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鸟衔花落碧岩前(碧岩录十五则讲记)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出版社 南方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冯学成居士,1949年出生于成都。1969年在四川江油当知青期间,认识了著名的海灯法师。经其举荐,往参本光法师,后来更历参贾题韬老居士、离欲老和尚、遍能老和尚,并于2001年得到当代禅宗尊宿佛源老和尚的传承。近四十年来,冯学成居士于众多高明中殷勤参叩,饱览经史,深入禅观,从此意气风发,自在出入于儒学之正大、佛学之精微和道学之幽玄间。

《鸟衔花落碧岩前(碧岩录十五则讲记)》收入冯学成在云门佛学院讲授《碧岩录》的系列讲座,以流畅明白语言阐述禅门的秘要

内容推荐

《鸟衔花落碧岩前(碧岩录十五则讲记)》收入冯学成在云门佛学院讲授《碧岩录》的系列讲座,以流畅明白语言阐述禅门的秘要,《鸟衔花落碧岩前(碧岩录十五则讲记)》对于今人研究《碧延录》百则公案有很好指引,更能深悟禅宗与人生的智慧。

目录

序言/1

篇首语/4

第一讲 《碧岩录》题解

因缘永远是现成的/l

禅是滴滴归宗之法/2

德山吹烛与马祖磨镜/4

怎样与老和尚的接机相应/6

谁是这一切的总导演/7

教你时空大挪移/9

云门象王回顾/11

如何是触目菩提/13

第二讲 第一则“圣谛第一义”(上)

现量境与比量境/15

要过截断众流这一关/17

看他有没有道人气象/19

万世系驴橛/20

菩萨皇帝后悔了/22

遥观震旦有大乘气象/23

禅宗里无是非可讲/25

第三讲 第一则“圣谛第一义”(中)

般若放光,功德何在/28

汉传佛教也有辩经传统/30

天下衲僧跳不出/32

达摩也多事/33

表演这个无听无说/34

禅宗祖庭不能没有禅/36

一棒打杀,免见糊涂/38

公案本身的精神所在/39

第四讲 第一则“圣谛第一义”(下)

二三子,以我为隐乎/42

自有一种禅悦涌起/44

谁能动虚空一根毫毛/45

看祖师绕路说禅/47

你能捕捉到闪电吗/49

雪窦老婆心切/50

这几天的月亮多好啊/52

千古万古也是空/54

第五讲 第二则“赵州至道无难”(上)

将无量乾坤归之于寂/58

禅者的用心处/60

念头一动就是拣择/62

老僧不在明白里/64

命运来自于你的取舍/65

请问这一喝重多少/67

可惜当面错过/69

煮熟的鸭子飞了/70

第六讲 第二则“赵州至道无难”(下)

只以本分事接人/72

赵州家风与五家宗派/74

至道无难,言端语端/76

恁么不恁么总不得/77

灵魂深处闹革命/79

雪窦禅师的舞台布景/81

你能听见古木里的龙吟吗/82

坐在法身慧命上/83

好戏请你自己去看/84

第七讲 第三则“马祖日面佛月面佛”

这里就是人道之门/86

两边三际断/88

把不切实际的迷信去掉/89

老和尚没有那个雅兴/91

无上大圆满的意味/94

原来这么近啊/96

五帝三皇是何物/98

远录公代传曹洞法脉/99

金翅鸟王当宇宙/101

阎王老子是不认这个的/102

第八讲 第四则“德山挟□问答”(上)

卷舒自在是菩萨作略/105

祖师在反复点你啊/106

当大法师遇到老太婆/108

心是一个魔术师/110

不疑天下老和尚的舌头/111

一念与千念万念/114

德山这个莽撞鬼/115

静夜钟声能把月亮敲亏吗/116

到底是谁勘破了谁/118

谁敢跟老和尚法战一场/120

德山玩的是什么把戏/121

沩山给德山授记吗/123

第九讲 第四则“德山挟桓问答”(下)

