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潜思维的力量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逻辑学
作者 杨东红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定势思维

提起定势思维,大家都不会陌生,它是指人们习惯性地按照过去的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对待问题和处理事情的思维路线、方式、程序和模式。

不可否认,思维的定势对人们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具有积极作用。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某一认知方式进行思维,重复的次数越多就越有效。

定势思维具有积极的一面,从而要求人们养成一些好习惯。然而,定势思维还有消极的一面,它容易使我们养成一种呆板、机械、千篇一律、“以不变应万变”的解题习惯。

因此,我们要学会突破定势思维。

【从一个游戏说起】

一次,我和好友们聚会,大家玩得都很开心。回想起来,这当中有一件事很有意思。那天闲聊中突然有个朋友提议,想跟大家玩一个游戏。大伙儿一听,很是高兴。

那个朋友便问:“用两个阿拉伯数字‘1’能组成最大的数是多少?”他的话刚一说完,大伙便迅速回答“1l”。“那么,3个‘1’能组成最大的数是多少呢?”“111。”大家不假思索地回答。

这时,只见那个朋友微微一笑,又接着问道:“由4个‘1’能组成的最大数是多少?”这回大家仍然很快地回答:“1111。”“错了!”朋友一听,笑出了声。大伙愕然。过了一会儿,朋友说:“现在,我告诉你们正确答案是‘11’,也就是ll的11次方。”大家这才恍然大悟。

“请你们思考一下,为什么会回答错了?”那朋友提出这个问题后,停了一下接着说,“你们很快就说是‘1111’,这是大家习惯于运用一种在数学上叫‘类推式’的方法,来解决同类或相似的问题,用现在一句时髦的话讲叫‘惯性轨道’。然而,一个人在处理事情时要是不能突破思维定势,就像这种猜数一样,容易出错。”

讲到这里,我想到了“自我设限”。自我设限也是一种定势思维,会成为人们前进道路上的巨大障碍。

这是一件流传甚广的趣事,现在读来仍让人掩卷深思。

事情是这样的,心理学家们把跳蚤放在桌上,一拍桌子,跳蚤迅即跳起,跳起高度均在其身高的100倍以上,堪称世界上跳得最高的动物!然后在跳蚤头上罩一个玻璃罩,再让它跳;这一次跳蚤碰到了玻璃罩。连续多次后,跳蚤改变了起跳高度以适应环境,每次跳跃总保持在罩顶以下的高度。接下来逐渐改变玻璃罩的高度,跳蚤都在碰壁后主动改变自己的高度。最后,玻璃罩接近桌面,这时跳蚤己无法再跳了。科学家于是把玻璃罩打开,再拍桌子,跳蚤仍然不会跳,变成“爬蚤”了。

跳蚤变成“爬蚤”,并非因为它己丧失了跳跃的能力,而是由于一次次受挫学乖了,习惯了,麻木了。最可悲之处就在于,实际上的玻璃罩已经不存在,它却连“再试~次”的勇气都没有。玻璃罩已经罩在了潜意识里,罩在了心灵上,它己习惯了爬,而没有了跳的欲望。欲望和潜能被自己扼杀!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自我设限”。

具有“自我设限”的动物不只是跳蚤,心理学家们对猴子、鲸鱼、鼹鼠、松鼠、苍蝇等许多动物进行试验,也发现类似的现象。

我们来看一下心理学家们做的鼹鼠与松鼠的试验。

他们把一只鼹鼠和一只松鼠同时装进了空的水泥管道,管道被埋入地下,一端通向地面的出口,另一端则用玻璃封住,并且在玻璃外面安装了一盏光线微弱的灯。

被关进水泥管后,两只动物都在寻找出口。

松鼠看到管道一端微弱的灯光,它奋力扑向光源,可是灯光被玻璃隔住了,一次一次地,松鼠努力又失败,但是它不肯放弃,直到筋疲力尽。

而鼹鼠的视力几乎等于零,它在水泥管里根本无视交通规则,横冲直撞。可就在松鼠对着光源穷精竭虑的时候,鼹鼠却找到了另一端的出口。不过,遗憾的是,一出地面,鼹鼠就被吓住了,相比地下冰冷的水泥管,阳光更令它不适应,于是它只好退回黑暗中。

