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怎么夸,才能促进孩子落实行动?如何了解孩子所说的话的背后故事?如何终结“吼作业”,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戒掉坏习惯?……这些养育中的具体问题常常困扰着每天都会遭遇各种新问题的父母们。 本书是一本专注于与孩子有效沟通的宝贵指南。作者因有着心理咨询师与孩子妈妈的双重身份,在写作本书时始终秉持着真诚与尊重的态度,在书中详细呈现了亲子沟通中的9大现实场景:夸奖、批评、询问、支持、放手、决定、交流、冲突及陪伴,并且全书针对45个热点问题提供了50个工具,可参考性极强。 本书尤其适合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年轻父母,希望大家在阅读后能解决自己在养育中的真实困惑,学会说出恰如其分的父母语言,培养出独立、自主、不慌张,面对未来有充足底气的孩子。 作者简介 张心悦,心理学科普作者,叙事治疗师,书写治疗团体带领者。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生,徐凯文博士精神动力治疗及心理危机干预研修生。致力于语言与书写叙事对现代人缓解焦虑、促进心智化发展的实践研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际IPA认证沟通教练、书写治疗团体带领者。 曾先后供职于国有企业、上市公司,负责人力资源工作。2009年进入管理咨询领域,长期以来在国际航空公司、核电集团、大庆油田、ABB(中国)、京东大学、猎聘集团等超过300家大中型企业开展培训工作,为众多职场人士提供高品质的个人成长训练。 著有《学会说话》《交互式对话》。 目录 修枝剪叶篇 第1章 夸奖,相信的魔力 关键词:夸奖 “你真棒”的陷阱 盲目的相信,只会带来盲目的自信 妈妈信得过你 不要把夸奖设成一个需要“达标”的绩效指标 “落实”,效果的钥匙 夸奖要做有效的动作,效果的关键是“落实” 心动才能行动 1个夸赞=5倍的行为促进=8倍的关系改善=10倍的愉悦体验 在“品格”上精准施力 好的品格,是孩子自信的发源地 夸奖Tips 夸奖工具箱导图 恰如其分的父母语言 第2章 批评,走心不伤心 关键词:批评 放下心中的棍棒 惩罚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走心,用不好伤心 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孩子不接受批评,十有八九是家长搞错了方向 该出手时再出手 原则问题不让步,非原则问题少干预 不会做,不是错 有时候你骂孩子做得不好,就好像骂小鸡还不会生蛋一样可笑 批评是教怎么做“对” 批评不是骂孩子错在哪儿了,而是教孩子如何才能做对 批评Tips 批评工具箱导图 第3章 询问,懂比爱更重要 关键词:询问 理解孩子的世界 懂孩子,比爱孩子更重要 发出你的邀请:我们总是会高估了自己对孩子的了解,低估了孩子的精彩 会说的不如会听的:有效的倾听,能让孩子想说得更多 发现背后的故事:我们总是太着急说教,阻挡了孩子说出心里话 会听的不如会问的:聪明的妈妈都是福尔摩斯,能够侦破所有孩子内心的“疑难杂症” 询问Tips 询问工具箱导图 灌溉施肥篇 第4章 支持,做给力的父母 关键词:支持 找到给力的支点:找到对的支点,才可以真正撬动问题的解决 腰该怎么“撑”:关键时刻,永远不能缺席 恰如其分的父母语言 静待花开勤浇水 支持是一种能产生有效结果的实际行动 先做自我突破 “担心”只会增加负担,“我努力为你提供支持”才是爱 “有条件”的支持 别让你的代价,成为孩子一辈子的内疚 支持Tips 支持工具箱导图 第5章 放手,成长需要空间 关键词:放手 给出成长的空间 成长,是有能力去打开一个又一个新的世界 别“拴住”孩子 童年的枷锁,可能会成为孩子一生无法挣脱的命运 恰到好处的挫折 成长的挑战,是要“跳一跳”就能够到的 好习惯巧养成 