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白石老人自述(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齐白石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穷人家孩子,能够长大成人,在社会上出头的,真是难若登天。我是穷窝子里生长大的,到老总算有了一点微名。回想这一生经历,千言万语,百感交集,从哪里说起呢?先说说我出生时的家庭状况吧!

我们家,穷得很哪!我出生在清朝同治二年(癸亥·一八六三)十一月二十二日,我生肖是属猪的。那时,我祖父、祖母、父亲、母亲都在堂,我是我祖父母的长孙,我父母的长子,我出生后,我们家就五口人了。家里有几间破屋,住倒不用发愁,只是不宽敞罢了。此外只有水田一亩,在大门外晒谷场旁边,叫做“麻子丘”。这一亩田,比别家的一亩要大得多,好年成可以打上五石六石的稻谷,收益真不算少,不过五口人吃这么一点粮食,怎么能够管饱呢?我的祖父同我父亲,只好去找零工活做。我们家乡的零工,是管饭的,做零工活的人吃了主人的饭,一天才挣得二十来个制钱的工资。别看这二十来个制钱为数少,还不是容易挣到手的哩!第一,零工活不是天天有得做。第二,能做零工活的人又挺多。第三,有的人抢着做,情愿减少工资去竞争。第四,凡是出钱雇人做零工活的,都是刻薄鬼,不是好相处的。为了这几种原因,做零工活也就是“一天打鱼,三天晒网”,混不饱一家的肚子。没有法子,只好上山去打点柴,卖几个钱,贴补家用。就这样,一家子对付着活下去了。

我是湖南省湘潭县人。听我祖父说,早先我们祖宗,是从江苏省砀山县搬到湘潭来的,这大概是明朝永乐年间的事,刚搬到湘潭,住在什么地方,可不知道了。只知在清朝乾隆年间,我的高祖添镒公,从晓霞峰的百步营搬到杏子坞的星斗塘,我就是在星斗塘出生的。杏子坞,乡里人叫它杏子树,又名殿子树。星斗塘是早年有块陨星,掉在塘内,所以得了此名,在杏子坞的东头,紫云山的山脚下。紫云山在湘潭县城的南面,离城有一百来里地,风景好得很。离我们家不到十里,有个地方叫烟墩岭,我们的家祠在那里,逢年过节,我们姓齐的人,都去上供祭拜,我在家乡时候,是常常去的。

我高祖以上的事情,祖父在世时,对我说过一些,那时我年纪还小,又因为时间隔得太久,我现在已记不得了,只知我高祖一辈的坟地,是在星斗塘。现在我要说的,就从我曾祖一辈说起吧!

我曾祖潢命公,排行第三,人称命三爷。我的祖宗,一直到我曾祖命三爷,都是务农为业的庄稼汉。在那个年月,穷人是没有出头日子的,庄稼汉世世代代是个庄稼汉,穷也就一直穷下去啦!曾祖母的姓,我不该把她忘了。十多年前,我回到过家乡,问了几个同族的人,他们比我长的人,已没有了,存着的,辈份年纪都比我小,他们都说,出生的晚,谁都答不上来。像我这样老而糊涂的人,真够岂有此理的了。

我祖父万秉公,号宋交,大排行是第十,人称齐十爷。他是一个性情刚直的人,心里有了点不平之气,就要发泄出来,所以人家都说他是直性子,走阳面的好汉。他经历了太平天国的兴亡盛衰,晚年看着湘勇(即“湘军”)抢了南京的天王府,发财回家,置地买屋,美的了不得。这些杀人的刽子手们,自以为有过汗马功劳,都有戴上红蓝顶子的资格(清制:一二品官戴红顶子,三四品官戴蓝顶子),他们都说“跟着曾中堂(指曾国藩)打过长毛”,自鸣得意。在家乡好像京城里的黄带子一样(清朝皇帝的本家,近支的名日宗室,腰间系一黄带,俗称黄带子;远房的名日觉罗,腰间系一红带,俗称红带子。黄带子犯了法,不判死罪,最重的罪名,发交宗人府圈禁,所以他们胡作非为,人均畏而避之),要比普通老百姓高出一头,什么事都得他们占便宜,老百姓要吃一些亏。那时候的官,没有一个不和他们一鼻孔出气的,老百姓得罪了他们,苦头就吃得大了。不论官了私休,他们总是从没理中找出理来,任凭你生着多少张嘴,也搞不过他们的强词夺理来。甚至在风平浪静,各不相扰的时候,他们看见谁家老百姓光景过得去,也想没事找事,弄些油水。

我祖父是个穷光蛋,他们打主意,倒还打不到他的头上去,但他看不惯他们欺压良民,无恶不作,心里总是不服气,忿忿地对人说:“长毛并不坏,人都说不好,短毛真厉害,人倒恭维他,天下事还有真是非吗?”他就是这样不怕强暴,肯说实话的。他是嘉庆十三年(戊辰.一八。八)十一月二十二日生的,和我的生日是同一天,他常说:“孙儿和我同一天生日,将来长大了,一定忘不了我的。”他活了六十七岁,殁于同治十三年(甲戌.一八七四)的端阳节,那时我十二岁。

