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民谣谚语话养生/国学养生丛书
分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作者 温长路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民谣谚语,为您讲述中华传统文化蕴藏的养生秘密,著名养生专家、中医科普作家为您开启传统文化中医养生完美结合的精神旅行!

卫生部健康教育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主任委员,温长路教授为您献上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养生秘诀。

内容推荐

《国际漫画杂志》主编、亚洲电影研究会主席、美国坦普尔大学约翰·A·兰特博士是这样评价作者的:“你悬我迄今遇到的把疾病描述得最为形象的医生,从你那里让人享受到了中医的艺术美。”

本书选取有关健康养生方面的谣谚85条,通过富有文学气息的语言,旁征博引,利用中医学和相关学科的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阐释,既为读者讲述了简便实用的防病治病知识,又充分展示了中医药文化的魅力,使您在获得养生保健知识的同时,获得艺术美的享受。

目录

·环境心理·

 地绿天蓝,益寿延年/3

绿色植物是“卫生防疫消毒站”/3

环境好,心情也好/4

 讲究住房,心情舒畅/5

让你的居室明亮起来/5

你家的空气新鲜吗/6

健康的房子最美/6

 开窗通风,百病灭踪/8

开窗通风好处多/8

正确开窗通风,让你的房间甜丝丝的/9

左手开窗通风,右手湿式除尘/10

 人可三日无餐,不可一日无水/11

水与生命息息相关/11

你会喝水吗/12

当心病从水中来/12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14

说奇不奇的梦/14

做梦对人也有好处/15

梦多须把医求/15

 笑一笑,少一少/16

笑从哪里来/17

笑能治病/17

笑不好也能笑出毛病来/18

 愁一愁,白了头/19

白发不都是愁出来的/19

经常愁容满面不仅会白了头发,而且会要了性命/20

教给你解愁的秘诀/20

 肝火盛,不长命/21

大怒生百病,制怒能长寿/21

怒不可遏?教你一招制怒的方法/22

怒不一定都是坏事/23

 心病要用心法医,解铃还需系铃人/24

心病与人的性格和情绪有关/25

为什么心病会瞄准女性和左撇子/25

胡屠户打范进:心痛就得心法治/26

你了解心理疗法吗/26

·生活习惯·

 一天一口酒,能活九十九/31

过量饮酒,伤身减寿/31正确的饮酒方法/32

 饭后一支烟,难做活神仙/33

烟毒猛于虎/33

吸烟害己更害人/34

戒烟意味着新生/34

 吃饭防噎,走路防跌/35

细嚼慢咽好处多/36

吃快餐不如吃“慢餐”/3f7

 两餐合一餐,作用不一般/37

早饭要吃好,中饭要吃饱,晚饭要吃少/38

三餐的合理比例为3:4:3/39

 一步登不上泰山,一口吃不成胖子/40

人的消化能力是有限的/40

暴食伤身,害处无穷/41

节制饮食有法/42

 肚子吃进,茅厕蹲坑/43

正常的大便/43

看大便知疾病/44

 筷子一转,成千上万/45

筷子健身术/45

筷子卫生与筷子文明/46

 唾沫一口,价值千斗/47

小唾液连着大健康/47

从唾液判病疗疾/48

要珍惜自己的唾液/48

 鼻是窗,病先殃/49

鼻腔的防御作用/50

鼻易发哪些病/50

不能小视“打呼噜”/51

纠正不利于鼻子健康的坏习惯/51

 话不说不明,耳不挖不聋/52

“挖耳”不是好习惯/53

噪声可直接造成对健康的损害/54

 强小子眼大,娇闺女泪多/55

