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图解100句读懂金刚经(轻松通晓最深奥的佛法智慧)/图解经典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琼那·诺布旺典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为了满足初识《金刚经》读者的学习需求,本书为您精心设计5个小栏目,从不同视角帮您层层深入理解经文奥义,并结合通俗的解经文字,有趣的佛理故事、精美的手绘插图呈现给读者一个丰富的《金刚经》读解版。另外,我们针对爱好佛教故事,想要了解《金刚经》要义;拓展知识面或者借以调节心态的朋友,打造了一部经典五步曲:观、想、受、行、识,让您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最大的满足。

内容推荐

《金刚经》是佛教中文字极为简练,义理最为丰富的一部典籍,是般若经的精华,但由于该经译本年代久远,历代解经注文的高僧、学者各执一端,造成的文字障碍、理解分歧,让一般人很难透彻地把握它的意旨和玄妙。它始终给人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感,以至让很多渴求悟道的平常人望而却步。

本书针对读者的学习需求,精选出1O0组名句,通过5个小栏目和300幅精美的手绘插图、图表,来呈现一个丰富的《金刚经》读解版,让您更容易读懂并运用这部伟大的智慧经典。它包括:名句由来,精确标明名句在原文中的出处;名句解读,多个角度深入疏通文意;佛典故事,妙趣横生,小故事可悟得大智慧;活学活用,信手拈来,将智慧运用于生活;最后一个栏目是知识链接,以扩展知识面。