颂古是后辈与前辈的对话/125

龙蛇易辨,衲子难瞒/126

飞将军李广的故事/127

捉我们内心的烦恼虫/128

要在第七识上破参/131

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132

第十讲 第五则“雪峰粟粒”(上)

参禅要敢于刺刀见红/134

截断心中的葛藤/136

野狐精与漆桶子/137

祖师们杀人不眨眼/138

雪峰鳌山成道/139

只有禅宗不说道理/142

第十一讲 第五则“雪峰粟粒”(下)

忽然跳一只老虎出来/145

相见时难,不见亦难/146

透过金刚圈,解开捆仙索/148

牛头不对马嘴/149

但看花落知多少/151

天天都有诸佛说法/153

第十二讲 第六则“云门日日是好日”(上)

这个转语如何下/154

最不讲 理的老和尚/155

云门祖师的大悟因缘/157

迎接五百人的善知识上山/158

在灵树大师的神通关注下/160

云门天子气的来历/162

云门三字禅/165

一字禅与云门三句/166

这个铁馒头你能嚼动吗/168

第十三讲 第六则“云门日日是好日”(下)

回归到念头功夫上/170

当下见到自己的主人公/171

把飞鸟的痕迹画出来/173

识取一念未萌时/175

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177

这里就是点眼的地方/178

在当下一念中玩游戏三昧/180

祖师们的旨趣是什么/182

白日里的春秋大梦/184

第十四讲 第七则“慧超问佛”

醒梦之间的那条界线/185

怎样养道气/187

如何是无佛处独称尊/188

让你看见石火电光/190

参禅要功夫落堂/192

把生死交给老和尚/193

法眼宗的独门武功/195

祖师不会辜负你/197

诗境与禅境/198

鹧鸪、斑鸠在树丛里/200

鲤鱼跃龙门的感觉/201

我们要有对机的能耐/203

第十五讲 第八则“翠岩眉毛”

龙归大海与羝羊触藩/205

坐断天下人舌头/206

大用现前,不存轨则/209

翠岩和尚的眉毛在哪里/210

祖师禅的向上提持/212

丹霞烧木佛,院主掉眉毛/214

看他一窝子师兄道友/215

一字之中须具三句/217

凭什么千古无对/219

雪窦如穿珍珠串一样/221

第十六讲 第九则“赵州四门”

不要遮蔽了明镜台/224

觉照力就是金刚王宝剑/226

领略赵州样机/227

影子跟影子的对话/228

此语可以上碑/229

千七百则公案都是一个事/231

关在生死的牢房里/232

指驴为马无事禅/234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235

尧舜时节太平歌/236

禅宗也讲 情识计较/238

大地什么时候平沉过/240

当面把别人眼珠换掉/242

何处是赵州风光/244

第十七讲 第十则“睦州掠虚汉”

参禅要立在活般若处/246

像陀螺一样善转/247

圣贤位上才能向下转/249

看小孩子游戏/250

睦州是玩闪电的人/252

这个老僧惹不起/253

犹如狮子戏牛一样/254

谁敢把老和尚的棒子接住/256

禅师一喝通五教/258

我们怎么理解这一喝/259

让第七识慢慢低下头来/261

破后不容有所立/262

第十八讲 第十一则“黄檗嘻酒糟汉”(上)

禅师的本钱是什么/265

大唐国里无禅师/267

每一个人都天性会禅/268

心心相印不需要太多语言/270

马祖一喝,耳聋三日/272

许弟子有超师之作/274

历代祖师的无上心法/275

裴休与黄檗/276

真正大宗师风范/278

原来黄檗佛法无多子/280

第十九讲 第十一则“黄檗疃酒糟汉”(下)

骂人骂出来的威风/283

问大地上有几人摸着鼻孔/285

自己不夸谁来夸/287

学会做减法/289

一个大唐皇帝的身世/290

他连皇帝都敢打/29l

第二十讲 第十二则“洞山麻三斤”

