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尔施塔姆是二十世纪俄罗斯*有世界影响的天才性诗人,是一位悲剧性的“文明之子”,也是先知般的诗人和“诗歌乐器的大师”。奥西普·曼德尔施塔姆著王家新编译的《我的世纪我的野兽(曼德尔施塔姆诗选)(精)/文学馆》从他一生的创作中精选出170余首诗作,展现出诗人不同阶段的诗歌精华,为中国读者雕刻出“独特的一张面孔”。该诗选还附有一些俄罗斯和英美诗人及译者对曼德尔施塔姆的精辟评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的世纪我的野兽(曼德尔施塔姆诗选)(精)/文学馆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俄)奥西普·曼德尔施塔姆 |
出版社 | 花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曼德尔施塔姆是二十世纪俄罗斯*有世界影响的天才性诗人,是一位悲剧性的“文明之子”,也是先知般的诗人和“诗歌乐器的大师”。奥西普·曼德尔施塔姆著王家新编译的《我的世纪我的野兽(曼德尔施塔姆诗选)(精)/文学馆》从他一生的创作中精选出170余首诗作,展现出诗人不同阶段的诗歌精华,为中国读者雕刻出“独特的一张面孔”。该诗选还附有一些俄罗斯和英美诗人及译者对曼德尔施塔姆的精辟评论。 内容推荐 奥西普·曼德尔施塔姆是苏联早期声名卓著的天才诗人,后遭斯大林镇压而在西方影响更巨。 奥西普·曼德尔施塔姆著王家新编译的《我的世纪我的野兽(曼德尔施塔姆诗选)(精)/文学馆》收入的曼氏作品,囊括了作者各个时期的诗作,有很大的代表性。曼氏摒弃了象征主义的梦呓及其对超验世界的迷恋,使诗歌回到了具体可感的现实中来。 曼德尔施塔姆从一个诗人和独立知识分子艺术家而非具体政治的角度介入政治,写下一批“历史哲学家”式的诗篇,如《石头》等。 诗人所持有的对语言、真理和星光的永恒信仰,与对灾难的与日俱增的预感相互作用,形成了一种如人们所说的“曼德尔施塔姆式的方程式”。他宣称,不,我不是任何人的同时代人。确实如此,他是“文明之子”,了他所处的国度和时代。 王家新的翻译对原诗的演绎很好,契合原作的精神,从诗艺的角度看,也是高质量的,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富于创造性;精雕细琢,力臻完美。 本书所附关于曼德尔施姆的介绍文字,全面而精当,对于解读诗人及其作品,以致俄罗斯文学,都极有参考价值。 目录 译序 王家新 只读孩子们的书 突然,从灯火变暗的大堂 只读孩子们的书 这里,丑陋的癞蛤蟆 无以言说的悲哀 我该怎么办,对这给予我的肉体 没有必要诉说 像一枝沙沙响的芦苇…… 沉默 耳廓绷紧敏感的帆 春天潺潺有声的哄骗 马车移动得多么缓慢 哦天空,天空,我会梦见你 致安娜·阿赫玛托娃 “你像个小矮人一样……” 只有很少一点生活…… 在雾霭中你的形象 巴黎圣母院 猎手已给你设下陷阱 海军部 彼得堡之诗 ——给N·古米廖夫 阿赫玛托娃 火焰燃烧着 马蹄的踢踏声…… 欧罗巴 黄鹂在树林里鸣啭 大自然也是罗马 让这些绽开的城市名字 致安娜·阿赫玛托娃 “一张被悲哀镀亮的脸” 失眠。荷马。