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年人类海洋文明,五千年世界海洋争霸,两千年华夏海洋辉煌,一百年民族海洋屈辱,六十年人民海军征战!
崛起与衰亡、抗衡与吞并,勾结与争斗、独霸与群霸,构成了一部硝烟滚滚的海洋争霸史……
伴随着21世慢慢展开的节拍,我们正感受着太平洋世纪的律动……
中国的崛起,打破了持续一个世纪的世界经济引力结构,太平洋蔚蓝色的波涛终于将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目光引到了东方。改革开放的中国正在走向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因此,扬弃千年的黄土地观念,走进蔚蓝色的海洋文明,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传统文化问题,而是要造就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进取精神。
3.郑和七下西洋。耀兵异族,显示龙恩四海浩荡。明朝政府一道禁海令,中国的航海业一落千丈。闭关锁国岂能挡住殖民者的侵略野心?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我们的祖先不仅有过修建万里长城的壮举,也有过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成吉思汗的铁骑曾跨越西伯里亚,远征欧洲;唐代舟师900艘东渡白江口,大败倭寇;明代大航海家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更足以令中华民族引以为傲。
公元1405年7月的一天,南京城热闹非凡,人们从四面八方潮水般涌向长江边的下关码头。明成祖皇帝朱棣也在文武大臣的簇拥下来到江边。
随着3声礼炮响起,从长江下游开出一艘巨型宝船,宝船上12张白帆迎风招展,四周数百面龙旗飘扬。三保太监郑和屹立船头,文武百官伫立两舷。紧接着江面上出现了浩浩荡荡的船队,宝船沿江而下,好不威风。大小船只两百余艘,足足过了一个整天。
这就是当年郑和第一次率船队下西洋出发时的情景。
郑和1371年出生在云南昆阳县一个贫苦的回民家庭,他小时候随父亲历尽艰辛,到过沙特阿拉伯的麦加朝圣,见闻颇多。12岁时,因战乱被明朝军队俘获,拨到朱元璋的四太子朱棣宫中充任小太监。在他生活的年代里,正是中国航海业的鼎盛时期,我国不仅在造船和航海技术上居于领先地位,而且对外交往也十分频繁。在明代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后的28年里,他以总兵太监的身份,率领一支强大的舟师,七下“西洋”,最远航程达6 000海里以上,到达过东南亚、印度洋、红海、东非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郑和当年乘坐的“宝船”长达44丈,宽18丈,有9桅12帆,锚重数千斤,排水量在千吨以上,可载员千人。郑和的随员巩珍曾描写道,郑和“所乘之宝舟,体势巍然,巨与无敌,蓬帆锚舵,非二三百人莫能举动”。
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张被历史尘封了的《郑和航海图》,它详细记载了郑和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向南沿江、浙、闽、粤海岸西行,经过太平洋,印度洋沿岸多国,最远到达非洲东岸肯尼亚的航海略图,这不仅在中国、在世界航海史上都堪称史无前例的壮举。郑和船队的航程,仅停船地点而言,就有20多处,主要航线有42条之多。而这时西方国家的航海业.正处在一个跃跃欲试的阶段,一些西方国家的航海家还只能在海岸附近活动,不具备洲际远航的能力。
郑和七下西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那时还没有先进的航海仪器和详细的海图资料,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而在大海中摸索,稍不留意就会船毁人亡,葬身鱼腹。为此,他们专门设立了负责观察、记录海上潮汐、波浪、漩涡的机构,并根据观察海水颜色和生物分布的规律,找到顺利通过或避开危险海区的途径。那时,海盗已经在马六甲海峡和印度洋沿岸形成了规模性的危害,他们凭借着机动的头脑和对海区的熟悉,神出鬼没地出现在各条航线上,对过往船只进行突然袭击,杀人越货。郑和的船队不得不随时准备同这些海盗船开战。有时,应当地国王或人民的请求,他们还要平息战乱,大的军事行动就有过好几次。
郑和第一次历经三年出访“西洋”,在班师回朝的途中,与陈祖义的一场恶战,就是一次规模相当的海战。
这场战斗发生在旧港。旧港即现在印度尼西亚的巨港,原名三佛齐。元末明初,有许多中国人来这里定居。明朝洪武年间,有广东人陈祖义因犯事举家逃到旧港,投勃淋邦国麻那者巫里手下为将。国王死后,他自封为酋长。据《瀛涯胜揽·旧港国》记载,陈祖义为人“甚是豪横,凡有经过客人船只,辙便劫夺财物”。当然,他对满载而归的郑和船队更是垂涎欲滴。
P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