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华玉著的《粤东畲族(族群认同与社会文化变迁研究)》采用的民族志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调查法、参与观察法和深入访谈法。收集和使用的材料不仅涉及许多间接的文献记录,还包含大量来自田野调查的第一手口述文本、观察笔记和图片、照片等。
本书通过客位与主位并列呈现的不同叙述,以及历时与共时互相映衬的不同摹写,畲族的族称由来、边界确立,以及当代粤东三个主要畲族村在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民族认同实践和社会文化变迁过程,在本书的叙事和阐释脉络中逐渐体现出当代畲族族群认同的“畲文化记忆与汉文化现实”的本质特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书名 | 粤东畲族(族群认同与社会文化变迁研究)/中山大学人类学文库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谌华玉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
介绍 |
编辑推荐 谌华玉著的《粤东畲族(族群认同与社会文化变迁研究)》采用的民族志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调查法、参与观察法和深入访谈法。收集和使用的材料不仅涉及许多间接的文献记录,还包含大量来自田野调查的第一手口述文本、观察笔记和图片、照片等。 本书通过客位与主位并列呈现的不同叙述,以及历时与共时互相映衬的不同摹写,畲族的族称由来、边界确立,以及当代粤东三个主要畲族村在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民族认同实践和社会文化变迁过程,在本书的叙事和阐释脉络中逐渐体现出当代畲族族群认同的“畲文化记忆与汉文化现实”的本质特征。 内容推荐 人类学民族志田野调查研究鼻祖马凌诺斯基曾教导:“每部新作都应该在几个方面证明自身的价值:它应显示方法上的某些改进;它应在深度、广度或这两方面超过以往;最后,它还应努力以一种精确但并不枯燥的方式表达其结果。”谌华玉著的《粤东畲族(族群认同与社会文化变迁研究)》正是自觉遵循马凌诺斯基教诲写作而成的一部中国当代人类学民族志研究著作之一。书中结合历时与共时并重、主位与客位共呈的当代民族志田野研究方法和视角,通过大量具体生动的文献资料和田野访谈记录,系统阐述了中国东南地区三个畲族村落的族群认同与社会文化变迁经历,并以广泛深入的主位经历展现了当代华南畲族村庄“畲文化记忆与汉文化现实”的日常生活现状。 本书兼具社会科学研究著作的理论特点和语言表达的文学特征,内容丰富,可读性强,适合从事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研究的专业人员和教师学生,以及有兴趣了解中国当代社会文化变迁经历及其具体形态表现的海内外广大读者阅读。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理论综述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 理论与概念 第二节 畲族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叙述结构 第二章 畲族认同:族称由来与族群身份的确立 第一节 凤凰山畲族概况 第二节 畲族族称的由来 第三节 族源与迁徙 第四节 族群边界的确立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南山村:传统文化薪火闪烁的畲村 第一节 当代族群互动经历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阶段族群认同的淡化 第三节 传统文化的复兴 第四节 民俗文化村的申办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北山村:生计模式变迁中的古老畲村 第一节 生计模式的变迁 第二节 社交范围的拓展 第三节 畲族文化的式微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东山村:围屋中走出的新畲村 第一节 东山村的客家文化传统 第二节 民族成分变更 第三节 畲族文化建构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第一节 关于族群概念的研究总结 第二节 族群理论在田野研究中的综合运用 第三节 村落层次上的族群认同与文化变迁 第四节 关于田野调查过程与方法的反思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一组田野调查图片 后记 |
随便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