养成一个好习惯,少去一箩筐头疼 按下暂停键:别让自己内心的焦虑占据了孩子成长的空间 放手Tips 放手工具箱导图 第6章 决定,接管自己的人生 关键词:决定 找到命运小齿轮:养育,是帮助每个孩子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维护“决定权”:学会自己做决定,才有成为自己的可能性 孩子,不需要你听话:“听话”“好孩子”“乖孩子”,都是对孩子的道德绑架 接管自己的人生:从“听话”到“我决定这样去做”,是实现自驱力的宝贵蜕变 在生活中磨砺决定: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让孩子通过“决定”拿回属于自己的确定 决定Tips 决定工具箱导图 恰如其分的父母语言 阳光土壤篇 第7章 交流,铺展爱的底色 关键词:交流 使用爱的语言 养一个幸福的孩子,就要在互动中学会使用爱的语言 交流不光是说话 父母是温暖的“大白”、投入的玩伴、智慧的老人、表演艺术家 修改“痛苦”模板 不恰当的交流方式传递的伤害,会成为孩子一生背负的“情感负债” 为爱停留“2分钟” 被看见、被接纳是每个孩子的愿望 多聊八卦少聊学习 如果孩子还愿意和你聊天,亲子关系就在线 交流Tips 交流工具箱导图 第8章 冲突,在关系里修行 关键词:冲突 家庭“小船”乘风破浪:不必追求“完美”的童年,养育没有标准答案 养育是一场和解:在关系中留下的伤痕,会在关系中被疗愈 避免孩子卷入战争:孩子对父母的忠诚是盲目的,他们很容易成为父母战争的牺牲品 要解决问题先维护关系:为什么容易对孩子发火?因为即使受伤,他们也不会轻易离开 青春期点燃中年危机:如果所有的谈话技巧都用不上了,还有一招撒手锏“闭嘴” 冲突Tips 冲突工具箱导图 第9章 陪伴,我们终归普通 关键词:陪伴 陪伴就是“我在”:得道者一线藕丝牵大象,盲修者千金大锤抡苍蝇 恰如其分的父母语言 妈妈力和爸爸力 严父慈母,不是两个人,是孩子需要的两股生命能量 保持爱的松弛感 比陪伴的“时长”更重要的是,孩子收到了“爱” 做个60分的妈妈 深度陪伴不是深度消耗,允许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长 把握每一个当下 岁月漫长,我们和孩子都终归普通 陪伴Tips 陪伴工具箱导图 后记 给爱松绑 附录 与孩子一起成长的45个思考题 序言 好好说话,给孩子直面 未来的底气 专家说的教育理念如何 用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别人家孩子”的教育经 验拿过来照做会有效吗? 怎么报课外班?如何表 扬、批评?手机到底能不能 用……这些养育中的具体问 题有标准答案吗? 人们都说,很多事,等 孩子长大后,父母回头再看 ,自然就懂了。但当我们第 一次踏上这条养娃之路的时 候,都难免迷茫、慌张、不 敢确定…… 我们,到底该如何去爱 ? 爱,的确很抽象。 但是,“说话”可以很具 体。 每天高质量地对话2分钟 ,一年就是700分钟,相当 于15次高水平的心理干预。 这样的谈话足以处理好一个 常见的PTsD(创伤后应激 障碍)症状。反过来,如果 每天暴力沟通2分钟,也会 给孩子造成难以愈合的心理 创伤。 好好陪伴孩子50分钟, 就是正常地待着聊聊天,相 当于1次支持性心理咨询。 坚持300次这样的咨询,可 以改变一个“人格障碍”的来 访者。也就是说,如果父母 能够像咨询师这么高质量地 说话,几年下来,足以深远 地影响到孩子的人格塑造。 语言有不可思议的力量 ,改变沟通方式是最直接的 改善关系的方法。父母好好 说话,就是在给出最具体的 、最直接的、最有效的爱。 “父母改口,孩子改命。 ”这听起来尽管有点夸张, 但换句话说“只要父母好好 说话,就能影响孩子的人生 ”,这却一点都不夸张。 相信我,读完这本书, 你也可以做到! 为了能把心理咨询的谈 话技术转化为普通人都可以 学会的“轻松改命”的沟通技 巧,我在书中讲了很多身边 的故事、咨询的案例、通俗 的心理学实验,还为每个沟 通场景都精心设计了一系列 工具和小练习,咱们边看边 练。 