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心理救援纪实--5·12地震灾区民众心理干预的组织与实施/心理救援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莫雷
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内容包括:奔赴地震灾区、心灵的冲击、需要建立一套快速反应的救援系统、科学系统的心理富奥、工作影响、个人成长六个部分。文中饱含深情的文字体现出一种对灾区人民的祈福,对历史的记录与对时代的使命感。

内容推荐

《心理救援纪实——“5·12”地震灾区民众心理干预的组织与实施》一书,在积累大量的一手资料和案例的基础上,探索和总结了大灾难后心理援助志愿队的工作经验。文中饱含深情的文字体现出一种对灾区人民的祈福,对历史的记录与对时代的使命感。

目录

序 让灾难见证美好心灵

一、奔赴地震灾区

 1 临危受命

 2 整装待发

 3 在祖国需要的时刻

 4 未知的征程

 5 准备!出发

 6 回到地震后的家乡——体会大爱无边

 7 家乡,我回来了

 8 任重道远

 9 奔赴四川

 10 即将踏上的心灵之旅

 11 点滴在心头

 12 出发前

二、心灵的冲击

 1 那一刻

 2 受灾群众的需要就是命令

 3 奔走在灾区一线的女指挥

 4 无言的感动

 5 心理救护抚慰受伤的心

 6 那些人,那些事

 7 生如夏花

 8 那片残缺的瓦砾

 9 途中、到达、亲历安置点之一——青白江

 10 混乱中,蝴蝶还在飞舞

 11 让你我感动的瞬间

 12 片段

 13 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14 一个医护人员的救援纪实

 15 感动与成长

 16 地震冲击

 17 国难日——映秀镇安置点盛放不下的悲痛

 18 抗震救灾手记

三、需要建立一套快速反应的救援系统

 (一)救援系统需要进一步完善

 1 救灾物资需要及时全面疏散

 2 抗震救灾妇女联合会在行动

 3 救援系统亟需完善

 4 急需建立快速反应与组织有序的救援系统

 5 医疗救护行业的问题

 (二)八方支援

 1 志愿者涌人

 2 理性有效地表达我们的志愿精神

 3 志愿者服务的规范化、制度化

 (三)媒体

 1 心理辅导实录

 2 灾区报道要慎重

 3 灾难面前对获救人员的采访要节制

 4 让“敬礼娃娃”平静地生活下去,不要带给他二次伤害

 (四)心理援助需要专业支持

 1 郫县安置点的“插曲”

