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经》(亦称《黄帝八十一难经》),是继《黄帝内经》(简称《内经》)之后的又一部重要医学典籍,是奠定中医理论体系的标志性著作之一。其与《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并称为中医的四大经典。全书以阐明《黄帝内经》及先秦医籍的要言大义为主旨,以答疑释难的方式探讨了81个重要的医学问题,内容涉及脉学、经络学、藏象、疾病、腧穴、针刺等多个方面,尤其对脉学知识有较详细而精当的论述和创见,在元气、命门、三焦、奇经、腧穴、针刺补泻等方面有诸多创造性发挥,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难经》对中医学术的研究发展及临床应用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临床实用价值。
本书是《难经》的通俗性读本,故在保留原貌体系的前提下,集标点、校勘、注释、语译、导读于一体。力求详注精评,畅明其要言大意,以尊重原旨,简明易解为特点。本书每一难为一个单元,即一节,每难节名根据原文的内容,用简明扼要、中肯贴切的文字予以标示。各单元的编写内容分为原文、注释、语译、导读四个部分。
(一)原文
1.底本、校本
本书所录原文,以《王翰林集注黄帝八十一难经》(简称《集注》)庆安五年壬辰(1652)武村市兵卫刊刻本(简称庆安本)为底本,以凌耀星《难经校注》(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2月出版)、郭霭春《八十一难经集解》(天津科技出版社,1984年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年出版的《难经集注》影印本、上海科技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难经正义》校勘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难经本义》校注本等为校本。采用简体横版。
2.分段
本书对原文作了分段处理,分段的原则有二:一是按问答分段。凡有问句和“然”后的答辞,无论其长短,均作另段处理;二是对答辞内容,若过长而又有多层意思者,则视内容分段。且对原文进行了标点。
3.点校
为准确反映原文原义,本书在前人点校的基础上对原文重新作了标点;凡自古以来的错讹字,照录不改,出注;原文中属古汉语某一意义上或完全意义上的通用字,照录,一般不出注;原文中的古今字、通假字,照录,出注;原文中的异体字、俗字径改,不出注;原文中的衍文、错简等,照录,出注。
(二)注释
在严格遵循经文宏旨大义的前提下,以“注释为主,校勘为从”,对生僻字、古今字、通假字、专业性名词术语、疑难词语,以及有深刻内涵的经文,进行字义、读音和经文含义的解释,目的是使读者读通原文。
(三)语译
本书采取意译和直译相结合的方式将全部原文予以语译,以直译为主,如原文上下文不能较好地衔接者,则采用意译的方法。译文的分段与原文的分段一致,译文中对专业性强的名词术语仍予以沿用。整体上既力求文字简洁准确、晓畅易懂,又能完整地反映原文旨意,尽优选可能地使语译内容达到“信、达、雅”的基本要求。
(四)导读
1.导读原则
缘于本书为中医经典的通俗读本,因而以只“导”不“论”为撰写原则,不予冗繁的考据和论证,简洁明快地导出原文的要言大义。
2.导读内容
每个单元的导读包括原文宏旨大义的简要解析、学术观点及其理论意义、临床指导价值等。原文中少数难以用文字简洁明了表述者,则用列表形式予以昭示。既扼要地概括了各节原文的主要内容,又简要地剖析了各节的学术观点,还将每一节的创新之处予以阐明。力求做到层次清晰、重点突出、论证充分,论据确凿、说理透彻、结论明确。
在本书的形成过程中,汲取了该书成书以来医家研究《难经》的方法及其成就,浸渍着20世纪至今医学家研究《难经》的智慧和结晶,蕴涵着我们几十年来对该书研究和传授的心得体会,以及近些年来的新见解和新看法。尽管经过一年来殚精竭虑的勤勉工作,其中不尽如人意之处在所难免,敬祈读者不吝赐教。
孙理军2023年12月于古都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