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来,作为一场既承受中国传统学术渊源,又接受了西方学理深刻影响的文化运动,“整理国故”运动显然是一场具有“范式”意义的学术革命。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国学”研究的“分科化”和史学独立的基础,而且还直接促使了“平等的眼光”以及“疑古的态度”的产生。同时在研究方法和方式上,它也大量引进了西方现代学术理念,从而在继晚清学术之后,进一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传统学术的现代转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书名 | 整理国故运动与中国现代学术转型/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学术文丛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卢毅 |
出版社 | 中央党校出版社 |
下载 |
![]() |
介绍 |
编辑推荐 今天看来,作为一场既承受中国传统学术渊源,又接受了西方学理深刻影响的文化运动,“整理国故”运动显然是一场具有“范式”意义的学术革命。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国学”研究的“分科化”和史学独立的基础,而且还直接促使了“平等的眼光”以及“疑古的态度”的产生。同时在研究方法和方式上,它也大量引进了西方现代学术理念,从而在继晚清学术之后,进一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传统学术的现代转型。 内容推荐 “整理国故”运动之所以在民国知识界蓬勃兴起,主要是缘于它符合了新文化运动深入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新文化运动的必然产物;同时,新史料的发现与新方法的运用,以及学者们普遍抱有的“与外人争胜”心态,也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整理国故”运动的长期兴盛。但因为受到自身缺陷的极大限制,尤其是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整理国故”运动终于不合时宜,不得不逐渐退出了近代中国的学术舞台。 目录 序 绪论 一 缘起 二 学术史 三 资料、方法、思路 第一章 概念的厘定 第一节 “国学”、“国故”、“国故学” 一 “国学”的由来与涵义 二 “国故”一词在近代的引申 三 “国故学”的发端 第二节 关于“整理国故”运动的界定 一 “整理国故”的提出及其运动属性 二 “整理国故”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三 “整理国故”运动的界定 第二章 “整理国故”运动的兴起与高涨 第一节 “整理国故”运动的兴起 一 《国故》与《新潮》之争 二 《新思潮的意义》 第二节 “整理国故”运动的高涨 一 北大研究所国学门的创建 二 “古史辨派”的崛起 三 “国中研究国学之风大盛” 第三章 “整理国故”运动的分化与衰歇 第一节 “整理国故”运动的分化 一 “本院设置,非袭北庭之旧” 二 从昔日好友到分道扬镳 三 胡适的“转近孟真一边” 四 “疑古”与“重建”并进 第二节 “整理国故”运动的衰歇 一 考据史学的倾向及其流弊 二 外界对考据史学流弊的批评 三 阵营内部的反思与转向 第四章 “整理国故”运动的兴衰探究. 第一节 “整理国故”运动的兴盛原因 一 新文化运动的产物 二 新史料的发现和新方法的运用 三 “与外人争胜” 第二节 “整理国故”运动的衰歇原因 一 自身缺陷的内在制约 二 主观心态的转变 三 客观条件的限制 第五章 “整理国故”运动的渊源考辨 第一节 中国传统学术的影响 一 继承传统的考据方法 二 弘扬历代的疑辨精神 第二节 晚清学术的激励 一 晚清国粹派的引导 二 清末今文经学的启发 第三节 “吾侪所恃之利器,实‘洋货’也” 第六章 “整理国故”运动的历史地位. 第一节 “整理国故”运动与中国现代学术范式的确立 一 “国学”的分科和史学的独立 二 “平等的眼光”与“疑古的态度” 三 “科学的东方学”和“集众的工作” 第二节 “整理国故”运动的缺失 一 考据史学的局限 二 疑古思潮的偏颇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