希望我们共同的努力,可以为您拨开心灵迷障,领悟到《金刚经》的智慧与玄妙。

目录

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金刚经》经卷/10

编者序:轻松读懂《金刚经》/12

本书阅读导航/18

《大乘金刚经般若波罗蜜经》原经文/20

第一章 法会因由—叩响《金刚经》之门

第1句 如是我闻—证信的意义/32

第2句 佛在舍卫国树给孤独园—说法地点/34

第3句 与大比丘众—听法众/36

第4句 世尊食时—吃饭穿衣皆教诫/38

第5句 入舍卫大城乞食—乞食制度/40

第6句 次第乞已—众生皆平等/42

第7句 敷座而坐—一念入定般若生/44

第二章 摆脱烦恼—正知正见正信

第8句 长老须菩提—请法者/48

第9句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成佛之心/50

第10句 应如是住—悟道的方法/52

第11句 如是降伏其心—解决修心的大问题/54

第12句 若有色、若无色—离四相普度众生/56

第13句 无余涅—小乘的解脱境界/58

第14句 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菩萨不应执念/60

第15句 菩萨于法,应无所住—放下执著/62

第16句 东方虚空可思量不—无边福德/64

第17句 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布施的功德/66

第18句 不以身相见如来—身相不是法身如来/68

第19句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执著于相/70

第三章 正信希有—通往般若的门槛

第20句 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真信源于正确知见/74

第21句 莫作是说—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75

第22句 如来灭后,后五百岁—佛运消长的史观/78

第23句 一念生净信者—生“实信”的基础/80

第24句 无量福德—供养千万佛的善根/82

第25句 无法相,亦无非法相—“有”和“无”的问题/84

第26句 若心取相—万物本空的智慧/86

第27句 法尚应舍—不要迷信佛法/88

第28句 如我解佛所说义—一切无为与因果/90

第29句 无为法—不要执著于法/92

第30句 三千大世界七宝以用布施—财施与法施的较量/94

第31句 皆从此经出—一切诸佛皆从此经出/97

第四章 发心悟道—理解才能真信仰

第32句 我得阿罗汉道—小乘四圣果/102

第33句 无诤三昧—须菩提的果位/106

第34句 第一离欲阿罗汉—比诸比丘的成就都高/108

第35句 燃灯佛授记—佛的功名录/110

第36句 庄严净土—心净才是真清净/113

第37句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清净心是修行的关键/115

第38句 身如须弥山王—修果不住果/117

第39句 恒河之沙—佛陀说法与恒河/119

第40句 此福德胜前福德—福德的再次考量/121

第41句 乃至四句偈—持经就是求佛/123

第42句 当何名此经—经名中的缘由/125

第43句 如来无所说—万法本空/128

第44句 三十二相,即是非相—因缘智慧/130

第45句 深解义趣,涕泪悲泣—须菩提的眼泪/132

第46句 信心清净—信心与功德/134

第47句 若复有人得闻是经—远离一切虚妄/136

第48句 第一希有之人—惠能悟道/138

第49句 第一波罗蜜—无漏的成佛之因/141

第50句 忍辱波罗蜜—忍一切难忍之辱/143

第51句 菩萨应离一切相—菩萨的三大准则/145

第52句 一切诸相,即是非相—不住一切相/147

第53句 此法无实无虚—真理不实不虚/149

第54句 信心不逆—生起不退的信心/151

第55句 悉知是人,悉见是人—无边智慧/153

第56句 若乐小法者—大乘、小乘、凡夫的比较/155

第57句 此处则为是塔—佛言如灯塔/158

第58句 悉皆供养成事—福报的因缘/160

第59句 清净罪业—佛法复兴的希望/162

第五章 通达无我—修行的真谛

第60句 云何降伏其心—菩提的清净心/166

第61句 无法胜过有法—达到无我通达的境界/168

第62句 最难舍离的我—“我执”是妄心的根源/171

第63句 无有法得—见招拆招、随机应变/173

第64句 佛祖无所得—授记不过是一种形式/175

第65句 诸法如义—肉体不过是一具皮囊/177

第66句 一切法皆是佛法—佛性如光/179

第67句 菩萨亦如是—大而化之的菩萨/181

第68句 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远离一切相/183

第69句 如来有佛眼—佛的“五眼神通”/185

第70句 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执著是心在执著/188

第71句 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心”的相对论/190

第72句 现在心不可得—心的时空/192

第73句 福报的因缘—无得才是得/194

第74句 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有实和无故/197

第75句 具足色身—佛的肉身相/199

第76句 是名具足色身—如来从何而来/202

第77句 具足诸相—只可意会,不可言传/204

第78句 汝勿谓如来作是念—不要产生法执/206

第79句 无法可说,是名说法—不说而说的法/208

第80句 彼非众生,非不众生—因缘所生的众生/210

第81句 无有少法可得— 一切都是佛法/211

第82句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修法和修行的关系/214

第83句 即非善法,是名善法—登岸就是弃船/216

第84句 如是等七宝聚—功德不可思议/218

第85句 于前福德不能及—修行与功德/220

第六章 证悟圆满—实践出真知

第86句 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佛不度众生/224

第87句 有我者,则非有我—众生即是佛/226

第88句 三十二相观如来—观佛见性/228

第89句 如我解佛所说义—不以身相见如来/230

第90句 不说断灭相—佛法不断灭/232

第91句 得成于忍—获得无生法忍/234

第92句 不受福德—不贪著福德/236

第93句 若来、若去、若坐、若卧—何谓“如来”/238

第94句 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佛没有来也没有去/240

第95句 碎为微尘—微尘中见大千/243

第96句 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从微尘到大千/245

第97句 是人解我说义不—离相之相/247

第98句 不生法相—这样修法/249

第99句 一切有为法—一切有为都无所得/251

第100句 信受奉行—金刚法会圆满/254

试读章节

佛典故事 如是我闻的由来

佛在八十时,带着阿难在遮婆罗塔聚众说法。

“大家好,我从得道以来,爱护弟子度化众生,和诸位分享快乐,也不会抱怨教化的苦累,对所有的弟子都平等相待。过三个月,我就要依法涅檠,获得无上安稳。但我会永久地眷顾你们,还有未来一切信仰我的众生。”

众生听了很震惊,眼里含着泪水,忽然觉得心灵的支柱要倒了一样。佛安慰说:“都别难过了,生死本是自然规律,没有谁可以逃脱。如果你们不听从我的教化,就算我活千万年也没用啊,反过来说,即便我的肉身不在了,也能永久活在你们的心里。你们要坚定信仰,皈依并顺从佛法,不懈怠地修学圣道,解脱烦恼,住心不乱,这才是我真正的弟子啊!”

不久,佛陀就去了迦罗城。一天佛对阿难说:“你去娑罗双树间给我敷座设床,头在北面朝西,我的教法最近可以向北方弘传,未来也会传播到西方。今晚我就要涅檗了。”

众生知道后都悲痛不已,但事已至此,遂共同商量就“如何使未来的正法常住”的问题来请示佛陀,这时阿难站出来,代表众比丘向佛陀请教了四个问题,其中一个便是:“佛陀住世时,佛陀的言教大家易生信心。佛陀涅檗以后,只有经典的结集,如何才能使人起信呢?”

