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文章集文人散文与学者散文的特点于一体,旁征博引,内蕴丰盈,行文崇尚简洁,重视文调,追求“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艺术境界及文调雅洁与感情渗入的有机统一。且因洞察人生百态,文笔机智闪烁,谐趣横生,严肃中见幽默,幽默中见文采。晚年怀念故人、思恋故土的散文更写得深沉浓郁,感人至深。本书为中国现代名家传记丛书中的一册,记载了梁实秋传奇而又辉煌的一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书名 | 梁实秋评传/中国现代名家传记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宋益乔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下载 |
![]() |
介绍 |
编辑推荐 梁实秋文章集文人散文与学者散文的特点于一体,旁征博引,内蕴丰盈,行文崇尚简洁,重视文调,追求“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艺术境界及文调雅洁与感情渗入的有机统一。且因洞察人生百态,文笔机智闪烁,谐趣横生,严肃中见幽默,幽默中见文采。晚年怀念故人、思恋故土的散文更写得深沉浓郁,感人至深。本书为中国现代名家传记丛书中的一册,记载了梁实秋传奇而又辉煌的一生。 目录 第一章 北京内务部街20号(1903—1915年) 第二章 清华园记略(1915—1923年) 第三章 唐人自何处来(1923—1926年) 第四章 海上生“新月”(1926—1930年) 第五章 再见吧 青岛(1930—1934年) 第六章 漂泊万里行(1934—1949年) 第七章 漂落台北的一片叶(1949—1966年) 第八章 泪洒西雅图(1966—1974年) 第九章 心有灵犀一点通(1974—1980年) 第十章 迟暮(1980—1987年) 试读章节 第三章 唐人自何处来 (1923—1926年) 1923年8月的一天,清华学校六十多名癸亥级同学,在上海浦东码头上登上了美国的远洋客轮“杰克逊号”。临行前,学校里发给他们每个人三四百元治装费。一个个穿戴得西装革履,煞是齐整。但在即将远离故国之际,他们的心情是很沉重的。特别当船上的小乐队吹奏起送别的凄伤曲调时,愈发为这群游子增加了黯然神伤的情调。梁实秋说: 我抚着船栏,看行人把千万纸条抛向码头,送行的人拉着纸条的另一端,好像是牵着这一万二千吨的船不肯放行的样子。等到船离开了码头,纸条断了,送行的人群渐渐模糊,我们人人脸上都露出了木然的神情。 但年轻人有着极强的适应能力,没过多久,他们的心情就逐渐恢复过来。在船上,他们或者举行“同乐会”,全体聚在一起疯狂地玩闹;或者约上二三知己。到甲板上眺望海洋风光。海上的风景虽然单调,但在会心人眼中也另有一番情韵: 天连水。水连天,不住在波声湍溏。好多只海鸥绕着船尾飞,倦了就浮在水上。一群群的文鳐偶然飞近船舷,一闪而没。我们天天的看日出日落,看月升月沉。 比起其他同学,梁实秋还获得更多一层收获。在船上,他先后结识了两位燕京大学的毕业生许地山和冰心。他从前在《小说月报》上早就拜读过许地山的《缀网劳蛛》、《空山灵雨》等作品,印象特别深,以为“具有特殊的格调与感人的力量”。如今亲炙风范,更增加了他对许地山的好感。他的总体感觉是:许地山的仪表“颇不平凡,蓬松的头发,凸出的大眼睛,一小撮山羊胡子。八字腿,未开言先格格的笑。和他接近之后,发觉他为人敦厚,富热情与想象,是极有风趣的,许多小动作特别令人发噱”。P49-50 |
随便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