绷紧的帆 哀歌 寒冷烧灼我的身体 这个夜晚不可赎回 最后的麦秆儿 我们将死在透明的彼得堡 在麦秆搭成的小雪撬上 我们在墓地里漫游 少女合唱队的多声部嗓音 一切对我们都陌生 你说话的样子很奇妙 从瓶中倒出的金黄色蜂蜜…… 哀歌 一簇光亮在可怕的高处游移 自由的黄昏 沉重和轻柔,你们是同样设计的姐妹 让我们走向多才多艺之地 拿去吧,为了欢乐,从我的手心 我想要说的话我已忘记 我们将重逢于彼得堡 因为我无力紧抓住你的臂膀 我的世纪,我的野兽 夜晚我在院子里冲洗 车站音乐会 有人拥有冬天…… 风给我们带来安慰 头皮被一阵寒气刺痛 世纪 无论谁发现马蹄铁 石板颂 一颗星的光焰在窗外 1924年1月1日 不,我不是任何人的同时代人 莫斯科笔记本 这种生活对我俩是多么可怕 不要告诉任何人 致安娜·阿赫玛托娃 “蜜蜂习惯了养蜂人 亚美尼亚(组诗选译) 序诗 哈菲兹玫瑰的摇篮 你想要狮子吼出的色彩 山民的马磕磕绊绊地…… 泉水喷洒的音乐纤维 雪中的玫瑰凝霜 亚美尼亚语,一只野山猫 我多么爱这重压之下的人民 在水印图案的警局公文上 人们像野兽一样嚎叫 列宁格勒 让我们在厨房里坐一会儿 主:请帮我度过此夜 我像个孩子一样处在这强力世界中 睫毛涩痛。泪水刺穿胸膛 “狼” “狼组诗片段” 自画像 废弃诗稿片段 亚历山大·赫尔佐维奇 窗子外面,黑暗 我为士兵的星花干杯 我无法从混乱中藏起来 请永远保存我的词语 ——给安娜·阿赫玛托娃 短歌 在一个高山的隘口 莫斯科之诗 哦,我们多么爱扮演伪君子 拉马克 印象主义 你是否还记得…… 请给丘特切夫一只蜻蜓 巴丘什科夫 寒冷的春天,饥饿的老克里米亚 阿里奥斯托 阿里奥斯托、彼特拉克、塔索的朋友 鞑靼人,乌兹别克人,涅涅茨人 我们神圣的青春 房间像纸一样安静 我们活着,再也感觉不到脚下的土地 彼特拉克十四行诗四首 森林的鸟可以告诉你们这些 一只孤儿般的夜莺在歌唱 我的日子一闪而去 当大地入睡,热气散尽 就像一道从雪山裂隙落下的溪流 你瘦弱的双肩…… 八行体(选章) 在流放地:沃罗涅日诗钞 戴耳机的家伙 我住在被俯瞰的后花园里 沃罗涅日 我不得不活着 这是一条什么街? 黑色大地 卡玛河 你们夺去了 我躺在大地深处 诗章 因为这上百克拉重的宝锭 日子有五个头 我将表演冒烟的仪式 我将不向大地归还…… 我独自凝视霜寒的面容, 萨德阔 我对世界依然还有一点惊奇 理发店的孩子们 能否赞美一个死去的女人? 造军械的师傅 我在世纪的心脏——去路模糊 这个地区浸在黑水里 满满一吊桶的风暴 我的金丝雀 孩子气的嘴巴嚼着谷壳 偶像 从一所房子、一所真正的房子的窗口 我拿今天毫无办法—— 像一份迟来的礼物 猫 像是阴柔的银子在燃烧 死去的诗人有一个光环 珍贵的世界酵母 人头的一个个土垛…… 你还活着 我们拿这吞食一切的旷野怎么办 不要比较:活着的人都是无敌的 如今我被织进光的蛛网 仿佛一块石头从天外陨落 哪里是被捆绑、被钉住的悲吟? 听着,听着最初的冰块 我拿自己怎么办,在这一月里? 环形的海湾敞开 我被葬入狮子的窟穴和堡垒 我唱,当我的喉咙湿润而灵魂干燥 被细黄蜂的视力武装—— 曾经,眼睛…… 就像伦勃朗,光和影的殉难者 涅瑞伊得斯,我的涅瑞伊得斯 让我们称空气为见证人 一种阿拉伯的嘈杂和混乱 主动脉充满了血 最后晚餐的天空 我将在草稿中嘀嘀咕咕 怎么办,我在天国里迷了路 大酒罐 如果我们的敌人带走我 穿过基辅,穿过魔鬼街道 我将这黏性枝叶的绿色诺言…… 沃罗涅日草稿片段(选二) 梨花和樱桃花对准了我 她的左腿像钟摆一样一瘸一拐 最后的诗 黑色的夜 附录: 曼德尔施塔姆的生平和创作 阿赫玛托娃回忆曼德尔施塔姆 阅读曼德尔施塔姆 沃罗涅日的乌鸦和刀 曼德尔施塔姆诗歌英译本前言 曼德尔施塔姆诗歌德译本译后记 试读章节 曼德尔施塔姆正是以这样的诗打破了一年半之久的沉默。