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对自己二十多年来的主攻领域——中国音乐形态学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与整合。全书主要论述了中西音乐形态共性基础原理问题,中国音乐形态个性理论阐释问题,并对音乐形态学、音乐文化学、音乐心理学乃至音乐创作领域进行了实例分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书名 | 探赜索隐(中国音乐形态学新论)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
作者 | 蒲亨建 |
出版社 | 巴蜀书社 |
下载 |
![]() |
介绍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作者对自己二十多年来的主攻领域——中国音乐形态学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与整合。全书主要论述了中西音乐形态共性基础原理问题,中国音乐形态个性理论阐释问题,并对音乐形态学、音乐文化学、音乐心理学乃至音乐创作领域进行了实例分析。 目录 自序 音乐形态的最初萌动——有关音乐起源的新说(代前言) 第一编 音乐形态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概说 第一章 音体系基本原理探索 一 原理与应用 二 乐学与律学层次关系论 三 乐律学的数理特征及其功能、价值认证 四 音感层次 第二章 律制谐和观念与生成原理 一 十二平均律自然说 二 平均律之谐和观及定律法求证 三 五度相生原理的内在过程与结构本质 附:“任意律”新解 第三章 定量标记法 一 音分标记法的非普适性 二 音体系定量标记法新解与释疑 三 音体系定量标记法的设计原则 四 关于定量标记法的进一步讨论 第四章 基础理论中的相关问题 一 乐理中的音程概念与认识方法 二 通行本《乐理》的问题 三 乐理研究如何创新 第二编 中国音乐形态学的基础理论 概说 第一章 音列结构及其性能 一 宫调情感说辨义 二 论音列色彩 三 场音列——乐种风格判定的形态学标志之一 第二章 关于同均三宫理论 一 传统七声音阶三分说证伪 二 关于同均三宫的两个问题 三 中国传统七声音阶说否证 四 关于“同均三宫”问题的进一步对话 附:关于《中国传统音乐180调谱例集》 五 “同均三宫”论证的新角度 六 “同均三宫”假说的学科能量 七 评《“同均三宫”研究综述》 第三章 音主、音阶观念及其他 一 我对音主观念的思考线索 二 “宫音音主说”的乐律学悖论 附:五度链结构逻辑及其音级性质的理论模型分析 三 五度相生“均”、“调”关系论——“音主”新解 附:宫角大三度思辨 四 音级概念与音结构逻辑的内在联系 五 《靼红》译谱正误的形态学研究 六 曾侯乙编钟律制归属问题研究中的逻辑思维问题 七 音腔之疑 八 Fa、Si在音阶结构逻辑中的本质判断 本编第二、第三章总结 第三编 中国音乐形态学的相关理论与实践 概说 第一章 相关理论的思考 一 乐理应该教什么 二 对我国音乐文化学研究现状的初步思考 三 穿越概念纠葛,直面事物本质——读《澄清对当代国际学术理念的某些误解》之后 四 音乐人类学本事初论 五 主观思考中的客观真实——田野考察工作中的另一种观察与描述方法 附:音乐的刺激与感知——与西方复音思维、中国单音思维相关的物理、心理基本关系问题 第二章 实例分析与阐释 一 传统、现代的完美结合与逻辑延伸——现代京剧唱段“乱云飞”的艺术、历史价值再认识 二 “通用腔”——高腔腔系特征与风格论 附:简化川剧高腔曲牌方法之思考 三 武当山道教韵腔特异风格的形态学研究 四 十二平均律在中国的实践特色——以琵琶类乐器为例 五 一种新的定量、定性音调图示描述、分析方法——兼及《义勇军进行曲》音调序列的数理逻辑 六 聂耳歌曲创作成功之道初探 七 我国民族音乐形态特征的重要支点 八 词曲形义同构关系论 余论:真理与常识——我的学术研究基础方法论 从偶然到必然的历史进程——音乐民族特色之成因断想(代全书结语) 附录 关于“同均三宫”的论证问题 后记 |
随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