全书共有9个关键词。每 个章节之间既相互独立又有 一套完整的底层逻辑。你可 以随手翻阅感兴趣的一章, 也可以从头到尾一口气读完 。有趣的插画可以让你时不 时歇歇脚,思考题和工具导 图帮你建立清晰的结构。 修枝剪叶篇:父母怎么 说孩子才愿意听 关键词:夸奖、批评、 询问 这些是最惯常的沟通基 本动作。在日常养育中点点 滴滴地进行强化、确认、纠 正、澄清……积沙成塔,不 仅推动着孩子的外在行为, 也无形中也影响着孩子的品 格。 灌溉施肥篇:怎么“说” 出一个好性格的孩子 关键词:支持、放手、 决定 家长在重要事情上的态 度、处理方式、选择和决定 对孩子的个性影响巨大,而 语言的交流影响着孩子的方 方面面,诸如习惯的养成、 秩序感的建立、自信心的培 养、自我意识的推动,等等 。 阳光土壤篇:怎么“聊” 出高质量的关系 关键词:交流、冲突、 陪伴 孩子一生与自己的关系 、与世界的关系都不过是亲 子关系的翻版。聊天就是建 立信任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也可能是破坏关系最大的隐 形“杀手”。有形的语言孕育 着无形的关系,健康的关系 给孩子源源不断的勇气和力 量。 翻开这本书,从一句话 开始,让改变神奇地发生吧 ! 愿此书,能把养育路上“ 抽象的”爱的风景变成一个 个“精准具体”的谈话攻略。 陪伴你在养育的旅程中,轻 松打卡重要场景,和孩子一 起享受人生路上美丽的风景 。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在爱 的语言中一日日长成独立、 自主、不慌张的模样。 好好说话,给孩子直面 未来的底气! 导语 9大亲子沟通关键点。 45个亲子关系痛点问题。 50个亲子互动工具。 父母改口,孩子改命,一本高质量亲子沟通痛点问题解决书籍,与孩子每天高质量地对话2分钟,足以塑造孩子的健康人格,好好说话,给孩子直面未来的底气。让孩子独立、自主、不慌张。 后记 给爱松绑 我的女儿为这本书绘制 了插画。后记之前的这一篇 ,最触动我心。 因为,她把我设计成在 她身后半透明的样子。 她15岁了,我渐渐开始 不再是她生命中的主角。 这幅画,总让我想起我 和女儿去厦门的旅行。 2013年,我带着上幼儿 园的她第一次独自出行。她 对我百般依赖,对旅行充满 热情,就像挂在我身上的一 件行李寸步不离。满眼的三 角梅、民宿里圆形的浴缸、 鼓浪屿上盖章打卡……都让 小小的她兴奋不已。 8年后,她已经是一个初 中生,我们再次去厦门,同 行多了她的小“闺蜜”。两个 人开始倾心于自己转悠,爱 上星巴克和网红打卡地。她 俩甚至查好行程,在我上课 期间溜出酒店,坐公交车去 了观音山和曾厝垵…… 是的,我开始慢慢变成 了一个半透明的妈妈。 在写作这本书的过程中 ,这15年养育的点点滴滴再 次浮现。成为妈妈,我打开 了一个又一个新的世界,挑 战了一个又一个不曾想过的 可能。同时,我也在学习接 受与孩子的渐行渐远。 写完这本书,我还意外 地完成了对自己的松绑。 这个松绑来自我不断地 在追问自己: “张老师,你教授的那些 沟通的工具和方法,你自己 每一次都可以做到吗?” 我必须诚实地回答:“不 能。” 我也只是个普通的妈妈 。 有时候,做一个60分的 妈妈真的已经足够好了。 “那这每一个方法,是否 针对任何一个孩子都会有理 想的效果呢?” 我也必须诚实地回答:“ 不一定。” 生孩子就是开盲盒,每 个孩子都是唯一的风景。 我学会了相信,自己才 是养育孩子的最好决策者。 所以也请你:“学会相信 自己,给自己松绑。” 你不必为自己的某一句 话说得不妥而自责;也不必 为哪一次没有控制住情绪而 担忧;更不要把这本书,又 当作一个必须要完成的成长 计划。成长,是为了成为我 们最自在的样子,而不是要 成为一个完美的自己。 松绑之后的我惊喜地发 现“分离并不等于失去”。 我们只是在不断调整给 予爱的方式,调整我们和孩 子之间的“站位”而已。感谢 我的孩子和我一起完成了这 本书,让这次写作不仅成为 一次回望,更成为我和孩子 在新的“站位”上,面向未来 的并肩而立、全新出发! 