禅是一枝常青藤/294

要明白祖师的言外之意/295

一念最初从哪里来/297

大道透长安/299

垂钩四海,只钓狞龙/300

轻轻触动我们的心弦/302

祖师给你下套子/304

洞山直透禅机/306

阿爷与阿爹有什么区别/308

到底该哭还是该笑/310

第二十一讲 第十三则“巴陵银碗盛雪”

如何是佛魔不到之处/312

是祖师还是外道/313

中国和印度习惯不一样/315

云门宗截断众流的手段/317

把脚跟下事料理清楚/319

第二十二讲 第十四则“云门一代时教”

怎样面对无孔铁锤/321

云门祖庭就卖这一味药/322

天台判一代时教/324

谁看过十殿阎王史/325

云门祖师的独到家风/326

一句之下现证菩提/328

三字绝唱,光前绝后/330

折断骊龙一只角/332

第二十三讲 第十五则“云门倒一说”

这个问话人大有手段/334

呈解问与藏锋问/335

以彼之力,还施彼身/337

在云门寺参禅应知的落处/338

后记/340

试读章节

《碧岩录》是谁著的?是我的一位四川老乡,也是我们的一位老祖宗,四川的圆悟克勤禅师。那一年大和尚到成都去,我陪大和尚到昭觉寺去拜了圆悟祖师的墓。圆悟祖师的《碧岩录》在什么地方讲的呢?在湖南。所以四川跟湖南有因缘。碧岩在明禅大和尚住持的夹山,那个方丈的寮房就叫碧岩。圆悟祖师在他的方丈寮里面跟他的学生,跟一些老参一起练禅、演禅,就用的咱们云门宗的祖师——雪窦重显祖师的“颂古百则”——一百则公案,一百个赞子、赞颂。圆悟祖师是以这个为蓝本,展开了轰轰烈烈的、非常丰富、非常生动、非常精彩的禅机演示。

在日本的禅宗里,有两部最受推崇的“圣经”,一部是《六祖坛经》,另一部就是《碧岩录》。

我们平常在学修参问、行住坐卧之中,在佛学院里上课,在常住里服务,在禅堂里打坐,都离不开我们这个心。我们这个心如何用?当置之何处?这是修行非常要命的问题。禅宗说“念头功夫,心地法门”,那么,什么是念头功夫?什么是心地法门?心地法门和念头功夫表现在什么地方?

我们要看到,我们禅宗,它的确是强调念头上的功夫。为什么呢?干经万论,一千七百则公案,相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个念头一个念头在心里串起来的。如何把这些来来去去的念头变成我们的法身慧命?要找到我们的出生之处,摸着自己的鼻孔,站稳自己的脚跟才行。要想踏着转身向上之路,学习《碧岩录》就非常必要。我们学经、学论,经论是一个子一个字连续运行组合出来的。我们诵经,一声、二声、三声,一念、二念、三念,念念相续,声声相续,一部经典就诵出来了。但是,这个声、这个念,它怎么出来的?它在什么地方表现出来的?我们都会说是我们的心,是从我们的心里流出来的。但是这个心,涵盖乾坤,包裹宇宙,过去未来,无不具足,你又怎么去把握“这个”呢?何况在我们前念后念、念念不息的时候。

《大藏经》里面一万多卷,我们怎样能够滴滴归宗?这是非常要命的问题。我经常说,佛教的经论、祖师的语录、善知识的开示是精神食粮,多多益善。但是有个问题,消化不良怎么办?拉了肚子怎么办?就跟吃饭一样,我们要把佛祖的言教,当作精神食粮,自己要消化,要吸收,要变成自己的东西,那么在学修里,绝对是有窍门的。禅宗讲究“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顿悟成佛”。那么“直指人心”和“顿悟成佛”到底有没有依据?依据在什么地方?我们看干经万论,很多人看来看去,自己都迷失方向了。经论太多,经论与经论之间有些还扯皮、有矛盾,就像唐代裴休在给圭峰大师《禅源诸诠集都序》写的《序》里面所说的,各宗各派之间“以秉承为户牖,各自开张;以经论为干戈,互相攻击。情随函矢而迁变,法逐人我而高低,是非纷孥,莫能辨析”。我们想一想现在学净土的,学密宗的,学禅宗的,学天台的,学唯识的,汉地的,藏地的,南传的,相互之间都有一些隔阂,都是觉得自己的好,别人的好像都不够味儿。这个是从古到今都存在的。因为人有分别心,我们自己没有破参,没有见道,就会以分别心来对待佛祖的经论,各取所需,各为己用,难免出现这个状态。

