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对分布于长三角都市圈16城市的569家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不同行业制造业企业的一次全面调研,探究了长三角制造业国际化战略的独有特点,分了析制造业十项竞争性要素的整体表现,并通过各种对比来了解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企业在国际化战略上的差异,以此描绘出一个长三角制造业国际化战略的整体蓝图,希冀能对各种企业的国际化运作提供些许启示。
导言
第1章 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1.1.1中央政策的“国际化”导向
1.1.2国际化的必然选择
1.1.3聚焦制造业
1.1.4锁定长三角
1.2问题的阐述
1.2.1螺旋递进原则的应用
1.2.2问题的阐述
1.2.3研究项目来源
1.3概念界定
1.3.1国际化与制造业
1.3.2长三角都市圈
1.4研究方法与篇章结构
1.4.1研究方法
1.4.2篇章结构
1.5调研的基本情况
1.5.1调研问卷设计
1.5.2调研途径与问卷回收
1.5.3调研信息的存储处理
1.5.4调研企业基本信息
第2章 国际化理论综述
2.1文献概述
2.2国际贸易理论
2.2.1重商主义
2.2.2绝对优势理论
2.2.3比较成本理论
2.2.4要素禀赋论
2.2.5新要素贸易理论
2.3激进理论
2.3.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3.2中心—外围论
2.3.3依附论
2.4对外直接投资动机理论
2.4.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4.2垄断优势论
2.4.3内部化理论
2.4.4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2.5过程行为理论
2.5.1国际化生命周期理论
2.5.2小岛命题与顺贸易型直接投资理论
2.5.3安索夫三阶段论
2.5.4EPRG模型
2.5.5Uppsala模型
2.5.6出口阶段模型
2.5.7比较利益阶段理论
2.5.8小林规威五阶段说
2.6发展中国家国际化理论
第4章 国际化阶段理论在长三角的适用性
4.1问题分析与假设
4.1.1国际化阶段理论不完全适用于发展中国家
4.1.2国际化阶段的组成
4.1.3发展中国家国际化阶段的理论假设
4.1.4海外市场选择原则的理论假设
4.2国际化路径选择分析
4.2.1国际化阶段结构分析
4.2.2国际化阶段渐进性分析
4.3境外直接投资情况研究
4.3.1投资规模
4.3.2投资手段
4.3.3投资地域选择
4.3.4投资领域研究
4.4绩效研究
4.4.1企业国际化阶段与绩效关系
4.4.2不同国际化途径所引起的绩效改善分析
4.4.3不同出口比重下企业绩效变化情况
4.4.4不同境外直接投资途径下企业绩效变化情况
第5章 国际化竞争性要素潜在竞争力研究
5.1相关理论回顾
5.1.1竞争性要素与制造业能力
5.1.2潜在竞争力的研究
5.2本书研究方法
5.2.1竞争性要素的翻译
5.2.2竞争性要素的确定
5.2.3潜在竞争力的计算公式
5.3国际化竞争性要素潜在竞争力水平总体情况
5.3.1数据信度检验
5.3.2计算结果
5.3.3潜在竞争力水平的实证分析
5.4不同所有制企业竞争性要素潜在竞争力水平比较研究
5.4.1计算结果及分析
5.4.2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体潜在竞争力水平排序
5.4.3各所有制企业竞争性要素潜在竞争力表现评价
5.5不同规模企业竞争性要素潜在竞争力比较分析
5.5.1计算结果及分析
5.5.2企业规模同潜在竞争力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5.5.3对不同规模企业竞争性要素潜在竞争力水平的评价
5.6国际化竞争性要素潜在竞争力同企业绩效改进的相关性分析
5.6.1确定因变量与自变量
5.6.2竞争性要素因子分析
5.6.3分类回归分析
5.6.4回归结果解释
第6章 国际化战略限制因素及政策需求
6.1限制因素及政策需求考量
6.1.1内部限制因素
6.1.2外部限制因素
6.1.3政策需求
6.2调研结果
6.3限制因素及政策需求分析
6.3.1各类企业受影响程度
6.3.2内部影响因素
6.3.3外部限制因素
6.3.4对政府的政策需求
第7章 总结和展望
7.1本书的主要工作和结论
7.2研究工作的展望
附录1 调研对象基本情况
附录2 调研问卷
附录3 数据录入软件示意图
参考文献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