他在感受到了自身的完整、找回自我的本质的时候打破了沉默。这发生在大自然笨拙的力量和与之相异的艺术的力量在此地冲撞在一起的时候:那是1935年4月5日,曼德尔施塔姆参加了年轻的小提琴家加利纳.巴里诺娃的音乐会(加利纳来沃罗涅日巡演),从那以后他就重生了,重新开始了诗歌创作。 20世纪末和“民意党”走得很近的俄罗斯作家格列布.乌斯宾斯基写过一个故事:《她使我振作起来》。故事里年轻的教师雅布斯金被抛在俄罗斯遥远外省的一个村庄中。他遭遇了日常环绕于他的巨大的蛮荒和野性。他渐渐觉得无聊,情绪低落,开始大量饮酒。大地似乎要把他吞没、消化。一次酒后发烧,他猛然无比清晰地记起在巴黎卢浮宫看见古代雕像《米洛的维纳斯》时那种超凡脱俗的美丽情景。这一记忆使他的本性回归,主人公获得了重生:维纳斯使他振作起来。 和乌斯宾斯基笔下的主人公不同,曼德尔施塔姆不再年轻,他的心力和体力都日渐衰落,创作能量的进发损害了他身体的健康。虽然内心预感到来曰无多,他仍然颤抖着、义无反顾地将自己交给了艺术。在沃罗涅日的两年时间里,他创作了90首诗作(不包括大量的变体和粗略的草稿),占他全部抒情诗的近三分之一多。 来自列宁格勒的流亡诗人塞尔吉。鲁达科夫,无意间充当了曼德尔施塔姆身边的埃克曼。在沃罗涅日,曼德尔施塔姆主要和他聊天。他见证了那个致人衰弱、自我毁灭式的创造词语的过程(曼德尔施塔姆最杰出的诗歌之一《黑色大地》就是口授给他记录的)。他在1935年春天的日记里写到:“曼德尔施塔姆疯了一样地工作。我从未见类似的情况一一我看见的是一台为诗歌运转的机器(或者说生物更为恰当)。别的人都不存在了,只剩下米开朗基罗。他什么都看不见,什么也记不住。他四处踱步,口中喃喃有词:‘绿夜的黑色蕨类’。四行诗他要说四百遍。我这样讲毫不夸张。他什么都看不在眼里。他记不住自己的诗句,他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拆分原来的句子,写下新的东西。”鲁达科夫经常会在日记中记下曼德尔施塔姆最惊人的诗句,对于沃罗涅曰给予了这位《石头》与《哀歌》的作者一些什么,他也在日记中记下了诗人的自白:曼德尔施塔姆很肯定地说,他“一生都被迫写那些‘准备好了的(prepared)’东西,但沃罗涅日第一次带给了他打开的新奇(open newness)和直接性(Stfaightrless)……” (他“振作起来”了! ) 总的来看,曼德尔施塔姆的沃罗涅曰诗歌呈现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即便外观上它们给人以混乱的印象,彼此分立的诗歌自成一格,乍看之下还有很多省略和未完成的片段,但它们的确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统一的艺术整体。和传统经典不同,它们不以对称或对位、也不以主题的循序发展为基础,而是以几个语义主题(即是节奏上的也是语音上的)或主旨的有机协同发展为原则,这些主题在不同的语义和感情的调位上同时向前发展。这些诗总计分成三个系列,组成了所谓的《沃罗涅曰笔记》。 P367-368 序言 毫无疑问,曼德尔施塔姆的诗歌及其命运多年来一直吸引着中国的诗人和读者们。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作为“内部发行”的爱伦堡的《人·岁月·生活》,第一次将普希金之后俄罗斯诗歌的“白银时代”展现在中国读者面前,他所引用的曼德尔施塔姆、茨维塔耶娃、阿赫玛托娃、帕斯捷尔纳克等人的诗,也像珍贵的种子一样落在了北岛、多多那一代人的心中。