如何使浩如烟海的八万四千法门,能够滴滴归宗?那么只有一个办法,就是针对当下一念。

本光法师当年对我说过:“多得不如少得。”我们饱阅藏经,不如深入一经。我们今天看这部经,明天看那部经,行不行?那天愿炯法师跟我谈,奉化菩提寺有个青年,今天学这样,明天学那样,结果一样都没有学好,一点功夫都没有上手。所以能得一,万事毕啊!“一”是什么?一切学问,一切理路,不论是中观的,唯识的,天台的,华严的,显教的,密宗的,都离不开我们当下一念的作用。离开了当下一念的作用,一切法全部坍塌,都不成立。因为所有的法必须在“当下一念”之中才能活,否则它就是死的,就是过去的或者未来的。只有在现在这么一个活的觉照之中,法才是活的。  所以我们在看公案的时候,在看经典的时候,一定不能离开这个平台,不能离开这么一个根基。如果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可以说是事半功倍。P2-4

序言

“指得瑕疵还夺璧,秦王不识蔺相如”,这是元代万松行秀禅师在其评唱天童正觉禅师之“颂古百则”的《从容录》中的妙句。自北宋雪窦重显禅师以“颂古百则”的方式演禅,圆悟克勤禅师对此加以“评唱”而成《碧岩录》以来,禅宗内的“颂古”与“评唱”一时风行,把“文字禅”推向高潮。

禅宗原本提倡“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怎么又会步入“文字禅”这种与自己宗旨相悖的形式中呢?这是禅宗发展的必然。宋代禅宗独盛,面对远较唐代更为安定繁荣的社会文化,禅宗从唐末五代的山林传播至都市,乃至庙堂,其风格自然随之一变。但万变不离其宗,优秀的禅师们在“文字禅”中仍然是站稳脚根,在“文字”中出入自在,把禅宗的机趣推演得淋漓尽致。尽管如此,禅宗仍然是好之者众,而实入者少。与佛教经论一样,禅宗的机锋、棒喝、拈古、颂古、评唱及众多的语录,既已形成文字,便成为了知识、资料,用禅门内的行话来说,仅是“指”而非“月”,有一部地图不能证明你遍历了该地图内的疆域。所以禅门大德反复强调“参须真参,悟须实悟”这样实践的修证功夫和过程。

如今去古时遥,清代以来禅宗也已几成绝响,幸赖有虚云老和尚这样的尊宿苦力支撑,先后在南华寺、云门寺、云居山等禅宗祖庭内坚持宗风,提持宗趣,为禅宗保持了一些火种。佛源老和尚受虚云老和尚重托,几十年坚守云门,唱演云门宗风,独行特立,如古禅师再来,深受各界尊仰。

这部“讲记”是佛源老和尚病重期间,命我在云门寺佛学院给全校及常住师僧介绍《碧岩录》的录音文字。禅门机趣,好者多而入者少,《碧岩录》的评唱虽为口语,但圆悟克勤禅师文彩焕然,虽口语亦非常人能读。何况其中机趣周遭,禅关遍立,读者往往能激其志,而难以蹈其途。好在佛源老和尚平生浑身是戏,不经意间把《碧岩录》中的评唱演得活泼泼的,对云门寺常住师僧及佛学院学僧来说,早是耳熟能详,如数家珍一般。故在云门寺与常住师僧及佛学院学僧介绍《碧岩录》,于其关键处就把佛源老和尚的行住坐卧,一笑一嗔,待人接机作为范例,虽仅讲了十五则,但自觉流畅无碍,听者也倍感熟悉和亲切,彼此皆生欢喜。