许多眼病都可以使人看不见世界/55

查眼知病:眼睛是人体健康的窗口/56

保护眼睛,离不开眼泪/56

养成科学的用眼习惯/57

 磨镰不误割麦,睡足不少出功/58

一天该睡多少觉/59

什么样的睡姿最理想/59

高枕真的无忧吗/60

怎样防止失眠/60

 头梳千遍,病少一半/61

保护头发的基本方法/62

头梳千遍:梳出健康来/62

 麦收罢,染指甲/63

留指甲不好:指甲是细茵的大本营/64

天然指甲油——凤仙草/64

 冬天瘙痒多,慎用“老头乐”/65

用“老头乐”抓痒悠着点/66

如何防治皮肤瘙痒/67

 人老夜尿多,睡前茶少喝/68

解决老人夜尿多的药食疗方/68

中西医对老人夜尿多的治法/69

 春捂秋冻,少灾少病/70

“春捂秋冻”道理何在/71

如何掌握“春捂秋冻”的分寸/71耐寒的根本方法在锻炼/72

 穿衣戴帽,顶底相照/73

四季穿着有学问/73

保暖与散热取决于衣料的质地和颜色/74

要美,更要健康/74

 寒从脚下起,火自头上生/75

温暖脚部可以远离疾病/75

足部保暖的方法/76

不必把头包得太严实/77

 十柜八箱,勤洗勤装/77

不必担心把衣服洗烂/78

晒死藏在衣服里的害人虫/79

不同的衣服有不同的晒法/79

收藏衣物也是一门学问/80

 穿金戴银,不如无病清贫/81别让戒指变成紧箍咒/81

谨防现代首饰病/82

 添上湿煤睡,明早定遭罪/83

认识凶手:煤气如何杀人/83

煤气中毒的症状/84

煤气中毒的急救/84

煤气中毒的预防/85

·饮食宜忌·

 宁食粗茶饭,不尝无价药/89

食疗不同于正常吃饭/90

粥、汤、肉、菜类中都有食疗的秘方/90

 多吃五谷杂粮,少生疮疡杂病/92

五谷杂粮有益于人/93

大米、白面,东方人的主食/93

大豆是个宝/94

宜人的小米、高梁/95

粮食不是加工得越细越好/95

 荤素搭配,精神百倍/97

荤食原则:不可多也不可无/97

素食原则:以素为主但不拒荤食/98

 常年喝牛奶,养个胖乖乖/99

牛奶是少年儿童的“第二母亲”/99

少儿期营养状况好坏关系人一生的健康/100

要掌握儿童的膳食特点,不能盲目

“营养”/101

 油多菜香,一哄而光/102

吃油要限量,不是越多越好/102

动物油好还是植物油好/103

各种植物油大PK/103

油还是治病的药物/105

油的保管也有学问/105

 吃盐莫过咸,吃糖只求甜/106

盐对生命不可或缺/106

吃盐过多与高血压发病有直接干系/107

糖既是身体的必需,又是治病的药物/108

吃糖过多,疾病缠身/108

 天天吃醋,年年无灾/109

生活离不开醋/109

醋是常用的良药/110

 常用五香粉,少登医院门/111

五香粉中的主要药材/112

小小五香粉的保健大道理/113

用五香粉好还是用味精好/114

 红薯贱物,不宜多吃/115

红薯是长寿食物/115

红薯是健康食品/116

吃红薯反胃怎么办/116

 多吃山药蛋,越长越好看/117

山药是健身美体之佳品/118

号称“第二面包”的土豆也有“山药蛋”的称号/118

 空心莲菜凉,有病无病只管尝/120

莲亦药亦食/120

莲浑身是宝/121

 菠菜豆腐虽贱,山珍海味不换/121

菠菜:大力水手的秘密武器/122

百变豆腐,健康素食/123

菠菜与豆腐到底能不能够合煮/124

 白菜吃半年,医生享清闲/124

对白菜类蔬菜中的纤维素要刮目相看/125

生活中运用白菜的小验方/126

 四季不离蒜,不用去医院/127

药食俱佳的大蒜/127

大蒜——绝妙的植物抗生素/128

 吃血补血,吃肾补肾/129

同类相补,符合中医学原则/130

无虚不可补/131食补、药补皆有规则/131

 妈妈嘴馋吃兔肉,生出孩子长兔唇/132

兔肉是理想的瘦肉型食品/132

孩子长兔唇与妈妈吃兔肉无关/133

