是流派印譜,均因保留了數量衆多的歷代印 章的基本面貌,使很多散失無存或喪失原貌的印章得以留存 ,傳遞着篆刻藝術史、文字學史及制度史、文化史等諸多方 面的重要信息,對鑒賞、臨摹、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因而受 到藝術史家、文字學家及傳統文化研究者、愛好者的廣泛重 視。 印譜起源於宋代,隨着金石學風尚的興起而出現。目 前已知最早的印譜,是北宋楊克一編製的《集古印格》一卷 (又稱《圖書譜》),係輯録古璽印而成,惜已亡佚。此後 有宋徽宗主持編纂的《宣和印譜》四卷,是官修印譜之祖, 輯官私印近千方,同樣也不存於世。存世最早的印譜,見於 南宋王俅的《嘯堂集古録》,收録三十七方古璽印,雖非單 行印譜,但已可見印譜之雛形,與其他金石器物一樣,係摹 刻拓印而成。在這一時期的《博古圖》《集古録》一類的金 石古器圖録中,均有古印的身影,經勾摹、雕版、拓印而成 。此後,印譜逐漸從金石古器圖譜中分離出來,成爲獨立的 集古印譜,陸續出現了王厚之《漢晋印章圖譜》、顔叔夏《 古印譜》、姜夔《集古印譜》等,可惜這些印譜多已亡佚。 宋人輯録、摹刻古印而成印譜,開啓了古印學的範式和先河 ,對後世印學發展産生了深遠影響。元代承續這一風嚮,出 現了吾衍《古印式》、陸友仁《集古印譜》、柯九思《集古 印譜》、吴敷《吴孟思印譜》、楊遵《楊氏集古印譜》等重 要印譜。 明清時期,隨着出版業的發達和文人篆刻藝術的盛行 ,印譜得到蓬勃發展。明中期以前,印譜的編製仍以摹刻拓 印古印爲主。明洪武二十一年(一三八八)内府編製的《寶 璽印式》,載歷代大小玉印一百九十一枚;宣德三年(一四 二八)吕震奉敕編製《歷代璽印譜》,收秦至宋璽印五十方 ,是官修印譜的代表作。私修印譜也大量涌現,如陶宗儀《 古人印式》、鄭曄《漢印式》、唐之淳《手摩楊氏集古印譜 》、沈津《欣賞編·印章圖譜》、郎瑛《古圖書》等,均爲 摹刻古印而成。明中期以後,隨着篆刻藝術的發展,印譜的 編製有了全新的變化,出現了原印鈐蓋這種全新的藝術形式 。隆慶六年(一五七二),顧從德《集古印譜》的刊印面世 ,即爲新式印譜發展史上的里程碑。顧氏輯得一千八百餘方 秦漢印章,以原印鈐拓的形式,印行二十部。因原印鈐蓋能 直觀再現印章原始面貌,甫一印出,即引起轟動。此套印譜 在編輯體例、用材、形式等諸多方面,都爲後世的印譜刊印 提供了新的範本,印譜學也由此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此 後原印鈐蓋印譜蔚然成風,爲晚明印譜蓬勃發展提供了契機 。清代是中國篆刻藝術史上的一個高潮,在印材、技法、創 作思想、藝術理論等諸多方面逐漸豐富和完善,這一時期印 人輩出、流派多變,印譜的刊行也得到了井噴式發展。康熙 年間吴觀鈞《稽古齋印譜》所收古印二千七百餘鈕,爲當時 璽印鑒藏之首。乾隆年間汪啓淑擁有極爲精湛的刻印技法, 拓印數量宏富,編輯出版《集古印存》《飛鴻堂印譜》《退 齋印類》等二十餘部,刊印範圍、編輯形式、收録數量等都 具有劃時代意義。咸豐年間山東人陳介祺好金石收藏,其編 輯刊行的《十鐘山房印舉》,在印學史上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 清末至民國期間,隨着照相技術發展,石印、珂羅版 等技術引入,印譜有了照相影印的新形式,由此印譜出版進 入高速發展階段。與此同時,隨着近代學術的發展,學者們 開始關注印學與小學、地理、官氏等學術領域的關聯,使印 譜的編製出版呈現賞鑒與研究并重的局面。這一時期,《西 泠六家印存》《尊古齋印存》《丁丑劫餘印存》等大量編輯 體例成熟、收録作品精湛的印譜文獻相繼問世。 據統計,存世印譜總量約六千餘種,散藏於海内外公 私機構。公藏以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等機構收藏最夥; 私藏多有宗家,而香港林章松先生可謂翹楚。林章松,字秉 承,别署松蔭軒主,拜篆刻家曾榮光先生爲師,專習書法和 篆刻,由此進入篆刻創作和印譜收藏之門。在印譜收藏上尤 爲勤勉,數十年間廣爲搜求,收藏總量達三千餘種,漸成海 内大宗。不僅規模、種類蔚爲壯觀,其品級之珍善,也著稱 宇内。版本目録學家沈津先生曾寫下《方寸之間天地寬—— 記印譜收藏家林章松先生》:“林先生能集印譜收藏之大成 ,一是獨到的眼光,二是對印譜的執念,三是雄厚的財力做 支撐,當然也少不了平日裡的節衣縮食、寬打窄用。然而追 根究底,成就林先生今日收藏印譜之規模的,是他兀兀窮年 、矻矻終日的勤謹和篤學。也許,從商人的角度看,他是在 經商之暇收集印譜,但從收藏的角度來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