2000年年初,我受佛源老和尚之召到云门,曾呈诗二首与佛老:

其一

曾畏禅灯没大荒,常恩祖塔奉心香。

岭南风物今非昔,世外玄机宫与商。

妙喜憨山文尚载,韩公苏子事犹扬。

如今得见曹溪月,又照云门古道场。

其二

云门古殿沐金晖,万里鹏程下翠微。

入寺祈随偃祖去,礼香欲侍虚公归。

当年有志追唐宋,近岁无心说是非。

难舍佛源老和尚,晨曦为我启禅扉。

佛源老和尚旋即和而书之赠我:

其一

时节因缘拓大荒。全凭智者播心香。

人间默默流今古,世态纷纷仔细商。

放眼始知道德贵,回头方见觉花扬。

禅家独爱曹溪月,照彻澄潭古道场。

其二

灵山古殿沐金晖,遍地霞光映翠微。

有道方思追祖德,空心及第揖芳归。

禅风灿灿扬唐宋,翰墨如如觉是非。

笔底生花饶万物,生机勃勃启心扉。

当时情境,犹历历在目,令我至今追思不已。

蒙南方日报出版社垂爱,出版我有关禅文化的系列作品。早在2008年即出版了《云门宗史话》《信心铭》《心的世界》及《禅说庄子》系列共七部,读者反应良好,其书也早已售罄,网上不断有询问之音。望此次出版的《碧岩录》十五则讲记仍能受到读者的喜爱。

冯学成

2012年11月于广州

后记

2007年中秋,佛源老和尚对我说:“你给大家讲一讲吧。”我说:“讲什么呢?”老和尚说:“《坛经》《信心铭》《宝镜三昧》你都讲过了,这次就讲《碧岩录》吧。我来日不多了,希望你能把祖师的精神在云门寺多讲讲,这个家风不能丢,要让大家都知道。”

第二天一早,老和尚与明向大和尚就到佛学院大讲堂,叫上教务长布置讲堂。讲堂很大,能坐二百多人。第一天布置比较简单,上完课后老和尚不满意,第二天又亲往布置,先把方位调正,又把佛像、香案都布置好,搞得很庄严。我一上座,感觉就大不一样。同时,老和尚不仅让佛学院的法师、学僧们来听讲,而且让常住的师父们也来听,对大家说:“因缘难得啊。你们最好去坚持听下去!”上课时老和尚也坐在下面,为我护持。

早在2001年,我在云门佛学院就给一批研究僧讲过一次《碧岩录》,讲了十余则,但录音弄丢了。2006年在成都龙江书院时,香港愿炯法师、衍憨法师也让我讲,也是讲了十余则。但上两次讲都远不如这次讲得流畅。因为这次我必须倾力而讲,这是佛源老和尚的心愿啊!

上一年老和尚从云南大理为圣光法师送座,回云门就折了腿骨,在广东省医院用钛钢接了腿骨,但身体一直不好,曾多次“示疾”。但常住和护法们难舍老和尚,一再祈请老和尚去医治,于是他就成了广东省医院的“常客”。这次讲《碧岩录》,原欲一气呵成,讲上三五个月,哪知才讲了一个月,广东省医院通知老和尚接受化疗,我也只好放下讲课,随着老和尚到医院去了。三讲《碧岩录》,都是开讲则止,大概只应如此吧——而这次所讲的第十五则“云门倒一说”,也才讲了一半!

今年正月二十九是老和尚圆寂周年的纪念日,我把这十五则的讲记放在博客上,作为对老和尚的追思与怀念。说实话,四十年来,我亲近过不少善知识,也包括禅门内的,但放下谈玄说妙而纯以本分示人的,唯佛源老和尚一人而已!呜呼!老和尚其归来!

这二十多万文字,是韶关叶涛君在2008年用半年多的时间,根据录音整理的,特在此表示感谢。

冯学成

2010年春于广州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3:3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