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字令伯,一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于乡里。师事著名学者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初仕蜀汉为尚书郎。蜀汉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力辞。祖母去世后,方出任太子洗马,迁汉中太守。后免官,卒于家中。由峻冰、黄紫编写的章回小说《李密传》为我们讲述的就是这位西晋文学家、政治家为后人称颂的坎坷人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李密传/中国彭山文化系列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作者 | 峻冰//黄紫 |
出版社 | 中国电影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李密,字令伯,一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于乡里。师事著名学者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初仕蜀汉为尚书郎。蜀汉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力辞。祖母去世后,方出任太子洗马,迁汉中太守。后免官,卒于家中。由峻冰、黄紫编写的章回小说《李密传》为我们讲述的就是这位西晋文学家、政治家为后人称颂的坎坷人生。 内容推荐 《李密传》是一部以历史事实为基础的长篇章回体演义小说,作者峻冰、黄紫以写实、抒情的笔触,在三国波谲云诡的宏大历史背景下,描述了西晋文学家、政治家李密为后人称颂的坎坷一生。小说立意高远,情节跌宕起伏,语言耐人寻味,是国内首部专写李密的文学著作。 目录 前言 第一回 曹子桓临江叹咤 朱提守含饴弄孙 第二回 平原王借鹿讽喻 苦孝子驾鹤归宗 第三回 上表诸葛亮出山 纳征李承嗣续弦 第四回 曹元仲起宅思旧 李刘氏求药犯险 第五回 空余限赵云辞世 时运转李密迁居 第六回 祖孙寄居顺平府 孤儿求学蜀圣门 第七回 芳林园戏调何晏 银屏山义悼赵云 第八回 李令伯终脱囹圄 毛氏子初入牢笼 第九回 淑懿顺平府罹祸 青女凌云台获宠 第十回 咫尺拗断昔年意 千里延续往日情 第十一回 魏帝托孤司马懿 颍侯问政傅兰石 第十二回 乱纷纷虚言妄语 浑噩噩假意真情 第十三回 权臣私筑金缕室 幼帝广示火浣衫 第十四回 曹爽沙场逢敌手 李密军营遇故人 第十五回 费神临阵迎怪客 曹爽对敌罢参军 第十六回 无意江山非吴主 署置古今是蜀臣 第十七回 金屋易纳金乡主 红颜难脱红莲身 第十八回 举目无亲亲宦竖 顾影自怜怜优人 第十九回 谒陵毕风云突变 逼宫罢干戈骤起 第二十回 侪辈里忠贞实少 此生中苦限良多 第二十一回 世乱褒贬一国士 祚衰生死两帝王 第二十二回 陈承祚抱病觅师 谯允南踏雪寻梅 第二十三回 穷周旋前因后果 苦轮回 旧怨新仇 第二十四回 末路闻笛士思旧 绝处逢生将争功 第二十五回 貌合神离非情愿 殊途同归不甘心 第二十六回 背抚育设计雪恨 拒征召上表陈情 第二十七回 挚友惊破田园乐 恩师荡除肺腑忧 第二十八回 思报效荣辱一念 虑酬答苦乐三生 第二十九回 小县锋芒初试处 大隐磬音偶闻时 第三十回 天子乱纳荆笄女 县令义却锦衣贼 第三十一回 酒兴酣赋诗获罪 恨意浓怀旧成疾 第三十二回 蝉蜕落归于坐忘 社稷倾始自行淫 番外一 高淑懿别传 番外二 朱提银 番外三 适远录 后记 试读章节 “密儿……”黑暗中,一只兀自散着柔光的手温柔地抚过刚满周岁的孩子格外嫩滑的脸蛋,“你让娘如何是好啊……” 孩子的眉心一直蹙着,也没魇着,就那么一直蹙着,都说是命里带的愁,一生难得欢愉,妇人看着这孩子,恨不得双手齐上将那小小的“川”字抚平。