我祖母姓马,因为祖父人称齐十爷,人就称她为齐十娘。她是温顺和平、能耐劳苦的人,我小时候,她常常戴着十八圈的大草帽,背了我,到田里去干活。她十岁就没了母亲,跟着她父亲传虎公长大的,娘家的光景,跟我们差不多。道光十一年(辛卯·一八三一)嫁给我祖父,遇到祖父生了气,总是好好地去劝解,人家都称她贤惠。她比我祖父小五岁,是嘉庆十八年(癸酉·一八一三)十二月二十三日生的,活了八十九岁,殁于光绪二十七年(辛丑·一九○一)十二月十九日,那时我三十九岁。祖父祖母只生了我父亲一人,有了我这个长孙,疼爱得同宝贝似的,我想起了小时候他们对我的情景,总想到他们坟上去痛哭一场。

我父亲贳政公,号以德,性情可不同我祖父啦!他是一个很怕事、肯吃亏的老实人,人家看他像是“窝囊废”(北京俗语,意称无用的人),给他取了个外号,叫做“德螺头”。他逢到有冤没处申的时候,常把眼泪往肚子里咽,真是懦弱到了极点了。

我母亲的脾气却正相反,她是一个既能干又刚强的人,只要自己有理,总要把理讲讲明白的。她待人却非常讲究礼貌,又能勤俭持家,所以不但人缘不错,外头的名声也挺好。我父亲要没有一位像我母亲这样的人帮助他,不知被人欺侮到什么程度了。15-19

目录

壹 出生时的家庭状况

贰 从识字到上学

叁 从砍柴牧牛到学做木匠

肆 从雕花匠到画匠

伍 诗画篆刻渐渐成名

陆 五出五归

柒 定居北京

捌 避世时期

附录一 看完《白石老人自述》后的感想 罗家伦

附录二 齐白石简要年表 文效仁一恺

图版

序言

一般人都知道齐白石是一位大画家,其实,细分起来,他还是书法家、篆刻家和诗人,他真正做到了中国古时候对一流艺术家的要求:诗、书、画、印均有极高造诣。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生于湘潭县白石铺杏子坞,1957年9月16口病逝于北京。名纯芝、璜,小名阿芝,字渭清,号兰亭、濒生,别号白石山人,并有齐大、木人、木居士、借山翁、借山吟馆主者、寄园、萍翁、寄萍堂主人、三百石印富翁等多种笔名。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曾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1963年又被该理事会公推为当年纪念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齐白石71岁时,曾请江苏吴江学者金松岑为他作传。为此,他口述生平往事,由门人张次溪笔录后寄给金松岑,作为传记的素材。但当时(1930年代到1940年代末)的中国,战乱频仍,因而齐白石的口述时作时辍,屡续屡断。1947年,金松岑去世,传记未成。齐白石的口述则止于1948年,那年他88岁了。1962年,齐白石的口述记录稿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名为《白石老人自述》;1967年台湾版面世;1986年岳麓书社将其收入“凤凰丛书”;2001年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了此书的“插图珍藏本”。此次新版是在以上几种版本的基础上重新编辑的。

《白石老人自述》出版后,各界评价甚高,究其原因,正像原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所说:“这是一篇很好的自传,很好的理由是朴实无华,而且充满了作者的乡土气味。”比如开头那句“我们家,穷得很哪!”,一下子就将读者带入到画家对辛酸而温情的往事回忆里,没有丝毫文字的障碍。自述中,齐白石将与亲人师友的生活往来与自己从艺路上的反复求索穿插交织。他画的,大都是老百姓再熟悉不过的寻常景物;他讲的,也不外乎普通人都会遭遇的人情世态,但是对祖辈、父母、妻儿、师友、故乡、自然万物的笃情厚意却时时盈溢纸问,对自己如何从木匠开始,逐步习画、学诗、刻印的经历叙述也充满感情色彩,寓至深的情理于至浅的文字中,于不经意间触动人心。“我常觉得最动人的文学是最真诚的文学。不掩饰、不玩弄笔调,以诚挚的心情,说质朴的事实,哪能不使人感动?”这正是本书独具魅力的地方,也是最值得读者参悟的地方。

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编辑部

2009年12月

内容推荐

这本自述是白石老人亲述,由门人张次溪记录,原是请吴江人金松岑为白石老人作传所备的素材。其语言朴实,简练如其画风。

为在大历史背景下关注白石老人的命运,编者在书中增加了以白石老人一生为参照的编年史。白石老人生于一八六三年,编者为交代时代背景,编年史追溯至葡萄牙人在英、法、美国支持下强占澳门的一八四九年开始,止于白石老人去世的一九五七年。

编辑推荐

他不相信艺术是士大夫的专利,他使士大夫从此不敢轻视工人,而包办艺术……许多人荣达以后便不认微时的处境,这种忘本的事,是他平日所痛恨的。他无力改造这种士大夫的恶习,但却为平日被士大夫所鄙视的工人复了仇。他就是中国著名的书画家齐白石,本书为其自传。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