80年代末期,诗人荀红军翻译的《跨世纪抒情:俄苏先锋派诗选》,则让我们更清晰地听到了那些不朽的诗的声音,其中曼德尔施塔姆的“黄金在天上舞蹈,/命令我歌唱”,我不仅一读就记住了,它也在我们这里引起了深刻而持久的回音…… 正因为这种挥之不去的“情结”,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开始收集和阅读曼德尔施塔姆等诗人的英译本。我们感谢那些付出了巨大劳动的译者,我们也都受益于已有的对俄罗斯诗歌的译介,但我们仍有很大的不满足,或者说我更宁愿以我自己的方式来读解我所热爱的诗人。这里如实说,也正是通过“以翻译的方式”来读,我惊异了,也深深地激动了,一个卓越的、大师级的、当然也是“悲剧性的”的诗人更真切地出现在我的面前。这种“相遇”的神秘和发现的喜悦,这种“相互交换”的私密感,甚至使我想到了诗人自己在《论交谈者》中所说的一句话:“海洋以其巨大的力量帮助了这瓶子一一帮助它完成其使命,一种天意的感觉控制了捡瓶人。” 说来也是,我不是职业翻译家,但却“习惯了翻译”,因为只有通过翻译才能使我真正抵达到一个诗人的“在场”。最初对曼氏的翻译,是从他走向成熟期的诗作开始的,按照唐纳德.雷菲尔德的说法“到1913年,曼德尔施塔姆已经是一个独创性的思想者和成熟的诗人。他的诗学中所隐含的东西一一诗人跨越时间、用新的语言重塑过去经验的能力一一在一系列大胆的智力突袭中显现出来。””他这一时期的诗,人们往往以《失眠。荷马。绷紧的帆》 (19l5)为标志,但我本人更看重也更惊异于他的《从瓶中倒出的金黄色蜂蜜……》,从它的令人叫绝的开头“从瓶中倒出的金黄色蜂蜜如此缓慢/使她有了时间嘀咕……”到中间部分对克里米亚希腊化的动情描绘“和平的日子如沉重的橡木酒桶滚动” “那个款待我们的主妇/(不是海伦一一是另一个)一一她是否还在纺?”,到最后这样一个令人精神一振的结尾: 金羊毛,金羊毛,你在哪里呢? 整个旅程是大海沉重波涛的轰响声。 待上岸时,船帆布早巳在海上破烂, 奥德修斯归来,被时间和空间充满。 声音、气味、当下的生活场景与波涛轰响的历史一起到来。该诗写于1917年,那时《荒原》还没有出现吧。而那时诗人才26岁,不仅是优秀的抒情诗人,从那高超的艺术控制力和纯熟的古今并置、神话与现实相互转化的手法来看,还是一位“年轻的杰尔查文”!”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诗在当时给人们带来的激动,阿赫玛托娃就曾这样问: “我们知道普希金和布洛克的来源,但是谁名词有洞窟、地窖顶(用在这里则隐喻着墓穴)之义,作为不及物动词则指跳跃、撑杆跳、腾跃。我考虑再三,把这一句译为“这原始母亲,死亡的跳跃”,不仅以汉语的句法断开了原句,也有意要让某种潜在的东西更有力地“跳”到读者面前。 我想,这就有点“替曼德尔施塔姆在汉语中写诗”了。以这样的汉语句法来译,不仅强调了意象本身,也形成了一种节奏和张力。总之, 我力图传达曼氏诗歌的活力和“神韵”,力图把人们带入到那样一种特有的语言气场和呼吸之中,去感受那样一种“星星与星星强有力的相遇/……燧石的语言,空气的燃烧……”在《译者的任务》牛,本雅明声称“译作源自原文一一与其说源自其生命,不如说更多地源自其来世的生命”。我不敢说我就可以创造它的“来世”(“afterlife”)。