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并没有就协商性司法而谈协商性司法,而是将这种新型程序理念从理论基础、在中国的成因、生态环境、到理论上的困境以及相关制度建设问题,作出了基于中国经验的分析,自始至终都关注着中国本土问题,对我国司法实践中兴起的协商程序范式进行了非常详尽的实证考察,在研究方法上也是学术研究的一个成功范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书名 | 协商性司法(一种新程序主义理念)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
作者 | 马明亮 |
出版社 | 法律出版社 |
下载 |
![]() |
介绍 |
编辑推荐 本书并没有就协商性司法而谈协商性司法,而是将这种新型程序理念从理论基础、在中国的成因、生态环境、到理论上的困境以及相关制度建设问题,作出了基于中国经验的分析,自始至终都关注着中国本土问题,对我国司法实践中兴起的协商程序范式进行了非常详尽的实证考察,在研究方法上也是学术研究的一个成功范例。 内容推荐 作者首次提出并全面论证了“协商性司法”理论。不仅如此,本书紧紧围绕罪刑的协商模式这一核心命题展开了充分论证。但论证支持却超越了相应法律规范的分析与介评,而是从政治、文化、哲学、犯罪学等视角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并比较谨慎地借鉴了相关法哲学与法社会学的理论,比如哈贝马斯的对话理论、图依布纳的反思性法理论等等,这为“协商性司法”的理论升华奠定了基础。 目录 导论:视野决定了世界的大小 一、我国刑事诉讼程序面临的现实困境与挑战 二、协商性司法:摆脱困境的一种自发反应 三、重视“沉默的大多数” 四、思想与思路:对散落片断的整合与创新 五、文眼与文脉:从一般到特殊 上篇:协商性司法(作为司法潮流)的比较法考察 第一章 协商性司法:一种学术抽象与归纳 一、术语的初步界定 二、协商性司法的主要制度形式 三、协商性司法的外在程序特征 四、协商性司法的本质:一种合作的司法模式 五、协商性司法与恢复性司法之比较 第二章 协商性司法的发展史——侧重于成因的考察 一、中世纪晚期~19世纪中后期:协商性司法在英美法系初步萌芽 二、19世纪末期~“二战”之前:协商性司法的进一步发展 三、“二战”之后:协商性司法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 四、协商性司法在两大法系的不同实践范式 五、协商性司法在两大法系司法范式不同的成因 第三章 协商性司法的理论基础 一、政治基础 二、文化基础 三、哲学基础 四、犯罪学基础 五、刑事实体法基础 六、刑事程序法基础 第四章 协商性司法在西方国家面临的争论 一、协商性司法对大陆法系诉讼制度的冲击与面临的争论 二、协商性司法对英美法系诉讼制度的冲击与面临的争论 三、超越法系:协商性司法的内在局限的整合分析 四、国际刑事法院适用协商性司法所面临的争论 五、协商性司法的“生态环境” 下篇:协商性司法在中国的兴起 第五章 协商性司法在中国的生成:表征与成因 一、侦查阶段的协商模式 二、起诉阶段的协商模式 三、审判阶段的协商模式 四、协商模式的保障制度 五、协商性司法在中国兴起的原因 第六章 协商性司法在中国面临的“生态环境” 一、有利因素 二、不利因素 三、协商性司法的实践效果分析 四、进退两难的境地 第七章 走出困境的努力:三个理论问题 一、协商性司法与法治建设 二、罪刑协商的正当性问题 三、罪刑协商程序的公正性问题 第八章 制度建设:实现“公平、正当的协商程序” 一、协商程序的路径选择 二、协商性司法在中国未来的走势 三、保障协商程序公平性的制度建设 四、保障协商程序正当性的努力 未竟的篇章:“追求和谐”作为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目标 一、协商性司法的价值取向:通过协商实现社会的“和谐” 二、司法制度如何为中国现代社会的和谐作出贡献 三、刑事诉讼程序价值体系之重构 四、未竟的相关主题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