像松鼠,被自己熟悉的目标吸引,一往无前,义无反顾,可是努力却都成了徒劳,其实,阻碍它的正是它所熟悉的目标,成功并不只是玻璃墙后的那盏灯。而鼹鼠,靠着自己的蛮力和运气闯出了一片天,可是即将收获时却失之交臂。其实,阻碍它的是眼高手低的自己。

我突然想起小时候逗蚂蚁的事情,用卫生球画个圈把它围住,它就会在圈儿里爬呀爬的,总也爬不出去。

但是,心理学家在对苍蝇进行试验时,发现它们在玻璃瓶中并不刻板,能随机应变,敢于冒险,从而突破自我设限。人也一样,有不少人能像苍蝇一样突破自我设限,但也有许多人像跳蚤、松鼠和蚂蚁一样,无法突破自我设限,不能展翅飞向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很小的时候,就听大人们说过,判断一只开水瓶是否保温,只需把开水瓶口靠近耳朵,会“嗡嗡”作响的便是保温的。后来一只开水瓶不保温了,要扔掉时拿起来放到耳边一听,里面仍旧“嗡嗡”作响。原来这种判断方法并不可靠,而我们很多人却一直在用它。

我们从前人那里继承了许多所谓的“经验”,但正确与否,却很少人去验证。很多时候,我们会被一种叫“经验”的东西蒙蔽了眼睛,束缚了思维,哪怕是一个很小很明显的谬误,也难以推翻。像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在空中自由下落,重的比轻的落得快,后人们都把它视为“真理”,一直到了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了试验证明以后,世人才逐渐认识到,曾经的“真理”其实是谬误。

据说北美洲有一种特殊的大黄蜂,体积硕大异常,翅膀却小得可怜,倘若以翅膀与身体的比例来看,差不多和鸵鸟一样,那种单薄孤弱的翅膀是不具备飞行能力的。有意思的是,这种大黄蜂却不想像鸵鸟一样只在陆地上奔驰,它们硬是颠覆了物理学的概念,毫无困难地在天际翱翔。

昆虫学家仔细观察后发现,大黄蜂在初次飞行前根本没有特别训练,每只快要成熟的黄蜂,望着天空四处飞舞的前辈,好像在宣告天空本来就是它们的领域一般,振翅,再振翅,薄弱的翅膀便载着庞大的身躯离地。

生物界就是存在着如此奇妙的现象,原本不可能飞翔的大黄蜂却拥有一片天空,似乎在这些原始生物之间也存在着企图心强弱的差别。若是我们用人类的术语来形容它们,那么大黄蜂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终致成功的代表,跳蚤则沦为“画地自限”的象征。

P2-5

目录

另眼看世界——潜思维之认知篇

定势思维

从一个游戏说起

造势思维

石头漂起来的启示

换位思维

中美吃香蕉的思维差别

跟风思维

放弃做别人,选择做自己

有梦思维

无梦会颓废,有梦才精彩

用“长”思维

成功是发挥了你的优势

适合思维

难能未必可贵,适合的才是最好

适欲思维

做一个“知止”的人

占便宜思维

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

知行思维

成功是做到知行合一

富脑袋思维

用脑翻转铜板,钱会为你而舞动

动脑思维

思考是勤奋的眼睛

赢自己思维

跟自己比赛

偏己思维

做人做事不要太偏心

哲眼观天地——潜思维之智慧篇

多重思维

农民种地思维的解读

调整思维

学会做成功路上的“飞行员”

迂回思维

两点之间,未必直线最短

精细思维

关注细节,是一种大智慧

放弃思维

放弃是为了新的拥有

低头思维

赢在能低头

准备思维

没有准备,别去抓机会

留余思维

凡事留有余地

弹性思维

懂得弹性,工作高效,生活幸福

求近思维

别与身边的财富擦肩而过

吃亏思维

适当的吃亏有利于成长,智慧的吃亏是一种本事

授渔思维

这样助人才为乐

拖拉思维

成功是立即行动

找方法思维

想问题,还是找方法

魅力赢天下——潜思维之人格篇

护尊思维

尊严改变命运

依赖思维

摆脱依赖,靠自己去生活

找借口思维

不为自己的失败和过失找借口

助人思维

助人者天助之

宽谅思维

宽容的结局令人惊喜

善终思维

你是一块好玉吗

忠诚思维

忠诚是福

诚信思维

大成缘于大信

谦虚思维

做个真正谦虚的人

公平思维

赢在公平公正

节俭思维

像“发条原理”一样节俭

意坚心路明——潜思维之意志篇

坚强思维

用坚强去面对生活的不幸

坚持思维

成功属于坚持的人

不可能思维

做“不可能”的事

敢做思维

大胆做点没把握的事

自信思维

你优秀,是因为你认为自己优秀

逼迫思维

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

尽全力思维

你竭尽全力了吗

磨练思维

风雨后的人生更有风景

专注思维

专注的力量出人意料

负责思维

把责任心坚持到最后

心开路就开——潜思维之情绪篇

视短思维

揭开的伤疤,获得新的人生

安逸思维

警惕成功后的安逸

赏识思维

鼓励是成大事的动力

抱怨思维

怎样对待人生中的“怨”

