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剑术的理论与实践》以剑为载体,以武术的通识教育、宣传为目标,弘扬民族文化,集武术基础知识、剑的历史简介、剑术基本理论、剑术套路、短兵运动,以及武术礼仪、剑术的组织教法和健身研究于一体,多角度开阔学生对剑术运动的视野。书中介绍的剑术套路,是在作者20多年的武术教学、训练经验基础上,历经5年的教学实践、完善、研究的成果,借鉴了初级剑的编创原则和成功经验,以及第一套国际规定剑术的行剑特点。整套剑术节奏明快,既注重普及剑术的基础性,有一步一动的单个剑法组合,又有闪、展、腾、挪、翻、转等一气呵成的行剑组合。读者可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观看配套教学示范视频。 本书所介绍的器械教学手段和组织方法适于大中院校的武术之剑术教学中使用,也可供喜爱剑术运动的大众自学参考。 目录 第1章 剑术的理论基础 1.1 武术 1.1.1 武术概念演变 1.1.2 武术历史追溯 1.1.3 武术内容分类 1.1.4 近代武术向现代竞技武术的历史转型 1.2 剑与剑术 1.2.1 剑的起源 1.2.2 剑的形制 1.2.3 斗剑 1.2.4 剑舞 1.2.5 佩剑 1.2.6 剑术 1.3 剑的文化 1.3.1 剑文化之源 1.3.2 剑文化精神 第2章 剑术的基本知识基础 2.1 剑术的基本礼仪 2.1.1 徒手礼 2.1.2 器械礼 2.1.3 递剑礼 2.1.4 接剑礼 2.1.5 放置剑的方式 2.2 剑术的基本技术 2.2.1 剑的结构 2.2.2 基本手型和握剑方法 2.2.3 基本步型 2.2.4 基本步法 2.2.5 平衡 2.2.6 基本剑法介绍 2.2.7 基本剑法技击内涵介绍 2.3 剑之经典技击理论介绍 第3章 剑术套路与短兵运动 3.1 剑术套路 3.1.1 第一段剑术 3.1.2 第二段剑术 3.1.3 第三段剑术 3.1.4 第四段剑术 3.2 短兵运动(武术兵道) 3.2.1 短兵运动(武术兵道)发展概述 3.2.2 短兵基本知识 3.2.3 短兵基本步法 3.2.4 短兵基本进攻技术 3.2.5 短兵基本防守技术 3.2.6 实战基本进攻技术 3.2.7 实战基本防守反击技术 3.2.8 短兵(武术兵道)竞赛规则(2021版试行)简介 第4章 剑术的组织教法 4.1 剑术的基本教学法 4.1.1 讲解法 4.1.2 示范法 4.1.3 完整与分解法 4.1.4 练习法 4.1.5 纠正错误法 4.1.6 多媒体教学 4.2 剑术的教学阶段划分 4.2.1 学习基本剑法阶段(泛化阶段) 4.2.2 组合剑法动作学练阶段(由泛化阶段到分化阶段) 4.2.3 注重剑法技术连贯阶段(分化阶段) 4.2.4 注重剑术套路完整运动阶段(巩固、提高阶段) 第5章 剑术的多元化价值 5.1 剑术对人多元化影响价值 5.1.1 健身与素质发展功能 5.1.2 培养防身自卫技能和意识 5.1.3 修身养性功能 5.1.4 文化交流表演功能 5.1.5 教育功能 5.1.6 娱乐观赏功能 5.2 剑术等武术项目对学生身心影响研究 5.2.1 对学生体适能方面的影响研究 5.2.2 对学生体成分方面影响 5.2.3 对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影响 5.2.4 对学生身心影响的问卷调查结果 附录:学生剑术体育课总结(摘录) 参考资料 后记 序言 清华大学重视体育的传统已有百年的历史。争取“ 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主人翁精神,以及“无体育, 不清华”的校园文化,已深入每一位清华人的血液里。 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武术,早在清华学堂成立之初便走 进校园:1913年清华学生自发组织了“武德会”,以研 究中国武术,强身健体;1914年清华大学正式聘请李剑 秋先生为国术教员;1919年清华大学体育馆竣工,学校 将体育课列为必修课,武术与游泳、球类、体操等西方 体育一并被设为正式体育课内容。自此,开始了武术在 清华大学的百年体育历程。清华大学是一所东西方文化 荟萃的综合性大学,拥有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治 学弁度,以及浓厚的“人文日新”的校园文化精神。