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邱磊--跨界生长(教师月刊2016.1)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作为一位地理教师,邱磊却能将诗词熟练运用于课堂;他主动承担将名家演讲录音整理成文字的“打字员”工作,自学心理学、做心理咨询,学习播音技术成立播音小组,还创办校报——但这些都不是跨界最重要的内涵。他说,经历过“不停地切换和变道”,才知道,也许并没有“界”。跨界生长,也许跨得不是“界”——跨越了不断尝试的岁月,而收获了专业成长的自觉。

中学正是花季雨季的时候。李永梅、林茶居主编的《邱磊--跨界生长(教师月刊2016.1)》“现场”栏目黄文可的《女生之夜》一文,为读者展现美国中学校园生活中的鲜奇与感动。

二〇一五年已经过去。二〇一六年第一期“话题”,在五位老师各自的“我的二〇一五”中,我们看到了二〇一五的充实,也更憧憬二〇一六将会留下的印迹。

内容推荐

作为一名“80后“教师,邱磊老师擅长“跨界生长”。他在个人生长中综合利用了国学、汉字文化学、文学、中医学、地理学、教育思想研究等多种学科领域的知识。在不断跨界中,寻找到了与教育教学实际勾连的方法和路径,并形成有效的教育探索和成果。李永梅、林茶居主编的《邱磊--跨界生长(教师月刊2016.1)》作者的经历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一条了“从进步到进化”的生长之路,可以帮助更多的教师自我觉醒和自我成长。

目录

专栏 >

李白的求学时光与长安岁月 _ 周勇

一本书的重量 _ 朱永通

取校名与办学校 _ 郑杰

半日记 _ 吴慧琴

封面 >

邱磊:跨界生长

人物 >

背影 夏丏尊在春晖 _ 金相尧

微博 草婴 / 桑德尔

现场 >

记事 只有你们知道 _ 周春梅

振珍这孩子 _ 黄瑞夷

不是故事 _ 周益民

发现 影视中的教育故事(二题)_ 陈大伟

海外 女生之夜 _ 黄文可

师道 中年教师:如何过得有滋有味 _ 吴靖

吴非说 与母校有关或无关

朱永新答 生活情趣让教育更有趣味

话题 >

我的二〇一五(上)

二〇一五二题 _ 卜庆振

买车记 _ 李建强

二〇一五年八记 _ 张自恒

如今 _ 李云峰

碎纺棉麻缀素衣 _ 项生招

阅读 >

书与人 “命运让我这样,我就这样了”_ 冷玉斌

一篇序言 _梁增红

序与跋 更新启蒙主义 _休·劳德

人文 >

中国教师诗选(四)

王清让的诗 _ 王清让/“散落的阳光像草籽”_ 姑苏米兰

闭目养神(外二首)_ 张平/王家新诗选 _ 王家新

视窗 >

校园 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工农小学

读书会 江西省弋阳县“教育梦·龟峰读书联盟”

家 跟着孩子走 _郑素行

报道 江西弋阳:推进全民阅读

天津塘沽:理解世界,相信阅读

书讯 二〇一六,让课堂有更多惊喜

试读章节

半日记

文一吴慧琴

吴慧琴1975年出生,苏州市工业园区第五中学美术教师,199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业。已出版散文集《握你的手安我的心》,多次参加苏州画展。国画作品散见各报刊。

除了我自己,有谁会知道那一刻的恍惚、茫然、孤独和害怕呢?但自那以后,那一刻铭在了我心里。

我走在前头,出得商场,站在门口等你,街头人来人往。我知道你在后面,一回头却找不见了你,我急着转身看街头,左边没有,右边没有,前面也没有。这么一会儿,你怎么就不见了?我茫然地左顾右盼,那么多人影在我眼前晃动,可都没有你。恍惚之间,周围的喧嚣热闹、流动的人群成为另一个与我毫不相干的时空,我独自一人站在时空之外,是我把你丢了,还是你把我丢了?

无措的害怕涌上来,我开始焦躁不安。猛地你就出现在了眼前,原来你就在旁边扔垃圾。你向我走来,一手按着斜挎的小包。熙攘的人流和嘈杂的声音瞬间又真实地将我包围。你说,你去扔了个垃圾。可是,你不知道,你去扔垃圾的这一刻,我已然从另一个时空穿梭而回,那个时空里,只有我孤独的一个人。现在,我真切地眼看着你向我走来,我伸手挽住了你的手臂,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继续往前逛,继续说着闲话。

那个天气阴沉的冬日午后,你打来电话,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在家好没劲,你有空吗?我想出去逛逛。”“好的,姆妈,我有空的!”