乐观思维

做个乐观的人

积极思维

成功属于积极的人

顺逆思维

失败是挫折,也是转折

转运思维

坏到最后,只会转好

多疑思维

多疑是一种病

疑邻思维

逾越爱的心墙

忍耐思维

懂得忍耐的花最美

序言

思维,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提起它,大家都会认为思维是人们通过知觉、回忆、组合来认识事物,或者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做出概括与间接的能动反映。

思维,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在哲学上,与“存在”相对,指意识、精神。思维,既可以做名词,指理性认识;也可做动词,指进行理性认识的过程。

对思维,人们有不同的分法,总结起来有平面思维、立体思维、辩证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逆向思维、横向思维、组合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常规思维、创新思维等。通俗的书,常通过故事或图文结合方式去讲述,以培养人们的分析、观察、推理、归纳等对事物反应与认知的能力。

但凭我个人的经验,仅仅这样去学习、去认识思维,显然是不够的。而且,说到底,人们训练思维,目的还是提升智慧,增强学习能力、工作能力、生活能力,让生活更快乐、更幸福。比如说,近些年来,出现了专门训练思维的教学,还有从国外传进来的超右脑开发训练、全脑开发训练等,无不是为了提升人们这方面的能力。

从什么样的出发点去认识人、去了解思维世界,这是一种认识论和方法论。对于思维,诸多学者们向来是从自然科学,尤其是逻辑科学的角度去认识人的思维,注重的是空间结构和形式逻辑,要求人们发现事物及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而且还得敏捷。

然而从人文哲学的角度去剖析思维,却好像还是一个空白。敝人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潜思维的概念。所谓的潜思维,是一种介于智力思维和非智力品质、对人的感情、性格、兴趣、习惯、心情、心理素质、某些技能等都有影响的思维。通过对其开发培养,以提高人们心智与人格魅力。大家都知道潜意识和意识,成功学大师博恩·崔西指出:潜意识是显意识力量的3万倍以上。那么潜思维的培养,对智商与情商的开发也必将有巨大的作用。

也许你会反驳,能这样去诠释思维吗?这不难回答,比如医学,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智能整体;西医则认为人是一个机械组合。说得有趣一点,中医是用哲学看病,西医是用化学治病。不能否认,它们各有各的理。

应当说明,本人并非搞学术研究,从而将思维弄得艰深难懂。相反,此书是本着普及大众,男女皆宜、老少易懂的出发点,为人们认知事物、提升心智开辟一个新的方向。具体一点,本书分成若干个潜思维的话题,每篇文章的开篇对某种潜思维进行一个简要的讲述,然后通过启迪心灵的小故事,阐述让人醍醐灌顶的大智慧。另外,每篇故事之后均配有隽永的心灵感悟,再加以巧妙点拨,必能为人们打开一个崭新的思维视界。

内容推荐

杨东红编写的《潜思维的力量》从人文哲学的角度剖析思维,创新地提出了“潜思维”这一突破性的概念。潜思维的力量相当惊人,足以改变人的一生。“潜思维”的提出,必将为人们打开一个崭新的思维视界。《潜思维的力量》本着实用、管用、好用的宗旨,将潜思维细化成若干种思维,对其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讲解。

编辑推荐

思维,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在哲学上,与“存在”相对,指意识、精神。从什么样的出发点去认识人、去了解思维世界,这是一种认识论和方法论。

所谓的“潜思维”,是一种介于智力思维和非智力品质的东西,是对人的感情、性格、兴趣、习惯、心情、心理素质、某些技能等都有影响的思维。通过对潜思维的开发培养,可以提高人们的心智与人格魅力。

由杨东红编写的这本《潜思维的力量》详述了若干个潜思维的话题,将为人们打开一个崭新的潜思维视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4 5:3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