清 华学子在体育学习的行为、弁度上,都有着非常鲜明的 特点:他们在体育知识学习上,思维活跃,视野开阔, 逻辑严谨,理解准确,有强烈的求知欲;在体育技术、 体育技能、体育素质发展上,体现出自强不息、勇于超 越自我的群体特征。因此,基于清华学生群体这种特质 ,笔者在武术教学、文化理论、专项技术等各个方面, 不断进行探索、提升、完善。随着中国在世界影响力的 不断提升,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所蕴含的博大智慧,引起 世界范围内更多人的关注与学习。同时,清华大学与国 际接轨的步伐越来越快,全面提升清华大学教学质量, 提高学术水平,成为学校的一项重点工作。2014年,清 华大学教务处向全校推出了教学改革立项研究项目,鼓 励一线老师加强教学研究,提升教材质量,推动清华大 学在各学科领域的著作影响。借此契机,笔者成功申请 到了以剑术为研究对象的“剑与文化”的教改立项,获 得资金支持。在多年潜心实践、学习、总结、研究、探 索、积累的基础上,笔者以武术(剑术)通识教育宣传 为目标,结合时代特点,教育内容与时俱进,将武术历 史、剑的文化、剑术理论、剑术实践、剑术健身等内容 进行整理研究,并昀终编写完成了这部《剑术的理论与 实践》。作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剑术运动一直都 是高校体育课常见开设项目之一。然而回顾过去学练武 术、教学剑术的经历,则更多侧重于学生的技术掌握、 身体素质发展,对于剑的历史、文化等演变的介绍重视 不足,并且忽略对剑的技击性、对抗技能的培养。因此 ,侧 重追求动作技术教学的武术参考用书,已不能很 好地满足修学普通高校公共武术体育课的学生全面了解 、学习武术,了解武术基础理论、剑文化的需求,也不 能更好地服务于当今国家倡导树立文化自信的育人目标 、任务。因此,本书加强了有关武术和剑的通识文化知 识等方面的整理、研究。 《剑术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分剑术的理论基础、剑 术的基本知识基础、剑术套路与短兵运动、剑术的组织 教法、剑术的多元化价值五章。本书适用于大中院校公 共体育课剑术教学,同时也可供大众剑术运动普及推广 的学习使用。本书配有27段视频示范教学,读者可通过 手机在线观看,更为直观地学习参考。《剑术的理论与 实践》的编写,是本人近30年武术教学、实践、总结与 研究的结晶。它能够转化为一部专著成果,得益于清华 大学重视体育,重视本科教学、教育,及其进一步推动 教学改革、提高学术水平的强有力措施的实施。在此, 要特别感谢清华大学教务处教改立项研究经费支持,感 谢清华大学文科建设处与清华大学出版社设立的“清华 大学文科出版基金”支持。同时,借此机会,还要感谢 多年来在探索、研究、完善、成书的艰辛过程中,所有 给予指导、帮助的武术前辈老师、同事们。由衷地感谢 武术前辈和导师—中国十大武术教授、武术家门惠丰, 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教练“一代剑王”武术家王常凯, 启蒙武术徐汝诚老师,清华大学乔凤杰教授、刘静民教 授,北京体育大学杨丽教授,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学院学 生,跟随我在清华大学实习的燕东、宋平、祁子一、高 峰伟,以及清华大学毕业研究生、武术队学生李路等。 笔者才疏学浅,能力有限,在历史、文化等人文综合修 养方面,还需要不断精进,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 读者批评指正,以期今后修订进一步完善。著此拙作以 期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剑术理论研究、剑与文化、剑 术运动等方面的专著涌现,服务于大中院校和大众武术 活动的开展,更好地传承民族传统体育精髓。作者:王 玉林 2021年1月 导语 《剑术的理论与实践》集剑术技术实践、文化知识、基础理论等于一体,与时俱进,将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推广相结合,体现了时代对于发挥武术的传承民族精神,弘扬文化精髓的需求,很好地体现了“知行合一”的武术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