尽管养育的旅程中有各 种各样的不确定,但如今我 可以确定的是:在这个没有 地图、无法重来的旅程之中 ,我触摸到了生命的质感, 实现了自我的蜕变,创造了 属于自己的风景! 你的旅程,终归也有你 独特的风景。 养育,各有滋味。 爱,殊途同归。 享受孩子陪伴你的时光 吧! 孩子们,谢谢你。 精彩页 关键词:夸奖 有一天,我问女儿:“你记得妈妈对你的夸奖吗?有没有哪一次夸奖让你的印象最深刻?”让我尴尬的是,女儿想了想,说:“好像没什么印象……”看到我失望的表情后,她又赶紧安慰道:“肯定还是夸过的。”我不甘心,想了想又问道:“那你觉得妈妈信得过你吗?”这时候她轻松地说:“那当然了。” 你问过孩子同样的问题吗?他是否可以回忆出某一次夸奖给 他带来的深刻印象或者对他产生的重要意义?还是像我的女儿,尽管有关夸奖的具体细节看似“消失无踪”了,但是,夸奖在她心里播下的“信任”的种子却已经成熟。她会不假思索地相信:妈妈是信得过我的! 我们不遗余力地推崇夸奖,并努力地付诸实践。同时,我也看到很多家长在夸奖面前显得“无所适从”。夸多了——怕孩子骄傲;不夸——怕孩子自卑;夸得不得要领——孩子早就对你说的话没感觉了…… 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呢?又该如何解决呢? 思考题: 孩子夸多了会不会“骄傲”? 为什么很多夸奖没有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怎么夸,才能促进孩子落实行动? 一旦不夸了就不做,这是怎么回事? 什么样的夸奖能让你的孩子越来越自信? “你真棒”的陷阱:盲目的相信,只会带来盲目的自信 和大家一样,我也是一个已经习惯了说“你真棒”的妈妈。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你是最棒的”“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等这些西方的教育理念在我们家长的心中悄悄生根。“你真棒”也成了很多家长的口头禅。这些理念都是“自尊教育”的衍生品。 “自尊教育”倡导提升孩子的自尊心,告诉孩子“我很重要”,要求父母和老师不批评或打骂孩子,多鼓励和爱护孩子,给孩子更多的积极暗示。最典型的表现就是要经常对孩子说:“你真棒!”然而,美国圣地亚哥大学的心理学家珍·温格(Jean Twenge)对美国的“自尊教育”曾经表示担忧。温格认为,盲目推崇“自尊教育”可能会导致孩子过度自恋,不由自主地自我感觉良好,对自己怀着过高期望值的孩子很容易在残酷的现实社会中碰壁。 我们为什么对“你真棒”如此没有抵抗力且情不自禁地就全盘接受了?没有原则的“夸赞”和不加管束的“快乐”,很多时候其实是中国父母对于自己儿时偏保守和严苛的亲子关系的一种“自我补偿”,是对内在未满足的“自我价值感”在孩子身上的“报复性消费”。真诚的“你真棒”,当然会给孩子加油,但夸大其词的、流于形式的“你真棒”一旦多了,恐怕只会变成孩子骄傲和骄纵的温床。 毕竟比起常听到“你真棒”,孩子更需要知道:“我到底棒在哪里? 工具1:夸在点子上 比“你真棒”更有用的5个常用句子,夸在点子上就不用担心孩子骄傲了! 1.你今天在某个方面做得特别好,让我很惊喜。 2.你关于哪个方面说得很有道理,继续往下说,我很愿意听。 3.真厉害!你用自己的一个什么样的方法把问题解决了。 4.你是怎么想到这个解决的办法的呢?真聪明(真能干)! 5.看到你认真/努力/仔细……做这件事的样子,爸爸(妈妈)很高兴。 情境小练习:夸奖的不同方面 在以下的情境中,你会使用上面的哪个句子来夸奖孩子呢? 当你需要强化孩子的一个积极行为时 参考条案1 当你要肯定孩子的某个观点或想法时 参考答案2 当你要表扬孩子的某种做事积极的态度时 参考答案5 当你想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时 参考答案3/1/5 当你想引导孩子总结更多经验或者探索孩子更多的优点时 参考答案4/2/1/5 P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