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物猎人荒野》伤口机制分析 伤口出伤倍率是多少-游戏攻略-霍普软件下载网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音乐专区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教程攻略:

霍普软件下载网-旗舰软件下载站,将绿色免费商业版破解软件、共享软件、游戏、电影、电视剧一网打尽!

文章 《怪物猎人荒野》伤口机制分析 伤口出伤倍率是多少
分类 教程攻略
语言 zh-CN
大小
版本
下载 暂无下载
介绍
    《怪物猎人荒野》增加了全新的伤口机制,那么伤口的倍率是如何计算的呢,想要了解的玩家请看下面“RGX蝴蝶刀”带来的《怪物猎人荒野》伤口机制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结论:
    当伤口产生后,伤口伤害会乘以倍率,倍率取决于怪物的部位,其中,每个怪物的每个部位倍率是独立的,并不是部位相同而倍率一定相同(如缠蛙的手臂伤口倍率和辟兽的手臂伤口倍率是不同的)
    斩下 18
    11.3 18 x 1.05 x A
    头部及手部肉质60
    头部弱点14.2 肉质75 +15
    手部弱点15.1 肉质79.5 +19.5
    后脚45
    8.5 伤口12.3 肉质65 +20
    辟兽 怒后易伤10%
    头部 肉质48
    9.1 伤口12.3 肉质65 +17
    手部 肉质47
    8.9 伤口9.8 肉质52 +5
    辟兽头9.072 x 1.35 等于12.24
    辟兽手8.883 x 1.1等于9.7713
    缠蛙头11.34x1.25等于14.175
    缠蛙手11.34x1.33等于15.0822
    在不开启显示小数的情况下,片手剑蓄力下戳的分段伤害为17,开启状况下为16.1。所有推理基于,伤害最后一位是进一法决定的而不是四舍五入决定的。
    例如:16.01会显示16.1而不是16.0。
    如果伤口有自己的肉质,并且有相同的肉质计算公式,那么无法解释缠蛙头和手臂相同肉质的情况下,伤口后肉质不同。
    所以有两种猜测,第一是每个部位有自己独特的系数,即使肉质相同,因为有系数参与,所以不同部位等我伤口肉质不同。
    第二种是每个部位有不同的系数,但直接参与伤害最后的结算而不是附属于肉质。
    第一种我否定掉了,如果是改变伤口区域肉质,那么带来的计算可能是复杂的,攻击伤口时需要计算:伤口所附着的位置,位置的肉质,代入公式。并且由于每个部位的系数不同,更显得没有必要,如果需要引入一个新的系数,为什么还要通过肉质计算公式而不是直接修改伤害?
    第二种是有可能的,而且对于伤害符合的很好,最复杂的系数是1.33,但是也不算不能接受的范畴。
    斩下动作值为18,乘以斩味补正1.05(绿斩),乘以部位伤口倍率,乘以肉质,得到伤害,所以伤口倍率独立于所有计算,是独立的系数,不取决于肉质。
    目前来说有几点我无法理解:
    1、缠蛙在手上包裹石头后,伤口伤害不变。
    2、伤口系统为什么不沿用世界软化的肉质公式,即使做修改也会比乘上单独系数更简洁。
    3、是否有更简洁的计算方法计算伤口的伤害?
    关于缠蛙手臂上的石头有可能是这样的。
    缠上石头后,肉质下降,但是肉质下降是这样的
    原肉质x0.75,这和伤害8.5(18x1.05x0.6x0.75)符合很好
    而伤口是:
    原肉质x1.33,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伤口仍然是15.1伤害,因为伤口和石头都是以原肉质为基础进行计算。
    一些更正
    伤口系数不取决于肉质,但是伤害计算时与肉质互乘
    由于弱点特效技能的存在,我认为伤口是改变了肉质的
    个人猜测:
    伤口系数(伤口肉质与原肉质的比),是取决于怪物总血量与部位耐久值的比,尽管血量是会浮动的,但是部位耐久值与血量的比一定,同时,部位耐久值越高(即越难被破坏),伤口系数也越低(可以理解成皮糙肉厚,这样是符合直觉,只是猜测)。这就解释了缠蛙的头和手伤口系数不一的问题,因为头比手更难破坏,所以头的伤口系数更低,所造成的伤害也更低。同时,因为是比值,所以上下位不会数值膨胀,但是可惜的是,要计算耐久值需要知道动作的破坏值,我目前没有找到,所以无法验证。
    
截图
随便看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本站自身不存储、不制作、不上传任何内容,仅对网络上已公开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展示。
本站不对所转载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负责,所有内容仅供学习与参考使用。
若您认为本站展示的内容可能存在侵权或违规情形,请您提供相关权属证明与联系方式,我们将在收到有效通知后第一时间予以删除或屏蔽。
本网站对因使用或依赖本站信息所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概不承担责任。联系邮箱:101bt@pm.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