于是,我陪着我的姆妈乘了公交车,来逛这一年四季人流涌动、热闹繁华的观前街。没有人知道那一刻我在这个时空的迷失、孤独和害怕。那是一个时光的黑洞,尽管只有十秒。

姆妈说,时间差不多了,该回家了。我回我的家,姆妈回姆妈的家。世间的孩子都会有自己的家,我已结婚生子,为人妇为人母。我要去我的站台,姆妈要去姆妈的站台,同一路来的,要各自回家了。

相互叮嘱过后,姆妈转身走向她的站台。我没有马上走,一直站在那里看着她的背影,直到她到达站台,融入其他的候车人。她独自走着的身影,有点孤单。

很多年前,她的母亲——我的外婆去世,她便是这世上的孤儿了。以后,我也将成为这世上的孤儿,在嘈杂拥挤的人群中被她丢失。

人民路在建地铁,竖起的蓝白色围栏紧贴商场的门口,狭窄的路上车来车往,人声鼎沸。看着姆妈到达站台后,我沿着人民路往前走去。

有悠扬的琴声传来,就在前面一个台阶的靠墙角落里,一个乞者端坐着在拉二胡,前面摆着纸盒。迎面走来三四个人,一家子出来逛的模样,其中那个穿西装的老年男子在经过乞者时,伸手从衣袋中掏出了硬币,隔了几步远,像掷圈套泥人一样瞄准,啪地将硬币扔进了纸盒。一掷中的,他有点得意地笑了笑,边上的家人也笑着经过了乞者。二胡声没有停顿,这样的掷钱声早就司空见惯了吧。这样的乞者,在任何一个街头也是司空见惯的吧。

乞者是个盲人,二胡的声音经过简陋的扩音器依然悠扬。无论怎样欢快喜庆的乐曲,从二胡的弦上拉出来,总是带着隐隐的丝缕悲声。

离开已有几步远,我再次回头看,乞者端坐的上半身挺得很直,脸面向前方,没有喜怒没有哀乐,唯有手中的琴弓有股子执拗,不停地拉着拉着,迎来送往每一个路人,不管人听见与否,琴声兀自悠扬悲悯。

这会儿姆妈应该已在回家的公交车上了。剩我一个人,随便怎样都可以回家,乘车也行,慢慢走回去也行。我顺着人民路拐到干将路,再走到五卅路大公园的站台。五卅路一直是条很幽静的路,两旁的法国梧桐在路面的上空参差相交形成拱顶,成就了这条路的四季风情。那块曾经记录了往昔峥嵘岁月的“五卅路纪念碑”静静地立在路边。

一旁的公园内传出歌声、琴声,热闹非凡。现在的公园是老年人的活动专场,他们跳舞、唱歌、拉琴、练功、表演、聊天、喝茶,一年四季从早到晚人声鼎沸。园里的儿童乐园倒显得安静从容。

是他们散场的时候了,我在站台等车,呼啦啦地拥上来一群从公园里出来的散场老人,我们一起站在人行道边等车。许多人在站台边刚站定,就伸头望着前方,甚至走到马路上看车有没有来,人几乎就站到了路中间,不宽的五卅路,能行车的路面便只剩了不到三分之二。

公交车来了,人们拥着往车上挤。车厢里人挨人,透过密实的人身缝隙,见到两旁的梧桐树开始移动,路旁的那块纪念碑石很快消失不见。

到站下车前,很费了些力才挤到后门,出车门踏上马路,忽觉一阵轻松,不由得吁出一口气。抬眼望去,天色近暮,路上的车流、人流依旧。回头再看公交车,原来人头密攒的车厢一下空了许多。再挤的车厢,一站一站过后总会人去车空。路上的人都在赶着各自回家的路。

……

P15-17

序言

与“十本书”相互寻找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三十日在深圳市“十万教师阅读行动”启动仪式上的发言