 三伏不离绿豆汤,头顶火盆身无恙/134

绿豆汤:防暑降温清凉汤/135

绿豆也是药食兼备的双冠王/135

 冬天常喝羊肉汤,不找医生开药方/136

给你一张生活中巧吃羊肉的处方/137

除羊肉膻味有窍门/138

 天寒食参茸,地冻进补汤/139

人参一补气第一品/139

鹿茸——壮阳第一药/140

冬令常用的补汤/141

·药食偏方·

 正月二月三月间,荠菜可以当

灵丹/145

高营养大味道的小野菜/146

高价值多功效的药草/146

 正月茵陈二月蒿,三月割了当柴烧/147

防治肝病一要药/148

春季防病之佳蔬/148

 马齿苋是个宝,痢疾不用尝百草/149

预防治疗痢疾十发九中/149

清热解毒疗效众/150

 五月端午驱病邪,家家门前插艾叶/151

五月艾叶禳毒防病/151

艾叶入药通十二经,灸用治百病/152

 鸡蛋生喝,润喉清热/153

鸡蛋是高营养食品,蛋壳也有用场/154

红皮鸡蛋好还是白皮鸡蛋好/155

鸡蛋简易保鲜法/155

 生姜拌蜜,咳嗽可医/156

咳嗽分寒热/156

生姜、蜂蜜不是所有的咳嗽都能治/157

辨清咳嗽寒热,巧施药食疗之/158

 小儿磨牙,白术可拿/159

不可忽视小儿夜间磨牙现象/159

白术治疗小儿夜间磨牙是可行的方法之一/160

 蝉皮入药,瘙痒解脱/161

蝉蜕是儿科圣药/162

瘙痒须辨证施治/163

 常用两面针,牙病能除根/164

小小牙病缠死人/164

爱护牙齿,全民动员/165

防护牙病有妙法/166

 甘草桔梗,专治喉咙/166

甘草、桔梗可以治疗咽喉疼痛/167

全面认识甘草、桔梗的药理作用/167

 石榴止肚痛,简便又易行/169

给石榴画张像/169

石榴是涩肠、杀虫的能手/170

 家有公孙树,不听咳声出/171

白果虽好,不可多食/172

白果树的叶子、根皮都能治病/173

 捞得水中草,保你水肿消/174

浮萍还有别样作用/174

消水肿三法:发汗、利尿、逐水/175

 甘蔗甜又甜,清热又消炎/176

甘蔗是氨基酸的大本营/176

最甘甜的中药/177

变味的甘蔗食不得/177

 热天两块瓜,药物不用抓/178

大话西瓜/178

小说甜瓜/179

 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抬死人/180

甜桃益人/181

桃仁、桃叶都入药/182

“杏伤人”只说了杏的一面/182

有益肺肠的杏仁/183

给李子平反/184

 仨胡桃俩枣,常吃常好/185

补肾:小胡桃有大作用/185

红枣:天然的维生素丸/186

 红果一串,顿顿加饭/187

红果的酸甜可口味道,足使人胃口大开/187

果中之王,药中神仙/188

 黄酒红糖,产妇多尝/190

黄酒、红糖:产妇的需要/190

给产妇介绍几种简要的产后病治法/191

 奶黄不可喂,奶少用汤催/192

乳汁决定孩子的一生/193

汤催乳汁:不失为有效的方法/194

·疾病防治·

 不怕舌上脏,就怕舌上光/19r7

望舌知健康/197

观舌苔测疾病/199

 牙痛不算病,痛起要人命/200

龋齿——举目可见的牙痛/200

为何牙痛有“要人命”的疼痛/201

怎样才能有一副健康的牙齿/202

 千金难买老来瘦,老来不瘦疾病稠/204

过度肥胖会给许多疾病可乘之机/205

过度消瘦也容易引来疾病/205

健康老人的标准是不胖不瘦/206

 感冒发烧,草药一包/207

感冒可以预防/207

中医治感冒,效果明显/208

 (月真)好痢疾,饿好拉肚/210

痢疾是肠道传染病/210

中医防治痢疾有绝招/211

腹泻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212

腹泻不一定都是坏事/212

 尿黄心热,尿多消渴/213

消渴一糖尿病:自古至今威胁着人类健康/214