佛回答说:“应当在所有经的开头加上‘如是我闻’这句话。”这就是“如是我闻”的由来。

佛典故事 祗树给孤独园的传说

舍卫国在中印度,经济文化发达,财富很多。舍卫国的国王,就是《楞严经》上所说的那位波斯匿王,也是佛门弟子。那里住着一位名叫“给孤独长者”的老人,他德高望重,是舍卫国有名的大财主,也是拜火教的教主。

有一天,他到波斯匿城去给儿子相亲,邂逅了佛陀,并且对佛产生信仰。

他说:“佛陀,我给您盖一个寺院,您可以到波斯匿城去说法吗?”

佛说:“如果我们有因缘,等你盖好讲堂我就来。”

他回到波斯城,找了许久,只有祗陀太子的园林最称心,于是他找来太子商量,太子开玩笑地说:“如果你拿出的黄金能将园子铺满,我就卖给你。”

没想到,他真的用黄金一片片地铺园,铺到一半的时候,太子也被感化了,要求和他共建精舍献给佛。因为是祗陀太子和“给孤独长者”共同建造,所以园林被命名为“祗树给孤独园”。

佛陀从三十一岁弘法到八十岁涅檗,一直留居在舍卫国。

佛典故事 息思的忏悔

从前,有个叫息思的王子出家修行,因为是净饭王妹妹的儿子,从小在宫里生活环境优越,所以出家后,仍未脱王公子弟的骄慢。在比丘的大家庭中,都很尊敬这群王子,其他的王子也持以平易近人的心态,融和在这个团体里,唯独息思优越骄慢,盛气凌人且易动怒。时间长了大家都对他敬而远之,他便成了孤落落的一个人了。

对此,佛陀尽看在眼里。一天,佛问一个年轻的比丘:“大家相处得融洽吗?”比丘说:“还好。”佛又问:“有谁不能合群吗?”比丘说:“是的,息思比丘我慢心强,不能融入集体,所以他很孤单也很不快乐。”于是,佛陀就把息思叫来,亲自问他:“息思,你在集体中是不是很不快乐?你转身看看大家。”息思慢慢地转身,看着大家和睦融洽相处的场景,非常惭愧,意识到由于自己过于清高,失去了很多的同伴和快乐。他诚恳地向佛陀认错,并决心悔过。佛陀语重心长地说:“要保持体念无常的心态,既然出家在佛门,那么就要牢记众生都是平等的,王公贵族的冠冕不过是个虚名而已,应该以身作则、谦让有礼,才不枉你身为王子愿意出家的那份难得,要努力戒掉无名习气,一失人身、万劫难再啊!”

息思听了这番话,决意痛改前非,发誓一定好好学习,用智慧和慈悲待人。

佛典故事 长者婢为主送食

在舍卫国,有一个长者的儿子和伙伴去园子里玩耍。走前跟家里人说,记得给他送饭。

那人的儿子走了之后,家人就派婢女给他送饭。婢女走到门口,遇到佛陀化缘,就把饭布施给佛。返回家中,又取了饭去送。走在半路上,又碰到了舍利弗、目犍连等,于是再次布施给了他们,直到第三次,才取食给长者的儿子。小孩回家抱怨母亲说:“今天怎么这么晚才给我送饭。”他母亲说:“今天送了三次给你啊,怎么会晚呢?”儿子问他:“三次?”儿子的反问,让女主人心生疑惑,于是,把婢女叫来对质,婢女只好如实交代,大家听了她的叙述,破口大骂她,并拿棍子把她打死了。她死后升了天,看着陌生的地方,她问天人道:“我今生在哪里?”“天上。”她又问:“从哪里命终来这里?…‘从人道中升到这里。”天人说。最后问:“我是做了什么业缘竟然能升天?”天人告诉她:“因为施食。”听了天人的话,她内心很激动,就来到佛住的地方拜谢。佛为她说法得须陀洹果。一个比丘问佛:“这个天女是什么因缘来到天国?”

