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从英国的伦敦到美国的洛杉矶,从早期的现实主义到当代的后现代主义,本书通过对笛福、狄更斯、左拉、波德莱尔、康拉德、乔伊斯、艾略特、陀思妥耶夫斯基、德莱塞、菲茨杰拉德、品钦等作家作品的文本分析,探讨了作为启蒙遗产的现代城市的兴起,尤其是自18世纪到20世纪的西方文学对现代城市的反应。作者认为,文学与城市之间有一种共生关系,文学给城市带来想象性的现实,城市的变化也反过来促使文学文本发生改变。随着物理的城市不断演进,文学对它的表述/再现方式也在不断演进,喜剧现实主义和浪漫现实主义提供了对商业城市的洞见,自然主义和现代主义提供了对工业城市的洞见,后现代主义则提供了对后工业城市的洞见。 作者简介 吴子枫,原名吴志峰,文学博士,江西师范大学“阿尔都塞与批评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文学院教授,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哲学系访问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和西方当代理论的翻译与研究,译有利罕《文学中的城市》、萨特《什么是主体性’》、阿尔都塞《政治与历史:从马基雅维利到马克思》《写给非哲学家的哲学入门》等。 目录 前言和致谢 第一编 阅读城市/阅读文本 第一章 城市与文本 第二编 启蒙的遗产 第二章 从神话到控制 第三章 城市与庄园 第三编 现代主义/都市主义 第四章 有限制的城市 第五章 向内转 第六章 都市奇幻 第七章 乔伊斯之城 第八章 都市之熵 第九章 超越自由主义 第四编 美国再现 第十章 城市与荒野 第十一章 都市边疆 第十二章 都市力量 第十三章 都市命运 第十四章 都市漩涡 第十五章 探索西部 第五编 《荒原》之后 第十六章 从神话到神秘 结语 参考书目 索引 译后记 修订译文后记 导语 本书梳理了城市从起源到后现代时期的发展变化,重点关注了作为启蒙运动产物的现代城市的兴起及演变,并通过对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解读,考察了从丹尼尔·笛福到托马斯·品钦等众多作家(还包括狄更斯、雨果、巴尔扎克、左拉、波德莱尔、柯南·道尔、康拉德、詹姆斯·乔伊斯、陀思妥耶夫斯基、艾略特、奥登、托马斯·曼、乔治·奥威尔、爱伦·坡、福克纳、马克·吐温、德莱塞、菲茨杰拉德、惠特曼、海明威等)对新出现的世俗城市的回应。作者把城市文本与文学文本进行对照解读,指出了城市建设和文学文本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为我们开启了理解城市和文学的新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