看尿知病,用尿治病/215

 内不治喘,外不治癣/217

喘证难治,喘证可治/217

癣证复杂,治癣有法/219

 不怕冻伤,只怕冻僵/222

认识冻伤/223

冻伤的防治/223

 脚踏一星,难管千兵/225

痣为何物/225

痣的确有“好”“坏”之分/226

 十人九痔,防不胜防/227

痔为何因/228

痔真的“防不胜防”吗/228

痔的非手术疗法/229

 女是血布袋,不流不痛快/230

有月亮就有月经:月经与月亮盈亏周期相关/231

月经不来疾病来/232

 热热烧烧长精细儿,哭哭啼啼哼小曲儿/233

发热是多种疾病的症状/233

小儿哭啼是人的本能表现/234

从哭啼声中判断小儿的健康/235

 儿科疾病简单,不离痧痘惊疳/236

痧,就是麻疹/237

痘,就是水痘/238

惊,就是惊风/239

疳,就是食积/239

 是药三分毒,无虚不可补/240

药物是一把双刃剑/241

补药也有毒/241

 十分药力五分煎,不会煎煮白花钱/243

煎煮药物有哪些门道/244

服药也有许多讲究/245

试读章节

你家的空气新鲜吗

风是空气流动的表现形式,住房中良好的通风条件既有利于保持室内的空气新鲜和相对湿度,又可使人获得较多的对机体有利的空气负离子,还能破坏一些致病因子的生长环境,从而使人获得健康。如果人长期处于缺氧的房间中,会引起头痛、头昏、心慌、疲劳感重等现象,严重的还会使血压增高,甚或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而出现贫血。

房子的室内高度与采光、通风的好坏有直接关系。按照国家的有关标准,居室的净高不得低于2.8米。适宜的高度能给人以良好的空间感,是“心情舒畅”的重要条件。实验表明,当居室的净高低于2.55米时,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空气质量较差,长久居住这样的房子会因经常出现的胸闷、气短、头昏、烦躁等多种不适而引发各种严重的疾病。

健康的房子最美

绿化、美化包括住房的内、外环境两个方面。就外环境而言,主要是指在住房周围种花、种树、种草,创造对人类健康生存有益的外环境。这种环境有利于人体从绿色植物那里吸收新鲜的氧气,而让它们带走人体排出的废气——二氧化碳,有利于大气的净化,还利于调节空气的湿度,消除对人体有害的噪声,使人有清新感、凉爽感和安静感。

就内环境而言,住房的装修与色彩与人的“心情舒畅”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地板装修为例,地板漆、地板砖、大理石、花岗岩、木地板、化纤或全毛地毯等越来越多地进入寻常百姓家中。这些装饰材料有的庄重大方,有的富丽堂皇,确实会使住室光华四射,但由此带来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开始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一些天然性的装饰材料中含有放射性元素及其衰变产物,对人体产生的内外照射,可能造成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生殖腺的损伤。有测定表明,这种辐射剂量所产生的危害性比接受x线检查的危害性严重10倍。从整体上看,大理石的放射性低于花岗岩。从色彩上看,绿色、深红色、灰色、白色、黑色花岗岩的放射性依次递减。国家早于1986年就颁布了《建筑材料放射卫生防护标准》,1993年又颁布了《天然石材产品放射防护分类控制标准》,明确将石材分为A、B、C三类,用于室内使用的仅限于A类。在这个问题上,不是无法可依,要命的是健康意识薄弱问题。油漆、化纤地毯、胶合板家具中的甲醛(福尔马林)气味,也是住房中的“隐形杀手”,当空气中的含量达到5%时,就会引起呼吸道黏膜的增厚,出现咳嗽、胸闷、哮喘、鼻塞不通或鼻涕一把泪一把、周身关节疼痛等不适之感。