只是现在,提前降临的是她的命定,她已自顾不暇。这孩子多让人揪心一时无法言说,平常的孩子一岁余都咿呀学语蹒跚学步了,这小李密骨头软,坐也坐不直,更别说走路,也从不打嘴里往外蹦字儿,安静时一双大眼睛直勾勾盯着人看,吵闹时咿咿呜呜哭个不住,倒更像没出襁褓的婴孩。 李公子家的聘礼堆在屋门口,屋子那么小,再堆上这些箱箧,出个门都得踮着脚尖,深深提气扁着身子。李公子家是算计好了的,就堆在这里,料她们两个女人家也搬不出院门去。李太守生前虽然与郡民交好,这人走茶凉再加上李公子家的权势,愣是没个肯帮忙的。这纳了征,李公子自是没多久就登堂入室了。 月光不合时宜地照进屋来,正落在那些堆叠的箱箧上,箱上雕的瑞兽肆意炫示它的獠牙,妇人忙转脸不看,只怕没一会儿就被吃了去,更兼月光明晃晃地照着,妇人家心下凄惶,更不知怎样熬过这漫漫长夜。 墟曲中一声清亮的梆子响,夜已三更。 李府北边正房的房门被敲得笃笃有声,李承嗣李公子屋里值夜的奴婢正点头瞌睡,突然被敲门声惊醒,一脸不悦。待得门开,公子贴身的小厮忙不迭跑进屋里,扑在公子卧榻边。 “公子,大喜!”小厮冲着公子榻边的帷幔嘘声道。 帷幔内的公子眼睛陡然睁开,像忽然点亮了两盏天灯。 “成了?”声音淡淡地从帷幔中透出。 “成了,二更天殁的,我避了会儿风头才过来。” “先停在她自个屋里吧,明一清早就发丧。那小孀妇娘家那头再催得紧些。” 小厮识趣地退出屋去,公子翻了个身,准备一场安眠。 “媳妇,你过来……” 妇人一抬眼,看见婆婆披着衣服,捧一盏昏暗的灯在门口招手。怕惊了李密,妇人蹑手蹑脚下地穿鞋,拎了件衣服披在身上,偏着身子挪到屋外去。 老妇往碗里斟了些水,犹犹豫豫还是开了口:“媳妇,委屈你了。” 妇人一时间如鲠在喉,弄了弄手指。 “娘知道最近你的身子一直不爽,吃饭吃不下,睡觉睡不好,你又偏要照顾密儿。” “密儿是我儿子。”妇人脱口而出。 “就要不是了。” “我宁愿死。” “死了不还是看不见密儿?密儿还不会叫一声娘。你得活。” “舅姑待我不薄,我又岂能再做人妇?” “你娘家哥哥催逼着一日紧似一日,李公子家的礼都下到了,若不从便是死。” 妇人手一抖,碗磕在桌上,她忙扶住,不愿出了声响吵醒梦中的孩儿。 李刘氏倒是真不愿意劝媳妇改嫁,这媳妇平日里不多言不多语,整日介绣花织布,乖顺得惹人怜,只是事从权宜,李刘氏断不想让这乖巧的媳妇守节而死。 “媳妇斗胆问一句,若换做您,您当如何打算?” 李刘氏双唇一抿,半晌无话。 “算了,”妇人一声苦笑,“媳妇不该为难婆婆,也不该为难兄长,媳妇蒲柳之身,原没什么好顾惜的,只是要听密儿唤我一声娘,我才肯甘心。” “为娘的自当为你尽力周全。” 这一夜当真是李公子娶妻以来睡得最踏实的一夜。少不了许多旖旎好梦,这一夜当真是风光无限。 再一个黎明,蜀国的百姓将被出征的号角唤醒。而等待李刘氏一家的,是一场不大不小的劫难。 等到李密开口说话,已经是两年以后的事了,他一直缄默,像是挽留他娘,可是最终他娘还是被连拉带抢地接走了,接走后就再也没有回来,李刘氏也再也没提过李密娘这个人。极致的无望裹挟下,他只好妥协。 “祖母……” 一声怯怯的,迟来的呼唤打消了李刘氏一些不好的念头,天再黑,夜再长,至少还是有个小人儿会唤她一声祖母,等着她煮些吃食,她还死不得。可是看见李密大大的脑袋,芦柴棍般的一双腿,她又替这孩子,流了不知多少泪。 每个清晨,当一拢觳纱罩上蛋青色的天空,李刘氏就背起竹篓,上山掘笋子,赶着早上的好利市易些米面和盐巴,送回家去给小李密煮些稀软的羹汤,再起身去竹林里伐竹,预备着晚上篦些筐子、篓子、箬笠、蓑衣,再去换衣食。幸而朱提近水,少不得竹篓竹筐盛果子装鱼,更少不得箬笠蓑衣遮雨遮阳,李刘氏手艺好,篦的东西光滑精细,再加上郡民可怜老人孤苦,只要用得着,少不了在她这里买,日子过得虽然苦,还是吃得饱穿得暖。 这一日晌午,李刘氏正顶着斗笠在毒太阳下卖新渍的笋干,闲来无事,便与邻近的鱼贩子攀谈。 “我说大娘,你们家子女也忒不孝,这样的日头还让你来卖笋干,也不怕晒出了个好歹。” 这鱼贩子是打山对面来的,于李刘氏家的事情并不知晓。见他这般口没遮拦,边上打着赤膊光着脚板的屠户汉子忙插上一句。 “外乡人,你还是少问两句,老婆子家那下不来榻的娃子还等着养呢。” “下不来榻?”鱼贩子偏又是个好奇的主。 “唉……不瞒你说,我们家的孙孙,眼见得五岁了,这两条腿还跟芦柴棍似的,着不来地呢。老婆子我这一天天吃苦受累倒是没啥,看着孩子受苦当真是不忍心啊,若是老太婆哪天一口气没上来,这孩子,还不如个鸡雏,连自己打食都做不来,不眼见得饿死?”李刘氏用手拨了拨晒得焦了边的笋干,长叹一声。 P20-21 序言 李密(公元224—287年),字令伯,又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人。西晋文学家。初仕蜀汉,后仕西晋。 李密祖父李光官至朱提太守(朱提是云南昭通古称,音“熟识”,为彝语音译)。李密父亲早亡,母亲何氏再嫁。幼年体弱多病,九岁尚不能走路。家中人丁稀落,境况窘迫,只与祖母二人相依为命。祖母虽享高寿,无奈晚年患病,李密秉孝心,奉汤药,先尝而后进。一旦有空闲便致力学术,废寝忘食。 李密师从蜀国典学从事谯周,在其门下出类拔萃,博览五经,涉猎广泛,尤精《春秋左氏传》,以文学见长又机敏善辩,被同门比作子游、子夏。 李密年少出仕蜀国为郎官,数度出使吴国,有才辩,获得吴人盛赞。蜀国覆亡之后,征西将军邓艾敬慕他的才能,请他担任主簿,李密以奉养祖母为由拒绝。 晋泰始三年(公元267年),朝廷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诏书累下,郡县不断催促,这时,李密的祖母已96岁,年老多病。李密以祖母年事己高,无人奉养为由,没有应诏入朝,为陈孝义挚情,避忤逆圣意之祸,李密写下名篇《陈情表》: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晋书·孝友列传》) 读罢此表,晋武帝司马炎感慨李密孝义名不虚传,暂停了征召李密入朝的诏令。 几年之后,李密的祖母寿终正寝,李密服丧已毕,又以太子洗马身份被征召至洛阳。改任河南温县县令后,政化严明。以往每逢中山诸王过温县,必然自立名目以求孝敬。李密列举当年汉高祖路过自己的家乡沛县,秋毫无犯,宾礼老幼,不求丝毫供奉的旧例,据理力争。自此以后,中山诸王过境不敢再生烦扰。陇西王司马泰也十分敬佩李密公正耿直的为人。然而温县积弊深重,李密的下属官员与李密不睦,暗中腾挪,意欲勾结司隶弹劾李密,司隶调查之后肯定李密为官为人清慎,并无过失可言而没有弹劾他。 李密才学过人,期望入朝以酬壮志,却因司空张华、尚书令荀勖在朝中阻挠,导致李密迟迟不能内调,最终官至汉中太守,心中愤懑不平,难以纾解。后应诏赴东堂宴饮,席问赋诗一首: 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华阳国志》) 此诗触怒龙颜,都官从事奏免李密官职,李密遂归田,于晋太康八年病卒于家,享年64岁。由挚友皇甫士安、胡熊扶灵归葬。遗下著述理论十篇。有二子李赐、李兴,均长于文章。 李密故里地处彭山县城西北的保胜乡龙安村,距县城25公里,与彭山县岐山乡、邓庙乡、眉山县郑军乡、成都市邛崃回龙镇、蒲江县五星镇等毗邻。四面环山,有龙洞奇观、唐代摩崖造像、龙门寺庙、龙谭春雨等风景秀丽的人文自然景观,素有“风水宝地”之称。 李密故里兴建于唐朝贞观年间,明朝成化二年(1466年)重建龙门寺摩崖造像共10龛。其中第二龛被选入《中国石窟艺术》(海外版)、《中国美术全集》等,最大的弥勒座像,通高5.85米。1984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在佛像左侧,有一石洞,洞口只有30公分大,但其洞幽深,目难以观测,洞内四壁呈鳞甲状,十分奇特。龙安村头场坝有桢楠树三株,黄桷树两株,皆为“百年参天大树”,其形成的生态景观美丽动人,秀丽多姿。典型的明代华拱、斗拱建筑风格,使李密故里山门别具特色。1988年6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站在龙门寺后龙眼睛山上,便有九座山峰映入眼帘。