 2 心理援助的非专业化

 3 别让心理干预变心理干扰

 4 灾后心理抚慰不能仅凭热情

 5 学会从情感层面去体会

 6 专业的态度和精神

 7 科学的心理援助

四、科学、系统的心理辅导

 (一)个体辅导

 1 让孩子心中重新充满色彩

 2 一夜长大的孩子

 3 沙盘游戏辅导

 4 沉默的大叔

 5 在最艰难的时刻,我们和你在一起

 6 心理援助一幕纪实

 7 失去孩子的母亲

 8 都江堰中医院废墟上的小白花

 9 教师这个职业

 (二)团体辅导

 1 “我们在一起!”——记一次难忘的团体辅导

 2 都江堰的天府大道安置点

 3 臭豆腐、纸飞机

 (三)其他

 1 培训、讲座侯瑞灵

 2 帐篷下的儿童节

 3 翔凤桥安置点国庆活动纪实

 4 走访慰问我们和灾区群众心贴心

五、工作影响

 (一)工作站的建立

 1 建立工作站

 2 让阳光照进心灵驱走灾难的阴霾

 3 打造心灵驿站为生命传递爱

 4 工作形式和内容

 (二)工作站的故事

 1 都江堰经济开发区“心理援助工作站”活动小记

 2 甯大爷的故事

 3 志愿者日记

 4 我们与孩子们

 5 “地震让爱复苏”——记高三学生的团体辅导

 6 坚强,感动

 7 倾情奉献守护心灵的精神家园

 8 神奇的心理援助

 (三)媒体关注

 1 原全国妇联主席来到我们班

 2 记凤凰卫视陈丽丽编导的三次落泪

 3 广东电视珠江台的采访

 4 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皇牌大放送”报道我校心理援助队救援工作

 5 《广州日报》对华南师范大学心理援助工作的报道

六、个人成长

 l矛盾、困惑、感动

 2 不能忘记

 3 让我们心手相连

 4 在地震灾区的那些日子里

 5 握紧你的手

 6 灾难中的感动

 7 心的成长

 8 四川零距离

 9 感悟——撼山易,撼川人难

 10 四川之行随想

 11 四川地震一周年纪念

试读章节

2008年5月12日,我听同学说四川发生地震了,当时还不是很清楚具体是什么情况,但我隐约感到出大事了,回到宿舍以后赶紧上网搜索相关的新闻报道。接下来的几天里,事情越来越清晰,我的心情也越来越沉重……那么多的同胞被埋在倒塌的建筑下,生死不明;数座城市,瞬间就坍塌消失;曾经充满生机的地方,变成死的寂静和痛苦绝望的哀号……汶川、映秀、北川霎时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关注的焦点,也成为人间地狱。四川籍的同学都疯了似地打电话回家,但总是很难接通,我也在心里默默地为他们的家人祈祷着。像所有普通的中国人一样,我每天都坐在电脑前密切关注着四川灾区的情况,从现场拍摄下的一张张图片让我的心在滴血,一幕幕人间惨剧不断震颤着我的心灵,叹生命的脆弱与无常,叹我民生之多艰!而我作为一名中国人,作为一名心理学研究生,能为我的同胞、我的国家做些什么?我不断地问着自己,不断地思索着……

5月18日下午3点,学院组队去四川!虽然事发紧急,但我之前也考虑过这种情况,况且可以跟随组织去灾区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灾区人民服务,我觉得非常光荣!我是独生女,但我知道在这样的关头,爸爸妈妈是不会阻止我的。电话中,爸爸简单地叮嘱了我几句,让我做好吃苦的准备,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爸爸说“孩子,现在国家需要你”,家里的支持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心。

当天晚上7点左右,参加志愿者队伍的所有老师和同学集中到学院的课室开出征动员会,校长、书记等领导都出席了,而且还对我们这第一批的志愿者发表了真挚感人又鼓舞人心的谈话。会上,我们还确定了第一批队伍的领队、副领队,各个小组及组长等。会议结束后,我们每个人都领取了一个大大的军用背包、一个军用水壶、一个睡袋以及可作三天的口粮。我从来没有背过这么重的背包,在同学的帮助下终于背到了背上,却直不起腰。想到可能要每天都背着这个包在灾区前线奔走,我知道这对我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困难,但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我理解,去到灾区,除了要开展工作发挥作用以外,更重要的就是不要再给灾区人民添乱。多一个人就多一张嘴吃饭,而地震后的四川物资相当匮乏,全国各地都在往那里捐款、捐物,我们不能再占用那里的宝贵物质资源。

5月19日是国难日,也是我们队伍出发的日子。一大早就有班里的男同学在楼道里敲门,原来他们是自发来帮我们背背包的。我心里顿时感觉到大家在国难来临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凝聚力和有一份力出一份力的精神。这一天,天空飘起毛毛细雨,仿佛老天也为同胞们所承受的苦难而流泪,也为国人顽强抗灾的精神所动容。我们背着背包,穿着统一的志愿者红背心,头戴统一的红帽子,整齐地站在雨中,参加学校为我们举行的简单而隆重的出征仪式。从主席台上的校长、党委书记等各位领导,到志愿者服务队的老师和同学,再到周围为我们送行的同学们,没有一个人撑伞。大家都默默地为无辜而悲惨丧生的同胞们深深致哀,也默默地为我们这些出征赴川服务的志愿者们加油,更为我们的祖国和人民祈祷……