关于居室的色彩,有关专家提出了可供选择的参考意见:客厅可用嫩绿或柠檬黄色,它显得温柔、明快、恬淡而富有朝气;也可选择浅玫瑰红或浅紫色,并可少加土耳其玉蓝色的点缀,它能给人以快乐、舒适的感受。饭厅可选择棕色、棕黄色或杏色、浅珊瑚红色,它能令人胃口大开。相反,灰色、紫色和青绿色让人没有胃口,最好不用。厨房可选择洁净的乳白色和具有欢乐情调的鲜黄、鲜红、鲜蓝、鲜绿色,其颜色越多,家庭主妇越觉得时间过得快。卧室选择淡蓝色、浅绿色或浅桃红色为宜,既有安逸之感能催人人睡,又有欢乐格调让人体验温馨的感受。大红色、橘黄色能使人过于兴奋而对睡眠不利,不用为好。浴盆既可用普通的乳白色或灰白色,也可用能给人带来轻松愉快感的浅绿色或与肉色相近的色彩。深绿色为忌用之色,因为它在弱光线下反射到镜子里的光线酷似菜色,会让人怀疑自己身体状况不佳而黯然伤神。书房最适合运用天然本色,或选择具有温和舒适之感的棕色、金色和绛紫色,也可点缀适当的绿色,它会让人感到更放松,同时能使读书、写作的注意力集中。P6-7

序言

谚语是什么?为什么要研究谚语?谚语与医学有什么关系?这是研究者需要回答的三个主要问题。

谚语起码要具备如下条件:其一,是实践的产物,是人民大众长期生存和斗争经验的总结;其二,是流通的公用语,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强烈的实用性特点,能被大多数人理解和认可;其三,是简练优美的缩语,既言简意赅,又通俗易懂,还为大众所喜闻乐见;其四,是老百姓心目中的道德信条,具有鲜明的教化、启迪作用。简言之,谚语就是由人民大众创造又为人民大众利用的,意义相对确定、形式相对稳定、表述相对固定,拥有永恒生命力的民意、民声、社会之声。“是国民心理中的经典,国民心理中的法条,国民心理中的格言”(齐如山《谚语录·序》)。

休养生息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围绕在它周围的谚语,自然会表现出色彩斑斓、熠熠动人、质朴纯洁、耐人琢磨等特点,涉及大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关于人类生存环境的,如“地绿天蓝,益寿延年”、“花香鸟语,心旷神怡”;关于饮食习惯的,如“吃饭防噎,走路防跌”、“吃盐莫过成,吃糖只求甜”;关于养生养性的,如“笑一笑,少一少”、“心躁则热,心静自凉”;也有关于对疾病预防的,如“开窗通风,百病灭踪”、“病从口入,祸自口出”;治疗的,如“治病求本,“斩草除根”、“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康复的,如“三分治,七分养”、“吃血补血,吃肾补肾”等。这些内容,统属于健康的心理+健康的生理+健康的社会适应状态+健康的道德观,这一大健康观下的医药卫生范畴。

