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研究的问题是我国的教育公平问题,试图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对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对可能造成我国教育不公平的各种主客观因素进行深入剖析,最终为促进我国教育公平提供有效的政策建议。
导论
一 本书的主要研究问题和方法
二 本书的基本框架
第一章 教育公平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教育公平的理论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教育公平的多视角理解
第三节 教育公平的相关概念辨析
一 教育公平与教育公平观
二 教育公平与教育公正
三 教育公平与教育平等
四 教育公平与教育机会均等
五 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
第四节 教育公平的类型和特征
一 教育公平的类型
二 教育公平的特征
第五节 教育公平的多元价值
一 政治价值
二 经济价值
三 人口价值
四 社会价值
五 生态价值
六 教育公平与构建和谐社会
第二章 我国教育公平现状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教育公平现状分析的方法
一 教育发展水平的测量指标
二 差异分析的测量指标
三 教育公平研究的时间序列
四 研究范围的界定
第二节 我国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之一:城乡差距
一 城乡义务教育差距
二 城乡之间高等教育的差距
第三节 我国教育公平的存在问题之二:地区差距
一 地区间义务教育阶段的差距
二 地区间高等教育的差异
第四节 我国教育公平存在的其他问题
一 阶层差距·..
二 性别差距
三 民族差距
四 特殊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第五节 对我国教育公平现状的正确认识
一 我国教育不公平现状的时间和空间特征
二 我国教育不公平表现形式的改变
三 我国教育不公平现象出现的历史必然性
四 教育公平不是平均主义
五 在发达国家,也没有实现真正的机会均等
六 现阶段主要强调“规则公平”、“起点公平”和“机会均等”,而非“结果公平”
七 教育公平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教育公平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第三章 基于系统科学视角的我国教育不公平成因分析
第一节 系统科学方法的原理和特点
一 系统动力学方法原理与特点
二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与特点
第二节 教育与经济关系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一 教育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同态
二 教育与经济关系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三 影响教育公平的经济因素分类
第二节 教育制度对教育公平发展的影响
一 教育制度与教育政策
二 现阶段对教育发展影响比较大的教育政策
第三节 影响我国教育公平的其他环境因素
一 文化环境因素
二 社会环境因素
三 信息环境因素
第四节 运用层次分析法估算各种影响因素的权重
一 应用层次分析法估算各种影响因子权重的思路
二 AHP在评估影响教育公平的各个影响因素的权重中的具体应用
第五节 各种影响因素的影响机制
一 经济因素的影响机制
二 制度和政策的影响机制
三 文化因素的影响机制
四 社会因素的影响机制
五 信息因素的影响机制
六 教育公平的影响因子图
第四章 合理有效地配置我国公共教育资源的理论标准
第一节 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的理论标准
一 教育资源配置与教育资源配置方式
二 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判定标准
第二节 有效配置公共教育资源的理论标准
一 教育资源的效用、边际效用
二 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标准
三 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标准
第三节 我国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公共教育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
一 分析指标的选择
二 我国城乡财力资源配置现状
三 物力和人力
第四节 我国地区之间义务教育阶段公共教育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
一 财力
二 物力和人力
第五节 我国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分析
一 我国教育资源存在严重的浪费问题
二 我国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分析
第五章 促进我国教育公平的策略
第一节 提高我国教育投资占GDP的比例
一 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与国际水平的比较
二 我国经济增长、教育投资及人才结构之间的回归关系
三 我国经济增长、教育投资及人才结构之间关系的模拟预测
第二节 发达国家在促进教育公平发展中的经验
一 发达国家促进义务教育公平发展的经验
二 发达国家促进非义务教育公平发展的经验
第三节 促进我国义务教育公平发展的策略
一 通过制度和政策安排增进教育公平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二 促进我国义务教育公平发展的策略
第四节 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策略
一 高等教育的属性问题
二 完善高等教育制度和政策
第五节 促进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有效流动
一 义务教育阶段或非义务教育阶段资源在系统内部流动与共享
二 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之间资源的流动
第六章 公平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的案例研究
第一节 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教育投资与人才结构之间的回归关系
第二节 控制人均预算内教育经费下,Vensim软件对所选地区的模拟和预测
一 上海和重庆
二 天津和内蒙古
三 北京和宁夏
第三节 相关数据
一 各地历年人均GDP
二 各地历年人均预算内教育经费
三 各地历年6岁以上人口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口所占的比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