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最后一公里”城市更新》对上海典型轨交站点周边更新的实践进行了系统化的分析,总结出一套应对“最后一公里”城市更新的方法。从梳理贯通站内流线,拓展站域连续步行范围,到丰富“最后一公里”功能业态,提高步行范围内的空间品质,这是对“人民城市”精细化城市设计的一次实验性探索,同时也是规划设计领域的一次创新实践。同时,“最后一公里”城市更新的成败,不仅局限于规划设计,还应在建设实施和管理运营等各阶段细节上做到整体管控。因此,本书在大量项目基础上提出依托TOD更新单元的规划管控机制,加强各阶段、各要素的统筹协调,形成合力,精准探索轨交站点周边地区城市更新的开发建设管理创新模式。相信本书的出版,将为上海乃至全国轨交站点周边的再开发、再利用提供弥足珍贵的理论指导、操作引领和实施借鉴作用。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序四 1 最后一公里城市更新源起 1.1 城市更新背景 1.2 最后一公里的更新意义 1.3 最后一公里的更新基础 1.4 研究必要性 2 认知轨交站点周边区域发展现状 2.1 现状调研内容概述 2.2 站点-系统-功能-空间的四层分析 2.3 发展现状评价 3 重点站域更新分析 3.1 人民广场站 3.2 陆家嘴站 3.3 江湾-五角场站 3.4 静安寺站 3.5 徐家汇站 3.6 陕西南路站 3.7 虹桥火车站 3.8 梳理与研判 4 最后一公里更新方法总结 4.1 站内步行流线梳理 4.2 站域步行系统构建 4.3 功能业态提升 4.4 空间品质优化 4.5 标准体系总结 5 最后一公里规划设计实践 5.1 龙阳路站 5.2 上海火车站站 5.3 南京东路站 5.4 凌兆新村站 6 更新机制展望 6.1 规划管控机制 6.2 区域开发运营机制 6.3 实施保障机制 附录A 各站点调研表格以陆家嘴站为例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