医学谚语,大都具有哲理清晰、医理确实、思路明快、诗意芬芳的特点。为了表现其自我的价值,谚语运用和调动了各种修辞手法。生动的比喻,是谚语中运用得最典型的手法之一:“刀越磨越快,脑越用越灵”,以磨7/的运动喻用脑的学问;“打铁还要亲兄弟,知冷知热是夫妻”,以打铁需要的密切配合,喻夫妻间的和谐关系。艺术的夸张,是谚语中运用得最亮眼的手法之一:“一天一口酒.能活九十九”,把酒对益寿的作用上升到九极之数;“唾沫一口,价值千斗”,把人们不经意的唾液夸大到千斗之价。其他如形象的借代、亲切的拟人、逼真的摹状、鲜明的对比、巧妙的对偶、趣味的回环等手法,都在谚语中被普遍运用。物理已成,则以物喻人;事理有说,则以事援人。一些本来枯涩难解的问题,立时就被谚语的无限魅力软化了。难怪有人赞誉说:“好的医学谚语是科学的诗、防病的药。”

事物的两面性规律是无法逾越的,伴随着谚语特殊表达效果而来的,是它的“水分”问题和如何处理好这些水分与医学学术的关系问题。“四季不离蒜,不用去医院”、“十月萝卜小人参,家家药铺关大门”等,强调的都是事物的一个方面,不能把大蒜、萝卜当成包治百病的良药;“石榴止肚痛,简单又易行”、“生姜拌蜜,咳嗽可医”,说的是石榴、生姜、蜂蜜作用的一个侧面和与它们功能相对应的那些腹痛、咳嗽,既不是腹痛、咳嗽治疗的唯一方法,也不是这些药食兼用之物功能的全部。谚语的泛指性,与中医学辨证施治的理论、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治疗思想,是颇有距离的,不能用纯医学的观点去看待它、理解它、应用它。换句话说,医学谚语不能与医学科学画等号。另外,谚语还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大量古代谚语的指向,都是以黄河流域的时序和节令为基点的。譬如“正月茵陈二月蒿,三月割了当柴烧”、“正月二月三月间,荠菜可以当灵丹”的说法,如放在湖广地区,时段上可能要提早了一个月左右;要放在华北地区,可能就得推迟一个月左右;如放在东北地区,可能就更要向后推迟了。

谚语属于俗文化的范畴,部分谚语不可避免地会显露出随意流俗、言之失当的现象,有些甚至是在传达着完全错误的信息,出现与医学理论无法接通的鸿沟。“饭后一支烟,胜似活神仙”、“妈妈嘴馋吃兔肉,孩子患病长兔唇”、“脚踏一星,能管千兵”等,显然都是受到古代历史、科学条件的限制,认识论局限的产物。对于这样的谚语,一般不要栗取“一概否定的态度,而应采用扶正纠偏的原则,取其合理内核,纠正其不科学的因素,运用科学知识,对其加以改造或重塑,使其获得新的生命而被继续使用。既要讲清其谬误所在,引入走出误区,又要拨乱反正,就地改造,‘借题’创出科学的新谣谚来”(张中义《谣谚新解见卓识》)。于是,就有了“饭后一支烟,难做活神仙”、“孩子兔唇不兔唇,无关妈妈吃兔肉”、“脚踏一星,难管千兵”等这类由旧谚语脱胎、改造而来的新谚语的诞生。当然,对于那些反映封建没落思想、与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完全相左的谚语,是要毫不吝惜剔除的。社会进步、科学发展的进程,也必将催化、创造出能够反映新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反映人们思想动态和生活需求的崭新谚语来。“昔日小米养红军,今日小米健身心”、“甘蔗甜又甜,清热又消炎”、“筷子一转,成千上万”等,显然都是新的历史背景下的产物。

作为我国世代劳动人民同疾病作斗争过程中的经验结晶,医学谚语中的大部分内容曾经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过莫大的贡献。尽管科学发展到了今天,大量谚语中所包含的经验之谈对防病治病仍不失为有效的方法,继续被人民大众所广泛采用,充分证明了谚语所特有的人民性、实用性、科学性、延续性和生命力。中医文化的研究工作,应把对医药卫生谚语的挖掘、整理、甄别包含在内,使这些土生土长反映民间医学的谚语,成为医学科学的补充,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科学的一部分,为中国乃至全人类的健康服务。

温长路

2010年2月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7: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