佛说:“她本来是人间一个长者家的婢女,给长者的儿子送饭的时候,碰到佛如来就把饭布施给他。那家人知道后,就辱骂她,并且用棍子把她打死了。这就是她死后升天的业缘。后来,到我这里来听佛法悟证道。”

佛典故事 贫女乞食

相传,在北魏时期,大孚灵鹫寺在每年三月的庙会上,都会设“无遮斋”,讲求众生平等,只要是赶会的人都能饱餐一顿。

一天,有一衣衫褴褛的孕妇抱着婴儿,领着一个小孩,还牵着一条狗,跟随大家走进寺院。她见众香客施舍金钱,情急之下,剪下几缕头发作为施舍之物奉送。

当时还没到吃饭的时间,可怜的女人对知僧客说:“我家里有急事务必赶回去,提前发给我吃的吧。”按照斋会规定每人一份,知僧客觉得婴儿还不会吃,就分她两份。贫妇说:“三个人怎么只分给我两份?”知僧客没说话又分给她一份。可贫妇又兑:“狗还没有呢!”知僧客犹豫了一下勉强再给她一份。这时贫妇争辩道:“我肚里的孩子也应该有一份的。”

僧人终于忍无可忍,大声呵斥她:“你肚子里的孩子还没出生呢,为什么要吃的?你真是贪得无厌又得寸进尺。”

听完呵斥妇人说:“苦瓜连根苦,甜瓜彻蒂甜。三界无著处,致使阿师嫌。”说完就腾空幻化成文殊菩萨,婴儿和小孩变成善才童子和于阗王,犬也变成了绿毛狮子。

寺院内上千斋客,都赶紧朝菩萨礼拜。后来,寺院僧众将贫妇留下的头发当做黑舍利,建塔埋葬,名为文殊发塔。

P32-40

序言

轻松读懂《金刚经》

2500年前,在印度恒河边的舍卫国,释迦牟尼佛与其弟子须菩提有一场精彩的对话,谈论的主题是“如何修证成佛”。后来,这场著名法会的前后始末被翔实记录下来,便是这本《金刚经》。

《金刚经》最早在印度流传甚广,后传入中国。后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鸠摩罗什法师在长安草堂寺,第一次用意译的方式,把《金刚经》翻译成非常适合中国人阅读的文本,初名《舍卫国》。其后,鸠摩罗什的弟子僧肇以中国的注经习惯,撰写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是为第一本中国式的《金刚经》注疏。到唐代禅宗六祖惠能时期,《金刚经》也随着《坛经》的普及成为了大众耳熟能详的经典。如今,历经了1600多年的岁月,这部佛经不仅深深印入了中国人的灵魂,更在世界上广为流传,极具影响力。

《金刚经》文字简练,只有三十二品五千余字,义理却极为丰富,是一切大乘佛教的理论基础,被奉为“经中之王”,是天下修佛之人必须深研的佛教经典。同时,它超越一切宗教性,却又包含了一切宗教性的特质,是彻底解放心灵奴役的大智慧,也是所有有志于探索世界、探索心灵的智识之士不能逾越的知识巅峰。尤其在充满紧张和虚无的现代社会,渴望心灵良药的现代人更加热切地从《金刚经》中寻求心灵解脱之道,读经热潮已蔚为大观。但由于该经译本年代久远,历代解经注文的高僧、学者各执一端,造成的文字障碍、理解分歧,让一般人更加难以理解它的旨意,读懂它的精妙,以至让很多渴求悟道的平常人望而却步。

针对读者对《金刚经》的学习需求,我们编辑出版了这本《100句读懂金刚经》,让您既可以体验到轻松畅快的阅读快感,又能真正懂得《金刚经》的精髓。

与其他版本不同的是,《100句读懂金刚经》从接近200句的《金刚经》全文中,精选出其中流传最广、最为脍炙人口的100句名言,您仅仅阅读这些关键语句,就能通晓全经要旨,领悟其中玄妙。同时,我们运用通俗易懂的现代图解手法,以200余幅精美插图,近100张精心设计的图表为您形象展现经典的要义,将您阅读佛经的过程变为一次生动有趣、赏心悦目、富于启发的探索之旅!

除此,我们精心设计了5个小栏目,从各种角度层层深入地帮您理解文义,启发您的智慧。它包括:“名句由来”,可以欣赏原汁原味的佛经片断;“名句解读”,深入讲解经文以疏通文义;“佛典故事”,借助读者喜闻乐见的故事,增加阅读的趣味性;“活学活用”,以精辟的总结性话语,来点拨大家,以启明智慧;“知识链接”,更多文史知识,扩展您的知识面。因此,它可能是您见过的最丰富、最有趣的《金刚经》读解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3 12: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