李密故里这个“风水宝地”是四川邛崃的长丘山脉,经蒲江县、洪雅县的总山和眉山兴冠山的落脚点,左青神山,右白虎山,后龙眼睛山,前面吴宝山,是征西将军邓艾屯兵之地,有九子十进士的传说等。 南宋谢枋得的《文章轨范》引安子顺之说:“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李密故里遂也被塑造成弘扬中华孝文化的最佳景点。龙安村得名于村里的龙门寺,该寺正是李密故居的遗址。相传祖母去世后重归仕途的李密,在任晋朝汉中太守期间,便在自己的故居主持修建了这座寺庙。但这只是传说,实际上龙门寺建于唐朝贞观年间,这时李密已去世三百余年。历经风雨沧桑,龙门寺不幸被毁。清末道光皇帝颁旨,寺庙方得以重建。重建的龙门寺,八座殿宇连成一个群落,气势磅礴。在“文革”中,龙门寺再次被毁,寺内仅剩一尊失去了双手的释迦牟尼石刻。现存寺庙是1994年重建的。 龙门寺大雄宝殿前矗立着一块雕着精美的龙图案的石碑,上面刻着道光皇帝颁发的重修龙门寺的圣旨。石碑旁边竖立着李密像。寺外原是李密故宅的荷塘,荷塘上还有一座三孔古石桥,现已被荒草湮没。李密于晋太康八年(287年)辞世后,葬于彭山县凤鸣镇的龙门桥村,其墓毁于1965年的改土造田中。 龙门寺大雄宝殿右侧的山崖上,刻着“李密故里”四个苍劲有力的红色大字和一个巨大的、具有“中华第一孝”之称的“孝”字。这道山崖被称为孝文化石刻艺术走廊。在约两百米长的天然绝壁上,镌刻着李密悲恻动人的《陈情表》全文,以及历代颂扬李密尽孝的诗文、浮雕组图等,精彩纷呈,美不胜收,可谓山是一幅画,画是一部书,书是一部动人故事的写真。 如今,李密故里已经成为集教育、观光、休闲、度假、娱乐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景区。“李密故里游”是四川省彭山县乃至眉山市的旅游品牌项目。“中华第一孝”的李密故里,与“中华第一寿”的彭祖山,形成了一条蜚声中外的黄金旅游线路。 峻冰黄紫 2014年9月于成都 后记 与那些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们相比,李密实在是大时代里的小人物。史书对他的记载甚少,所谓妇孺皆知的名作也不过《陈情表》一篇。不过与那些湮没在过往烟云中的芸芸众生和极有可能湮没在时光里的我们相比,李密还是留下了印记的幸运儿。历史的真实与后人相去太远,当年人的一颦一笑、一呼一吸后人都无从知晓。所谓印记也因此而淡漠冰凉。可当年人的确在当年的山水、楼宇、宫阙间行立坐卧、吟咏歌舞过。如若没人大着胆子驰骋想象之力将之付诸笔墨,那么当年人、当年事终不如当年明月,穿越时空隔膜,激起后人心中涟漪。写历史小说的人,就是沟通古今的使者。然而后人总是忙碌,忙到忘记怀念,忘记追忆,忘记调遣最自由的想象和最敏锐的情感。于是,使者们就像当年的苏秦,意气风发地出门,兜售最自信的自己,以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结果被无情拒绝,盘缠用尽,亲友见弃,走着走着,骤然衰老。 李密生活在一个大时代,如若不抓住一切机会前行,人很容易就会被战事、疫病、强权随便哪一样吞噬。将史书简略的记载打散,将最细腻、最真实的人生感受填充进去,李密的人生就此丰满,大时代里蝼蚁般的生命也有了记录自己人生的机会和权利。 李密出生便蹙着的眉其实已经交代了整篇后文。“人生在世,苦恨良多。”小说末尾出现的那个貌似无所不能却没有过去没有未来的“悬置”人——赵濯缨的师父,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浑身皱褶的婴儿和浑身皱褶的老人又有什么不同呢?生命在皱褶处连成一个圆环,世人称之为“轮回”,而皱褶之外,是大部分的苦恨和小部分的欢愉。魏晋之人已经有了人生苦短的意识,要么选择抓紧建立功勋,要么选择及时行乐,或选择精神上的超越。而圆环的玄妙之处就在于它的不单纯,事功、行乐、超脱总不会依着个人的选择,它们往往纠缠在一起,叫人来不及选择就匆匆奔向既作为结束又作为开始的皱褶。