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黄苏萍所著的《高铁网络与人口流动管理》初衷是希望结合我国高铁快速建设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趋势和新问题,选取兼具现实意义与创新特色的方向,通过剖析现状与整合研究将政府所关注的高铁对人口流动的影响及人口流动管理问题落在实处;在实践操作方面,则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分析从高铁枢纽站点、城市再到城市群对人口流动的影响及其产生的人口流动管理需求,覆盖高铁规划、人口经济、社会管理等相关领域,为现阶段大城市人口合理分布和高铁网络规划建设提供相应的依据和参照。
本书汇集和梳理近年来的主要成果和阶段性进展,研究工作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高铁对人口流动的作用机制——基于产业布局、城镇分布、行为方式的实证研究”的资助。同时,本书也得到上海高校智库上海大学基层治理创新研究中心的资助。
由黄苏萍所著的《高铁网络与人口流动管理》针对高铁网络的建成运营导致的“一体化”效应、“同城化”效应及其对人口流动产生的越来越大的影响,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高铁网络规划设计、运营管理、信息化服务、票价制定、社会干预、区域一体化等方面,论述了如何来来完善高铁时代的人口流动管理。
第一章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框架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高铁网络中枢纽城市的流动人口社会管理问题
一 高铁网络对区域发展、城市空间发展及流动人口的影响
二 高铁枢纽影响下流动人口的人群变化
三 国内“四纵四横”高铁枢纽城市及站点开发比较
四 国内典型一类站区深度开发:上海高铁站
五 高铁网络中枢纽城市面临的流动人口社会管理问题
六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西方高铁网络对流动人口的影响概述
一 高铁发展引发流动人口规模,增加对流入城市的影响
二 高铁发展引发流动人口对就业的影响
三 高铁建设与城市空间人口流动分布:各国案例
四 西方高铁网络背景下流动人口管理实践
五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大城市高铁枢纽站区“空间极化”及社会分层微观解析
——以上海虹桥站区域为例
一 空间极化及社会分层
二 上海虹桥商务区的规划
三 上海虹桥交通枢纽总体信息
四 上海站、上海南站、上海虹桥站周边的现状对比
五 上海虹桥站周边的空间极化
六 上海财富空间极化探讨
七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高铁网络对城市群产业、就业、人口重构的宏观解析
——以长三角城市群及首位城市上海为例
一 高铁产业带界定、构成要素及空间系统演变
二 长三角城市群高铁带
三 高铁网络建设对长三角城市群的作用
四 长三角城市群人口行政布局、就业及产业行业空间布局
五 城市群网络中长三角地区差距变化
六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铁路运输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动态仿真
一 建模目的及实现思想方法
二 模型的总体结构
三 子系统分析
四 模型基本变量模拟结果输出
五 决策分析
六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高铁枢纽流动人口服务与空间分布的改善策略
一 高铁站点处理能力提升
二 高铁运营管理创新
三 高铁信息化服务管理创新
四 预防及应对“大虹桥”高铁站点区域的分化与隔离
五 高铁网络城市群产业分工合作
六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