走了!告别了两眼通红的校长、书记,告别了远在家乡的爸爸妈妈,告别了朝夕相处的同学和熟悉的学校,踏上了前往四川灾区的征程!我不知道前方等待我的将会是什么,但是我不怕!就算前方有再多的困难、险阻,我也要坚持完成自己的任务!当然我也知道,每个人的安全都很重要,我要保护好自己,不但不给灾区人民添乱,也不给队里的老师和同学们添乱,这是我自己完成包括心理干预在内的一切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坐在车上的我,望着外面熙熙攘攘送行的人群,心里却超乎寻常的平静,因为只有平静,我才能冷静地思考,并尽快调整好进人工作和战斗的状态。

P2-3

序言

“5·12”汶川特大地震让我们经历了一次心灵的大洗礼。当灾难袭来,从中央到地方,从解放军部队到武警官兵,从干部到群众,都在第一时间紧急而有序地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危情时刻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人民伸出了援助之手,各地赈灾行动迅速展开。这是一场人类与自然灾害的抗争,在大灾大难面前,全国人民用大勇大爱彰显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为我们夺取抗震救灾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源泉和力量。

大灾之后,许多受灾群众妻离子散、悲痛欲绝,灾难造成的心理恐慌以及精神焦虑使他们无法自拔。此时,与生命援助同等重要的受灾群众的心理援助迫在眉睫。妇女联合会(以下简称为“妇联”)等群团组织和一大批自信与坚强的志愿者急灾区群众之所急,挺身而出,心理救援行动迅速在灾区展开。他们组成了群众工作组,踏遍山路田埂,深入灾区人家,用满腔的热忱开展心贴心的疏导和安抚,用深沉的关爱缓解、稳定受灾群众的思想情绪,帮助灾区群众勇敢面对自然灾害,重塑生活信心,重建美好家园。

我们还看到有这样一批志愿者,他们不远千里从广州来到灾区,同样把关切的目光锁定那些遭受心灵创伤的群众。他们在灾区群众集中安置区住下来,兢兢业业、专心致志,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向有心理创伤的群众传递关爱之情。为受伤的心带来了慰藉、希望、新生。他们是一群来自华南师范大学(以下简称为“华南师大”)的心理学专家、教授、学生们。

共同的愿望与责任将妇联的干部与华南师大心理援助志愿队的师生们联合在一起,他们在都江堰等重灾区设立了长期的心理援助站,接待灾区群众的咨询,走访心灵受挫的群众,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他们用科学的疏导、理性的启迪、无微不至的关怀为灾区群众疗伤,帮助众多的灾区群众点燃心灵之光。共同创造出了妇联干部与专家学者、群众工作与现代心理科学互为补充、完美结合的成功范例,探索、总结出了运用科学的心理救援知识做好新时期群众思想工作的新经验、新方法。这一行之有效的群众思想工作方法,无疑将成为我们在抗震救灾的历练中收获最大且启迪未来的宝贵财富。  这段抗震救灾的经历让我们真切地体悟到了生命的勇敢与担当,这关键时刻的大智大勇更让我们领悟到了群众工作贴近实际、贴近人心,用科学的方法不断拓展、不断深化的要义和真谛。我相信,无论是妇联及其他群团组织的干部,还是华南师大的师生,都在这样的勇敢与承担中自觉地完成了一次心灵的升华,开启了更加明亮、更加积极向上的心怀。成都市妇联和华南师大共同编撰的这本《心理救援纪实——“5·12”地震灾区民众心理干预的组织与实施》,既是这一群勇敢的人自我灵魂的写照,又闪烁着现代心理科学的理性之光。在这里。有他们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有思考和感悟,他们记录下了这一特殊时期的真实与震撼,为我们再现了“不抛弃、不放弃,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民族精神与磅礴力量。这本书也寄予他们深情的愿望,他们用这些饱含深情的文字,为灾区人民鼓劲和祈福。他们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更是具有使命感的时代行者。

再次感谢每一位亲历者真诚的文字。我要说的是,编写这本书并非是告别的纪念,而是为了更勇敢地走向未来。多难兴邦,历经“5·12”重大自然灾害考验的人们,一定能够团结一致,续写灾后重建的英雄壮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11:5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