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县农民女作家郝崇书的这本电视剧本《西柏坡》统再现了党中央在西柏坡一年零十个月里所完成的重大历史使命。
1947年3月,中共中央在蒋介石、胡宗南重兵侵占延安情况下,经7天延安保卫战,撤出延安。中央工委在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建立起华北财办,解放了石家庄。此时,全国各大战场全部转入战略进攻。党中央、毛泽东决定东渡黄河与后委到西柏坡和工委会合,准备夺取全国的胜利。
平山县农民女作家郝崇书的这本电视剧本《西柏坡》统再现了党中央在西柏坡一年零十个月里所完成的重大历史使命。
1947年3月,中共中央在蒋介石、胡宗南重兵侵占延安情况下,经7天延安保卫战,撤出延安。中央工委在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建立起华北财办,解放了石家庄。此时,全国各大战场全部转入战略进攻。党中央、毛泽东决定东渡黄河与后委到西柏坡和工委会合,准备夺取全国的胜利。
《西柏坡》浓墨重彩地描绘了西柏坡时期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一幕幕重大历史事件,细腻、生动地刻画了领袖人物深邃丰富的情感世界。
一张小木桌。
桌上放几份电报。
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坐在办公桌旁研究问题。
毛泽东:林彪他们在东北就要发起夏季攻势,蒋介石先生要保东北,就要调关内国民党军队救援东北,林彪他们作战要增加困难的。
周恩来:可令聂荣臻牵制关内敌人,不使其东调。
任弼时:聂荣臻的正太战役胜利结束,主力尚未消除疲劳。
毛泽东:要牵制住关内敌人,聂部主力应立即休整。
周恩来:最好在林彪他们夏季攻势之前休整完毕。
毛泽东:可令聂部主力休整半个月,配合东北作战。
任弼时:那就立即电告聂荣臻。
毛泽东点头,拿起笔。
叶子龙拿着电报进入走近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主席,晋察冀的电报。
毛泽东放下笔,接过电报看。毛泽东把电报放到周恩来、任弼时面前:聂荣臻要留少奇、总司令在晋察冀哟!
周恩来、任弼时看电报。
周恩来:晋察冀的工作一时上不去,聂荣臻着急啊!
毛泽东思考着:你们的意见?
任弼时:正太战役已胜利了,石家庄据点敌人完全孤立。晋察冀、晋冀鲁豫两个战略区就要联结起来。少奇、总司令留在晋察冀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从地理位置上说,比到太行更方便。我赞成聂荣臻的意见。
周恩来:少奇、总司令也有留晋察冀之意。
毛泽东:少奇、总司令是经过全方面考虑的,我看,就同意他们留在晋察冀吧!
周恩来:大家的意见一致了。
毛泽东:前委、工委、后委既统一,又分工合作,中国革命的新高潮就来得更快喽!
毛泽东站起来:高潮快来之前,我们要百倍努力打胜仗,而各大战场的态势已朝着有利于我发展。我预计七月份转入战略进攻,是有依据的。
周恩来:晋冀鲁豫的刘伯承、邓小平,华东的陈毅、粟裕,他们打了很多大胜仗。刘伯承、邓小平的豫北攻势就要结束了。
毛泽东:他们的共同任务是协力击破顾祝同系统。
任弼时:他们的作战任务很重。
毛泽东沉思着:对战略反攻,我想从刘、邓开始。 周恩来、任弼时注目着毛泽东。
毛泽东:刘、邓的豫北攻势胜利结束后,立即令他们十万大军休整,六月一日之前,休整完毕,独立经冀鲁豫出中原,转入战略反攻,到外线作战。
任弼时:这样,将战争引向了蒋管区去打,好得很!
周恩来:刘、邓到外线作战,就击破了蒋介石先生要把战争扭在解放区打,使我不能长久坚持的阴谋。
毛泽东:此正为我之用意。目前,我们忧虑的是……
毛泽东拿起办公桌上的一份电报:陈毅、粟裕正在粉碎敌人对山东的重点进攻,他们一定要集中兵力。可是,陈、粟的电报提出要分兵。
周恩来:他们的理由?
毛泽东:鲁中之敌密集不好打,想提出分兵扯散敌人重点进攻之兵力,再寻战机。
任弼时:他们如果分兵……就很难掌握主动权,粉碎敌人重点进攻。
毛泽东:陈、粟连打胜仗,而敌密集,求战歼敌心切喽。
周恩来:此种情况下,更不能分兵!
任弼时:主席,迅速回电,说明分兵的不利因素。
周恩来:要他们坚决集中兵力,等待时机歼敌。
毛泽东:是要给他们回电的。华东要有极大忍耐心,掌握最大兵力。第一不要性急,第二不要分兵,只要主力在手,总有歼敌机会。我估计五六两个月内,华东可能有歼敌机会。
毛泽东走到桌子旁,指着地图:恩来,你看,只要敌人主力进至泰安、莱芜、沂水之线,最好让敌进至淄博地区,而华东退至淄博之线或淄博以北,佯向河北退走模样,使敌发生错觉。华东主力距敌人要远一点,不要守阵地,对敌人的正面、侧面、后面一枪不打,让敌人放心前进,敌人完全不知华东主力所在,这时,好打则打,不好打主力转入敌后,局势必起变化哟!
周恩来:主席,你讲的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对我们各大战场都有指导意义,我建议也向刘、邓,陈赓、谢富治,彭、习他们发电,要他们不性急、不分兵,诱敌深入,相机歼击之。
毛泽东拿起笔:对哟!P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