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多篇论文组成,讨论主题集中在中国思想史,涉及3世纪到当代,体裁有专论、书评、条目和序跋,先后发表于1980——2000年。之所以取名为《人文与理性的中国》,是我以为这个提法能反映余先生的思想,他的所有思想史论著从根本的意义上说,也正是要释证中国文化中的人文情怀和理性精神。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书名 | 人文与理性的中国(余英时英文论著汉译集)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余英时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下载 |
![]() |
介绍 |
编辑推荐 本书由多篇论文组成,讨论主题集中在中国思想史,涉及3世纪到当代,体裁有专论、书评、条目和序跋,先后发表于1980——2000年。之所以取名为《人文与理性的中国》,是我以为这个提法能反映余先生的思想,他的所有思想史论著从根本的意义上说,也正是要释证中国文化中的人文情怀和理性精神。 目录 编者序言 1.天人之际(2003年) 2.魏晋时期的个人主义和新道家运动(1985年) 一、汉末社会关系的危机 二、个人的发现 三、儒家向新道家的转变 四、清谈中的个人主义 五、道家个人主义与儒家礼教之间的调解 3.唐宋转型中的思想突破(1994年) 4.田浩《儒家论说和朱熹的优势》序(1992年) 5.重访焦■的思想世界(书评)(1988年) 一、与过去对话的思想史 二、焦■生平的若干事实 三、焦■在历史透视中的融合 四、“考证”无佐证 五、“连续性狂热” 六、结构主义者还原 6.清代儒家智识主义的兴起初论(1975年) 一、问题的提出 二、清代思想史上的汉宋之争 三、宋学的两个概念 四、新儒学:新的分期设想 附录:中国思想史上的智识论和反智论 7.对17世纪中国思想转变的阐释(书评)(1980年) 8.戴震与朱熹传统(1982年) 9.戴震的选择 ——考证与义理之间(1989年) 10.章学诚对抗戴震 ——18世纪中国智识挑战与回应的研究(1996年) 一、初晤 二、寻找智识基础 三、“六经皆史” 四、朱与陆:两种智识谱系 11.黄进兴《18世纪中国的哲学、考据学和政治:李绂和清代 陆王学派》序(1995年) 12.桐城派(词条)(1986年) 13.孙逸仙的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1989年) 一、孙逸仙思想的来源 二、19世纪中国思想的发展 三、经世学派对孙的思想的影响 四、三民主义的传统遗产 14.商业文化与中国传统 ——中国历史上商入文化演变研究(1997年) 15.民主、人权与儒家文化(2000年) 16.20世纪中国的激进化(1993年) 一、重新解释与发现 二、激进主义 三、知识的社会学 四、从中心到边缘 五、结论 17.20世纪中国国史概念的变迁(1994年) 18.民主观念和现代中国精英文化的式微(1997年) 19.中国史学思想反思(2002年) 20.在2006年克鲁格奖颁奖仪式上的演讲 |
随便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