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隆伯格的成就最受瞩目。他是美国最富有的人之一,是这个国家最慷慨的慈善家之一。他是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他是政绩卓著的纽约市长,他在《福布斯》财富权力榜上排名第一。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布隆伯格,看他如何在商界和政坛纵横驰骋、八面玲珑。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布隆伯格(金钱权力与政治)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美)乔伊丝·珀尼克 |
出版社 | 新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布隆伯格的成就最受瞩目。他是美国最富有的人之一,是这个国家最慷慨的慈善家之一。他是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他是政绩卓著的纽约市长,他在《福布斯》财富权力榜上排名第一。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布隆伯格,看他如何在商界和政坛纵横驰骋、八面玲珑。 内容推荐 布隆伯格的成就最受瞩目。他是美国最富有的人之一,是这个国家最慷慨的慈善家之一。这位白手起家巨擘设计的一个复杂的数据系统成为其开拓性信息公司的根基。他在毫无从政经验的情况下成为这个国家最挑剔的城市的市长,以共和党人的身份在一个民主党的堡垒中夺取胜利。入主市政厅之后,他徒劳地推动一连串拒绝承认限制的大胆项目。事实上,当布隆伯格的确碰到限制——纽约市长的两任限制——的时候,他修改了法律来越过限制。 然而,布隆伯格是位最反传统的超级成功人士。他的演讲从未能打动过人心,他走进房间时,没人会因为期待而噤声。追逐名流的人不会去对他如影随形。他戒备地捍卫着自己的隐私,在某种程度上纽约人已经适应了这一点。纽约人虽然习惯了耀眼浮夸的政客,但还是在实际上对他“不感冒”的情况下选了他一次又一次。 本书的作者珀尼克在这部传记中追踪的正是发生在布隆伯格身上的种种矛盾现象的核心。他功成名就,再三挑战传统成功模式。他只有在满足自我利益的情况下才屈从于传统,不然就是固执己见地规划着自己的道路。他是布隆伯格,随心所欲地主宰着自己的世界,并且在这个世界坚守着自己的权利。 目录 第一章 永远也不够 第二章 逃离梅德福 第三章 第一桶百万金 第四章 终端人 第五章 跻身上流社会 第六章 爬上高梯 第七章 悲剧战胜政治 第八章 金钱、金钱,告诉我 第九章 打理市政厅 第十章 奥林匹克之梦 第十一章 支持市长,但不想与他共进晚餐 第十二章 看迈克不参选 第十三章 找到法案Ⅲ 第十四章 金钱、金钱,来自市政厅 第十五章 足迹 第十六章 大不同 试读章节 20世纪90年代末,我在迈克·布隆伯格曼哈顿的家中晚宴上首次见到他。那是纽约富贵名流的一次典型聚会。宾客们济济一堂,一晚上都在彬彬有礼地交谈着——虽然是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 我记得丹·拉瑟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王牌主播)和彼得·詹宁斯(美国广播公司著名主播)也参加了聚会。那幢五层楼的住宅里到处都是大理石、刻板的英式家具和吸引人眼球的艺术品。 布隆伯格本人基本上十分低调。他坐在桌头,寡言少语,看上去木讷无趣。后来,风传他想竞选纽约市长,我大吃一惊——吃惊的远不止我一人。那个家伙?那个单调沉闷、不爱说话,把家布置得像博物馆的家伙? 我见过纽约市长换了一茬又一茬,而布隆伯格从哪个方面来说都不属于纽约市长那一类。纽约人欣赏性格喧闹活泼的人物,而这位身材瘦小、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与此相去甚远。他创建的那家公司起初看来未必能够成功,但他开发的一个复杂计算机终端终于让他时来运转,一跃成为金融信息巨头。除了华尔街和伦敦之外,几乎没有人了解或者知道布隆伯格还是个慷慨的慈善家,但他豪掷千金,精心筹划的广告宣传活动将会填补他知名度上的不足。纽约人赏识不赏识他并不是问题,看上去,布隆伯格本人肯定才是问题的关键。 布隆伯格既无经验,也无气质。他对这座城市所知寥寥,这座城市对他更是一无所知。难道企业上的成功就保证他能成为一位好市长吗? “他希望像买杯咖啡一样买下市政厅。”吉米·布雷斯林(《纽约每日新闻》的记者)抱怨说。鲍勃·赫伯特(《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则写道,布隆伯格正“自掏腰包,花数亿美元来对着口型演唱政治歌曲”。而我个人认为,布隆伯格只是位追名逐利的大富豪,为求胜利不惜付出任何代价。 在布隆伯格侥幸胜出之后,许多纽约人仍持怀疑态度,认为他只不过是看守市长,四年任期结束后,就会拍拍屁股离开这座城市。即使对于经验丰富的政坛人物来说,纽约都难以管理,更不用说一位略显木讷的亿万富翁了。布隆伯格没有什么资本能够拿来跟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巨富纳尔逊·洛克菲勒或者性格开放、幽默风趣的沃伦·巴菲特相比。 