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涛编著的《中国诗词歌曲演唱研究》材料翔实,内涵丰富,力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趣味相融合,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全书通过对“中国诗词歌曲各个阶段的历史发展”、“中国诗词歌曲的演唱”、“部分中国诗词歌曲演唱分析”三个部分的介绍,而每一部分又有比较详细的分门别类的介绍和分析,涵盖了有关中国诗词歌曲演唱的各个方面。其中,第二章“中国诗词的演唱”和第三章“部分中国诗词歌曲演唱分析”是本书重点叙述的部分。在“中国诗词歌曲演唱”中,作者结合中西声乐演唱理论,比较详细地论述了诗词歌曲演唱技术、演唱风格、现代人对中国诗词歌曲的把握和演绎等,其中很多是作者自己演唱和教学的经验总结,而“部分中国诗词歌曲演唱分析”,所选曲目,绝大部分都是作者亲自演唱过的,因此对每首歌曲,无论从创作背景、创作特色、歌词解说、演唱方法及隐含在歌曲背后的情景、故事等,都有着比较深入且有趣的介绍和剖析,其中不乏独到的体会和见解,很有说服力。
中国诗词歌曲,是一种结合诗词吟诵与音乐歌唱的歌曲,它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奇葩。“诗言志,歌咏言”,大家通过欣赏中国诗词歌曲,不仅提高个人的文学艺术修养,更能感悟和体会诗歌中所具有的热爱生活的信念、忧国爱民的情怀、奋斗不息的精神,对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李涛编著的《中国诗词歌曲演唱研究》通过“中国诗词歌曲的发展”、“中国诗词歌曲的演唱”、“中国诗词歌曲的分析”三章,从发展源流、艺术实践、社会影响、艺术传承、未来展望等多方面,对中国诗词歌曲演唱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与分析。《中国诗词歌曲演唱研究》提出了不少独特而新颖的学术观点。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一章 中国诗词歌曲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中国诗词歌曲的定义及产生
一、定义
二、中国诗词歌曲的产生及其最初形态
第二节 先秦至唐代中国诗词歌曲的繁荣体现
一、《诗经》
二、《楚辞》
三、《乐府诗集》
第三 节宋元明清诗词歌曲的世俗化发展
一、宋词体歌曲
二、元散曲
三、明清小曲
第四节 20世纪以来作为艺术歌曲体裁的中国诗词歌曲的发展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族化探索
二、民主建设时期的新发展
三、改革开放后的多元化呈现
第五节 中国诗词歌曲的其他呈现方式
一、古诗吟诵
二、学堂乐歌
三、流行歌曲
第二章 中国诗词歌曲的演唱
第一节 三种唱法
第二节 演唱技术
一、“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勾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
二、“气沉丹田”与“胸腹式联合呼吸”
三、“声震林木,响遏行云”
四、“字正腔圆”
第三节 演唱风格
一、个人风格的影响
二、时代的影响
三、地域的影响
四、民族的影响
第四节 现代人对中国诗词歌曲的把握和演绎
一、深入了解作品的相关背景知识的整体情感和内涵意蕴
二、仔细分析作品的音乐本体
三、灵活地运用演唱技术表现不同的作品
第五节 中国诗词歌曲在专业院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及其演唱的现实意义
第三章 部分中国诗词歌曲演唱分析
第一节 古韵古声
一、《关雎》
二、《胡笳十八拍》
三、《子夜吴歌》
四、《长相思》
五、《竹枝词》
六、《阳关三叠》
七、《古怨》
八、《鬲溪梅令》
九、《杏花天影》
十、《满江红》
十一、《南乡子》
十二、《渔翁》
第二节 古韵新声
一、《大江东去》
二、《我住长江头》
三、《我侬词》
四、《自君之出矣》
五、《花非花》
六、《红豆词》
七、《长相知》
八、《涉江采芙蓉》
九、《枫桥夜泊》
十、《别亦难》
十一、《春晓》
十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十三、《鸟夜啼》
十四、《关雎》
第三节 新韵新声
一、《教我如何不想他》
二、《玫瑰三愿》
三、《春思曲》
四、《嘉陵江上》
五、《思乡曲》
六、《沁园春·雪》
七、《蝶恋花》
八、《咏梅》
九、《那就是我》
十、《丽人》
十一、《偶然》
十二、《雪花》
十三、《我爱这土地》
附录一 古代诗词演唱家
附录二 范唱CD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