我只是想更深刻、也更有力地传达出来自汉语世界和我个人生命中的共鸣,只是想通过翻译刷新和深化人们对这位天才的悲剧性诗人的理解,并尽力把他最闪光的东西揭示出来。 这里还讲一下这本诗选的编选。虽然我个人对曼氏中后期的诗歌更感兴趣,但出于使读者全面了解的目的,也译出了一些早期诗。全书分为“只读孩子们的书”、“哀歌”、 “我的世纪,我的野兽”、“莫斯科笔记本”、“在流放地:沃罗涅日诗钞”以及“最后的诗”这五六辑,选入不同时期的作品170多首。我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有着自己独特面貌和音质的译本,或者说,在众多译本中提供一种新的参照,虽然我知道这里面有着许多不尽如意甚或错讹之处。 在《文明之子》的最后部分,布罗茨基也特意谈到了对曼氏的翻译。他对翻译的要求是:“翻译是寻找对等物,而不是替代品。”就在这篇文章中,布罗茨基还指出了很多人都未能意识到的重要一点:诗人译诗不仅要有个性,还得有“牺牲”(“sacrifice”),而这才是“成熟个性的主要特怔”,这也是对“任何(创作)一一翻译的主要要求”。 的确,还得有“牺牲”,也必须有牺牲一一如果这种翻译是出自爱,出自一种我们不得不听从的“天命”。或者干脆如是说,一个曼德尔施塔姆的译者注定了要像他笔下的那些哀痛而富有耐力的女性:“她们命定要护送死者,并最先/向那些复活者行职业礼。” 2015,4,5 后记 奥西普.曼德尔施塔姆生于l891年,与他同时代、同命运的诗人有尼古拉.古米廖夫、维里米尔.赫列勃尼科夫、弗拉基米尔.马雅可夫斯基、谢尔盖。叶赛宁、玛丽娜。茨维塔耶娃,这些诗人,用罗曼。雅各布森的语言来讲,他们属于被同时代人所“耗废”的人一一而这个词的意蕴我们还没有开始去探测。曼德尔施塔姆,达到了他的同时代人无与伦比的程度,他写诗进入一个我们通过语言都可以接近并感知的地方,在那里,围绕一个提供形式和真实的中心,围绕着个人的存在,以其永久的心跳向他自己的和世界的时日发出挑战。这显示了从被毁弃的一代的废墟中升起的曼德尔施塔姆的诗歌,与我们的今天是多么相关。 在俄国,他们的祖国和起源地,曼德尔施塔姆的诗卷《石头》(1913)、《哀歌》(1922)和《诗选》(1928,这一卷包含了他十月革命后所写的诗篇),仍然沉默着,等于不存在,至多被顺便提及。新编选的曼德尔施塔姆诗歌,以及他的重要的故事和散文,于l 955年由纽约的契诃夫出版社推出.并带有一个由葛列伯.史楚夫和鲍里斯.菲利波夫一菲利斯汀斯基所作的绪论。 这些诗歌最深刻的标志,是其深奥和它们与时间达成的悲剧性协议,而这也标志着诗人自己的人生之路:之。世纪3。年代,在斯大林的“大清洗”运动中,他被驱逐到西伯利亚。他是否是死在那里不得而知,或者如《泰晤士文学增刊》宣称的那样,他后来回到了俄国被希特勒军队占领的地区,与那里的犹太人分担着同样的命运,在这个问题上,谁也无法回答。 曼德尔施塔姆写作的知识背景,它的俄语的,以及犹太语、希腊语和拉丁语的遗产,它的宗教和哲学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仍是未知。 (关于他,人们通常把他视为“阿克梅派”的一员,但这显示出来的不过是他所有非凡的工作中的一个侧面。) 这个德语诗选厂是第一个容量较大的以书籍形式出现的译本;这些诗中只有少许的诗被译成意大利语、法语和英语出版。在所有的一切机遇中我想给出诗歌最需要的:使它存在。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