早熟的当年人在参透此事后传给后人的就是一种老成的文化——从出生便开始衰老。 李密便是这种老成文化的具象。父亲早亡,母亲被逼改嫁,只有祖母抚育他长大。命运过早露出狰狞的嘴脸,让一个年幼的孩子不得不做出反应。在肉体上,“烝烝之性,遂以成疾”;在精神上,他深感自身无力,逆来顺受,抵触选择。他自幼常以冷静、淡定的态度面对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有时即便心有所感也要有意识地用一种少年人少有的冷静教唆自己不要将情绪展露人前。童心童趣过早地丧失加速了他的衰老。加上李密自幼生长在一个男性缺位的环境中,自然形成了一种敏感、细腻偏于女性的性格。而据史书记载,李密成年之后还是做出过不少颇有阳刚气质的事情的,阳刚因素的渐入在李密人生中一定是一个关键点。幼年时与屠户父子的交情,少年时入顺平侯府生活和求学,是作者虚构的发生在李密身上的两次阳刚气质对阴柔气质的扭转。屠户父子介绍给李密屋檐以外的世界还有山水鸟兽、花草树木;侯府的大大小小介绍给李密单纯的世界以外还有善恶之分、心机之重。然而幼年的沉重打击赋予他的女性气质依旧保存在他内心深处。 究竟是在家尽孝还是出仕为官是他的第一个选择。如果不是祖母的开明、陈寿的点拨,单凭李密是做不了决定的。究竟是寻找赵濯缨还是接受李琳是他的第二个选择,如果不是祖母的指点,他还是下不了决心。事业与婚姻两件大事都并非他自己拿定主意,虽然能看出他对祖母的信任与依赖,但是对于一个成年男子来说,这种依赖显然是一种阳刚属性的决断力的缺失。李密虽有老成的一面,却也有优柔寡断的一面,而这正是另一种阴柔文化的具象。 由此不得不谈到李密一生偶像的变迁历程。他一生的精神偶像或者说精神支柱也经历了祖母一赵云一诸葛亮一谯周几个阶段,其中的隐喻一看便知。 作者对这种思路也有过质疑,想象着是不是换到物质条件优越,政治权力至高无上的情况下李密这种老成、阴柔的性格就不会形成,于是就有了小说中以曹氏三代人为核心的宫廷生活部分。这一部分在小说前半部与李密成长一线并行且占据很大篇幅,是有其深意的。曹叡是李密在皇室的投影。同样的年幼丧母,祖母关怀备至,缺乏父亲应有的引导和关爱,再加上储位争夺与恋母情节羁绊,曹叡显得更加老成、阴柔。他丧失了对女性的信任与真情,在一种怀疑世界的纠结心理中煎熬度日,以至于更加迅速地走向了比李密更为沉重的悲剧结局。 儒学之于李密既是解药也是毒药,他在成长过程中用毋需置疑合理性的圣贤经典来印证自己年少老成的合理性,并以此沾沾自喜。他与生俱来的苦痛与忧思在儒学的浸润下缓解了,然而当他竭力奉行儒家的道德品质与入世观却遭遇了身为儒学世家、高举孝义大旗的司马氏政权无情地戏弄时,他的信仰也会有所动摇。弱冠之龄出使东吴耳闻目睹的别样风物,采菱女对迟开荷花的独特态度,作为潜意识中深藏的背离儒学的因素在步入中年的李密心里挣脱了压抑与束缚,浮到了最顶层来。而作为儒学虔诚的信徒(第一回提到祖父李光给李密取名为虔),李密饱受现实和信仰的矛盾,却没有一个人可以理解(谯周当是唯一一个理解他的人,而李密毕竟与谯周的境界有差距,所以二人节奏不统一,待到互相理解的时候估计已经天人两隔),最后他选择沉默(第六回赵濯缨初见李密说“秘密多,就不说话”)。当李密有脱儒入道的苗头时,他的生命也就终结了。他的名字就是他的命定。 最后还想谈的就是《李密传》里的女孩子们,无论是颇有惊鸿之姿的毛纠儿,还是小孤松般的郭青女、风风火火的赵濯缨、倔强孤独的李琳,她们至少有一段时光是那滞重的命运束不住的。对于全书过于沉重的基调来说,她们的存在是一抹不可或缺的亮色。至于可以到极北之地看极光,也算是作者对赵濯缨痴情一生的补偿吧。 请读者恕作者硬生生将李密与赵云一家扯上关系并在番外中给了赵云一定的篇幅。依照李密偶像崇拜的流程来看,作者还没有脱离偶像崇拜的初级阶段,所以小说之中不论情节安排还是史料运用但凡不合理之处敬请方家见谅并指正。倘如此,幸甚也。 峻冰黄紫 2014年10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