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艺术》共计八章,作者将教学艺术的内容,加以具体解析,分为教学组织的艺术,教学方法的选择艺术,教学语言的艺术,教学的非语言艺术,提问的艺术,随机教学机智的艺术,观察幼儿的艺术等。书中列有丰富的案例分析,教学活动的训练,评价的指标,以加强该书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使理论与实际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幼儿园教学艺术》:
运用故事导入法时,教师所讲的故事,所编的儿歌,应该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成为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且注意所选所编故事的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和思想性。
(3)演示导人法
演示导入法是指教师把实物或直观教具演示给幼儿观察,或者向幼儿做示范性实验,使幼儿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从而自然地过渡到新的学习活动的一种导人方法。在“摩擦起电”的活动中,教师首先出示一块塑料尺,“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老师为你们变一个魔术”,边演示边说:“老师把尺子与绸子来回用力摩擦一会儿,然后,去吸彩色纸屑。咦,怎么吸起来了?!”然后提问:“为什么尺子和绸子相互摩擦后会吸起纸屑呢?”进入基本环节的活动。这种导人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幼儿感性认识的不足,并能帮助幼儿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视听媒体的不断涌现,使得演示导入在教学中的作用更为重要。
运用演示导入法时应注意:其一,充分做好准备,事先检查,试作演示教具材料;其二,演示内容与方式紧扣内容;其三,演示的同时与教师的言语指导相结合,与幼儿运用多种感官相结合。
3.复习旧知识技能,从知识之间内在联系导人教学活动
这类方法主要有递进导入法、直接导入法、衔接导入法等形式。
(1)递进导入法
递进导入法是指教师通过多种手段层层引入中心活动内容,将幼儿的情绪和兴趣一步一步调整到最佳学习状态的一种组织形式。中班“金色的房子”表演游戏活动,教师一开始就出示小狗、小羊、小猴、小鸟的头饰,一件漂亮的裙子和一个美丽的花环,引起幼儿注意,提问:“小朋友知道这些是哪个故事中的角色吗?”然后教师与幼儿二起边复述边加入动作表情;教师进一步提示:“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自己将这个故事表演出来?”这个活动的开始环节中,教师先出示道具材料,以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好奇心,然后通过师生共同复述将幼儿的参与性与兴趣性调动起来,以此导入正题。这种导入法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认识特点和学习状态,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是值得倡导的一种导人法。运用这种方法需注意教师的每一步骤间环环相扣,同时通过提问、新材料新情景的适时出现收到奇妙的效果。
(2)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人法是指活动开始,教师开宗明义,直接点题,提出具体要求和任务,把幼儿的注意力和思维迅速导向并集中到教学内容中来。如科学活动“制作小冰棍”,活动一开始,教师就说:“小朋友,你们吃过冰棍吗?冰棍是怎么做出来的?你会自己做冰棍吗?”这种直接点题导入要求教师语言精练.条理性强,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这种方法是幼儿园较常见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对于学习能力,自我意识和意志力水平较低的幼儿来说往往难以收到较好的效果,遗憾的是我们幼儿园教师却往往喜欢以这种方法导入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