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做好招展组织工作
自从在深圳举办高交会的重大决定作出以后,包括高交会招展工作在内的各项工作随即开展起来。这时,深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高交会究竟能有多少项目参展?究竟能有多少项目成交?成交金额又能有多少?
经过深思熟虑,问题渐渐明朗,招展工作被认为是决定高交会成败的关键之一。要说风险,这是最大的风险。于是,招展工作十分突出地凸显出来,并因此成为贯穿高交会始终的一项基础性重要工作。
一次,市主要领导张高丽、李子彬在检查高交会筹备工作时,给高交会组委会办公室主任李连和下了一个硬任务。任务内容是,高交会必须确保完成一定数量和一定质量的成交额。李连和回答:
完不成任务,就请市委、市政府撤我的职!
李连和当然不会随便立下如此重的“生死令”,他这样说,是因为他对招展已经心中有数。实际上,深圳市的招展工作早已于1998年6月就开始了。
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科技局首先深入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动员,到李连和接到任务时,高交会招展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2000多个高科技项目握在手中,200多个投资商报名参展。有这样优秀的成绩为高交会做最初的铺垫,李连和说话怎能没有底气?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啊。
来自国际、国内最前沿的高新技术项目,正是国内外许多投资者追逐的目标,在高交会组委会的撮合下,最早一批高科技项目已经成交。当然,更大的成功还是在高交会期间。
当时高交会招展工作的一大难题是,深圳,作为一个年轻的城市,举办如此大规模、高水平、国际性的盛会,还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可以说是毫无经验。
而更具风险性和挑战性的是,高交会完全是一个从未有过的新事物,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怎么招展?如何交易?这在世界现代科技发展史上都没有先例和规则,更谈不上有什么经验可资借鉴。
此外,通常说来,国际性大型展交会的招展工作在大会开幕一年半前就开始了。而高交会招展工作开始时,距高交会开幕只有8个月时间,显然十分紧张。
在这种大背景下,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德成亲自部署,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很快拿出了一个详尽周密的招展方案,高交会招展工作坚定而快速地展开了。
1999年2月12日,高交会组委会主任、深圳市长李子彬亲自率团首赴香港,令这个“世界经济的窗口”为之兴奋。一批知名企业和投资机构群起响应,纷纷表示将组团赴深参展。
首战告捷,人心大振,信心倍增。自3月初开始,深圳抽调大批精兵强将,组成高交会招展团,拉开了大规模招展的帷幕。
招展人员兵分6路,向华南、中南、华东、华北、东北、西北、西南进发。所到之处,各省、市、自治区、大型高科技公司、著名高等院校、大院大所反响热烈,他们把高交会当做促进本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产业升级,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一时间,喜讯迭飞,捷报频传。
北京、上海、湖北、江苏等地的主要领导同志,高度评价了深圳市委、市政府的这一决定。认为深圳抓住了龙头,又一次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称高交会为我国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立下大功,深圳也由此跃入一个新的大发展时期。
各省、市、自治区还针对高交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当地企业、高校、院所参展高交会加温助燃。 北京、上海、辽宁、新疆、四川、浙江、广东等宣布,将组成强大团组参展高交会。
清华、北大及27所国家级重点院校,相继宣布组团参展。
联想、方正、长城、东大、康佳、华为、中兴等国内IT业著名企业,明确表示参展。
一时之间,国内外950家投资商都有意组团参展。
招展工作琐碎而复杂,招展工作人员几番出击,一个个企业、高校、院所地跑,一个个项目地盯,返深后,又通过传真、电话等途径,跟踪参展商与项目,锲而不舍,直到完全落实。
进入7月份,招展团又一次大面积出击,对初步确定的参展商和项目逐一落实。
高交会在香港和台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两地高科技企业、投资商、高校、证券界宣布参展,其领军人物高兴地接受了邀请,数月后如约走上了高交会高科技论坛。
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要求参展的声音此起彼伏,接踵而至。企业、高校、投资商和项目的参展申请,。如雪片般飞至深圳湾畔。
更大范围的招展工作在国内与海外两个平面上同时展开。美、日、德、法、意等国相继表达参展意向,微软、朗讯、IBM、西门子、飞利浦、富士通等跨国公司,直接报名参展高交会。
继3月初在广州向各国驻穗总领事成功推介高交会后,3月31日,跨国公司在深投资论坛举行。5月,深圳市政府盛邀驻港24国总领事访问深圳。6月,在深圳,中德经济合作研讨会召开。所有这些活动都围绕高交会展开,几乎所有的外国客人都表示,将尽最大可能游说本国政府和企业参展高交会。
美国等国的经济界领袖人物说,不能想象世界经济大家庭没有中国,高交会把中国与世界、深圳与世界拉得更近。英国香港商会会长罗斯先生直入主题:“我就是为高交会而来的。”各国大使馆、总领馆的官员也表达了相同或相近的意愿。
至此,高交会项目招展工作不仅仅只是一项具体的技术工作。从某种意义来讲,它已演化成中国与世界、深圳与世界相连的高科技经济之桥。通过这座桥,世界各国的高科技成果相互交流、交易,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进入6月,按照计划日程表,深圳将高交会招展的战场直接摆到了国际著名跨国公司的家门口。深圳市几套班子负责同志亲自率团,分赴美国、德国、法国、日本、加拿大、意大利、俄罗斯、白俄罗斯、澳大利亚、新加坡、波兰等国招展。
海外招展团首入美国,在旧金山一炮打响,继而又一路旋风地走过西雅图、休斯敦、纽约等城市,美国各地方政府、工商界、科技界随之掀起了一股中国和深圳热,地方官员和经济领袖们纷纷承诺将组团赴深参展。
休斯敦市还授予郭荣俊副市长为休斯敦荣誉市民。在俄罗斯,可容纳200人的高交会新闻发布厅座无虚席,联邦政府科技部国际合作局局长斯米尔诺夫先生,希望俄罗斯有更多的高科技企业,到中国以及深圳寻求新的发展机会。
P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