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再版前言
上卷 刘知几述评
一、导论
(一)由建设中国史学批评史的构想而获得的研究动机
(二)中国史学的一个传统观点:重视事实,轻视批评
(三)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形式和特征
1.“《春秋》笔法”
2.“论赞”体的史学批评
3.议论文体的史学批评
4.诗体的史学批评
5.小说体的史学批评
6.戏剧体的史学批评
7.评点式的史学批评
8.系统的史学批评
(四)史学批评的性质和中国史学批评史的任务
二、刘知几生活的时代氛围
(一)对武则天时代的总评价
(二)鲜卑遗风与儒教衰微
(三)酷吏政治与指陈时弊
(四)用人政策与仕宦生涯
(五)佛教盛行与《文心雕龙》
(六)文学道路与史学道路
(七)中宗时代与《史通》成书
(八)玄宗初年与刘知几晚年
三、刘知几史学批评方法论:历史的批评
(一)思想来源
(二)原始察终
(三)随时之义
(四)时移世异
(五)史学分期
(六)上古史学
(七)中古史学
(八)近古史学
下卷 《史通》引用文献考证
(先秦部分)
《史通》引用文献考证凡例
一、经部
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周易
易象
尚书
尚书璇玑钤
诗经
周官
礼经
大戴礼
礼记
春秋
左传
公羊传
谷粱传
邹氏传
夹氏传
论语
孝经
尔雅
六经
五经
七经
三礼
三传
五传
二、史部
周书
国语
世本
战国策
竹书纪年
汲冢琐语
师春
鲁春秋
周志
晋乘
郑书
楚祷杌
山海经
越绝书
三、子部
管子
晏子春秋
老子
墨子
孟子
庄子
虞氏春秋
荀子
吕氏春秋
韩非子
列子
四、集部
楚辞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