文 _ 林茶居

我下午来得比较早。一走进我们开会的这所学校 —— 深圳高级中学初中部的大门,迎面就看到教学楼墙上的壁雕。壁雕主要有两个元素:一个是三棵树,一个是中国版图。我要用一句话来描述它的主题,就是三棵树支撑起一个国家。这个壁雕让我想起很多,包括我曾经的校园生活。

然后我走进会场,坐在第一排,写了几句诗:

我曾经在这里建设青春/以紫荆花养腰,以白杨树练习脊梁/如今我随身携带着纸笔和书籍/从此避免了关节炎和皮肤病

二十年前,我也是一位教师。当时我还是一个比较勤奋的诗歌写作者。我和朋友办了一份诗歌杂志,每年出几本。每出版一本杂志,我们都会做一件事情,就是烧掉一本。为什么?我们觉得要烧一本献给诗神。现在我买书,偶尔会一册买两本,一本留着阅读,一本烧掉,献给书神,献给爱神,献给诗神。

在朋友们和一些媒体眼中,我有很多身份,诗人,主编,出版人,等等。我这几年最喜欢的身份是阅读推广人。所谓阅读推广人,在我看来,至少包含一个意思,就是带着一本书上路,找到更多的人,一起走向一本更好的书。所以我觉得我是一个幸福的人。我的幸福来自我被书所爱,又被爱所眷顾。爱催生了文学、艺术、诗歌、哲学、宗教、教育。作为一种古老而常新的人类情感,爱不仅创造了各种爱的方法、爱的工具、爱的食品,更创造了各种爱的思想、爱的美学、爱的歌声、爱的语言。

没有爱就没有那么多求爱的方式。没有爱和对爱的深刻理解,就不可能有《诗经》和《安徒生童话》,不可能有《爱弥儿》和《窗边的小豆豆》,不可能有电影《泰坦尼克号》和歌曲《友谊地久天长》。这些伟大的作品都是爱的产物、爱的结晶,它们同时丰富了爱,定义了爱,命名了爱。最重要的是,爱会带来善意、宽容和责任。

我相信,因为看了《泰坦尼克号》,会更加理解什么是男女之爱,什么是对职业的爱;因为读懂了《窗边的小豆豆》,会更加明白什么是教师之爱,什么是教育之爱。爱和书有一种相互命名、相互定义的关系。所以我认为,爱上一本书和爱上一个人一样,都是非常伟大的事情。

人的爱,除了需要父母、朋友、老师、恋人的唤醒,还需要与书中的爱汇合,通过阅读完成爱的自我唤醒。书把种种人类之爱收集起来,成为人的“第二身体”。今天下午我从宾馆出来,走得太匆忙,忘了带上我这几天在看的一本书。刚才我坐在那里,有一种孤寂感,好像有点丢魂落魄——我丢了一个身体。

教师本来就应该是一个读书人。阅读与教师的职业、生活及精神成长,不是平行的关系,而是其内在机制之一。阅读是一种无比微妙的自我教育,它以精神扎根的方式作用于人的生命与生活。

教师也应该是一个“领读者”。他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一起分享阅读所带来的乐趣和成果。通过阅读,教师和孩子们建立起丰富的精神联系,并拥有更多的共同记忆。我觉得这是现代教师最重要的“教育力”之一,也就是吸纳和分享的能力。我们原来探讨教师素养,主要关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组织教学等这些“输出”的能力。这是不够的。教师素养,应该涵盖吸纳和分享的能力。

阅读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占有,还有对伟大思想、伟岸人格和优美事物的贴近,同时产生对知识、版权、创造、真理的尊重与热爱。

当今世界,当然有很多比阅读更重要的事情,比如社会不公,比如核威胁,比如恐怖袭击,等等;就个人来讲,也有生存、就业、家庭、福利等问题带来的种种不满意。但是从本质上说,我们需要借助书以及书里的爱,来面对世界难题,缓解个人焦虑。

去年十月份,我曾到过深圳荔林小学,和老师们分享阅读。我记得我主要谈了一个观点,就是说,我们需要建设一个内心的书房,这个书房里有“十本书”、“十个人”、“十句话”。这里的“十”,当然是虚指,意思是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边,应该树立起一个有力的支架,这样我们才可能挺得直,站得稳,守得住。心中有光,双眼自然明亮。

我相信,我们都有命定属于自己的“十本书”。阅读因此成为“我”与“十本书”相互寻找并最终相遇的过程。(本文根据录音整理,有删节)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12: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