布隆伯格不会在公众场合演讲,不会——或者不愿意——回答诱导性问题。他所表现出的严肃近乎乖张。个头矮小,头发灰白,太多略暴的牙齿令他没法咧嘴大笑,他看上去只是位身穿昂贵黑西装的商人或游手好闲的社会人士。 布隆伯格连假装闲聊的耐心都没有,甚至一点儿都不愿意有所收敛。对别人的痛苦,他不会感同身受,更不会向任何人承认他自己的痛苦。寡言少语、言语粗俗、性格怪僻、一意孤行,布隆伯格的所言所行皆缘出率性。他厌恶承认错误,时不时陷入偏执。 重赏之下的推手们烧掉了虚荣版的布隆伯格的故事,在广告文学和电视广告中大肆渲染新版的布隆伯格。但即使如此,纽约人对布隆伯格的了解也并不比对其前任的了解多。 这一状况从未得到彻底改变。在布隆伯格担任市长期间,得知我为他撰写传记的消息灵通人士也对布隆伯格其人表现出最基本的无知,问我他的财富是否继承而来,他结过几次婚,膝下是否有子女,以及他是不是土生土长的纽约人——他浓重的鼻音显然证明他不是。 外出就餐时津津乐道政治名流八卦新闻——奥巴马的儿提时代、克林顿的口味以及拜登(Joe Baden,美国现任副总统)的失态等等——的公众急需关于布隆伯格的猛料。如果公众对你漠不关心,那并不是件好事,因为公众希望政客们能够感受他们的痛苦。如果你显得高人一等就更不行了。 然而,看似羞怯的精英人物布隆伯格成为这座城市有史以来效率最高的市长之一,支持率高得不合常理。即使没有获得公众的拥戴,他至少获得了公众的支持。 这话听起来好像矛盾,但实际上布隆伯格的权力和财富与其强硬个性从不相称。在其担任市长早期最艰难的日子里,他在一个举步维艰的政治环境里大获成功。无论经济光景好坏,他都引领这座城市前行,这是布隆伯格最令人称道之处。 报道纽约30多年来,我当然从未碰到过像布隆伯格这样的领袖,他无疑是这座城市空前绝后、人们为之骄傲的大富豪。 像所有成功人士一样,布隆伯格既非常幸运,又无比精明。他的市长生涯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全国的经济大好形势帮助这座城市摆脱“9·11”恐怖袭击阴影而重振雄风。但是,他获得成功仰仗的并非只是时机,本人的个性和努力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首个任期,布隆伯格领导这座城市走出衰退,理顺它的金融和服务体制,绕开政治皮条客和谋求特权者的束缚,一心一意履行他在自掏腰包竞选时作出的核心承诺。 虽然性格上既乏味又无趣,但布隆伯格追求的是充满政治风险的大胆项目。他重组这座城市缺陷重重的学校体系,试图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扩大城市禁烟区,振兴公立医院。尽管强硬的警方策略侵害了少数族裔群体的利益和公民自由,他仍然顽强地挑战非法枪支交易商,降低了犯罪率,缓和了种族关系。 在这座城市每个破败的角落,布隆伯格都大刀阔斧地为建筑的翻新和房地产开发扫清道路。虽然城市规划者和热爱纽约标志性建筑的人们对此颇有微词,但建筑商、建筑协会和务实主义者却欢欣鼓舞,因为这些人同他一样,宁肯开发得不完美,也不愿袖手旁观放任不建。 不只一次,布隆伯格的雄心壮志超出他的政治能力所及,导致了重大失败。他未能成功申办纽约奥运会,也未能在曼哈顿一处荒废的地区建造一座大型体育馆。他在一场强迫私人汽车驶离市中心的运动中失利。此外,尽管他改革城市学校的行动本身就是个成就,但此举能否让下一代人受到更好的教育成了人们没完没了的争论话题。 布隆伯格任由政治引诱着他,沉浸在沃尔特·米蒂(Walter Mitty,好莱坞喜剧经典影片《梦里乾坤》的主人公。米蒂是一个沉默寡言并且十分怯懦的人,被自己的妻子呼来唤去,而他总是把自己幻想成一位冒险家)式的梦想里,想要问鼎美国总统宝座。当这一梦想破灭时,他立即改弦更张。他对幕僚的建议置若罔闻,坚持修改他本人曾支持的一项法律,并强行让软弱无力的纽约市议会通过修改法令——这一切只是为了让自己能够干第三个任期。他的做法甚至激怒了他最忠实的支持者。 再一次,布隆伯格以露骨的政治贪婪重新定义了自己。他会书写自己看似不真实的生活的另一篇章——一个纯粹的美国故事,一个充斥着欲望、财富、名声、自我约束又躁动不安的美国故事。 到了2007年,布隆伯格以一个通信领域巨头的创始人和所有者而跃升为纽约首富。这个公司把他的名字传遍全球。他是这个国家出手最阔绰的慈善家。他拥有多处豪宅,拥有随时听命的私人飞机,还有佳人常伴左右。 尽管在政治活动中铁面无情,但对一位在职市长而言,布隆伯格仍然极受欢迎。务实的纽约人容忍他的坏脾气和赤裸裸的野心,得到的则是:一位诚实、独立的政客,相信一切皆有可能。如果一切顺利,他就可以成为为数不多的最好的纽约市长之一。 但是,布隆伯格的成功似乎无法满足其对成就和赞美贪得无厌的胃口。他过着优裕成功的生活,却一如既往得躁动不安。他蜚声全球,但人们对他的了解并不比几年前的那个夜晚多。当晚,纽约的达官显贵们受邀与他共进晚餐,但离去时都摇头叹道,这人真异想天开,居然梦想着如此宏伟的计划! 他们不知道,布隆伯格与宏伟计划就是同义词。他在一座小小的郊区城镇长大成人,而他性格上的躁动也在那儿萌牙初现。他早早就形成了自己的模式。他想要更多,更好。向来如此。他不会对自我进行深刻剖析,而是永远干劲十足。就连布隆伯格本人都不得不承认,渴望的东西一旦到手,他就会想要更多。永远也不够。P1-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