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王永志传/大家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白晶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王永志传》由白晶编著,是“大家丛书”系列之一。

王永志是我国当今所有作出过伟大贡献的院士中,最为特殊的一个,因为在他那个年龄的杰出人士中,不是家学渊源即是家境殷实,很少有他那样贫寒的出身。他出生在松辽平原昌图县一个叫老房村的地方,把地图放大无数倍,都很难找到的一个地方。一个衣着破旧、肚子里连麦糠野菜都填不饱的农民的儿子,却从那里蹒跚走来。于半个世纪中,为我国火箭导弹事业奋力拼搏,并最终成为我国把中国人送入太空的第一人,圆了国人几千年魂牵梦萦的飞天大梦,从而也问鼎了自己人生及事业的苍穹。

内容推荐

《王永志传》由白晶编著,是“大家丛书”系列之一。

《王永志传》讲述了:

在中国航天界,王永志院士有着敢为人先、善打硬仗的美誉,他参与领导及指挥的所有发射任务全部成功。他亲历了我国导弹、火箭及载人航天事业的风风雨雨,把人生轨迹与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紧紧相连。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王永志成为我国把航天员送入太空的领军人。由于功勋卓著,王永志获得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5年被授予“载人航天功勋科学家”荣誉称号。他用一个中国科学家自强不息、拼搏不止、富于创新的精神,为飞天梦圆的中国航天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华章。

目录

第一章 求学之路

 1.梦开始的地方

 2.偷偷报名上学

 3.一波三折小学路

 4.师恩如山

 5.高天厚土润无声

 6.壮志在心

 7.报国之心

第二章 行健不息

 1.清华骄子

 2.留苏预备班

 3.红莓花儿开

 4.改学火箭导弹专业

 5.毛主席来到留苏学生中间

 6.再赴莫斯科

 7.异国师生缘

第三章 青春无悔

 1.在国内“留学”

 2.酒泉寻梦

 3.位卑未敢忘忧国

 4.钱学森慧眼识珠

第四章 志存高远

 1.天降大任

 2.情深如斯

 3.不放弃、不荒废

 4.搬运工

 5.我为书忙

第五章 使命在肩

 1.第二代总设计师书写新篇章

 2.站在锐意改革的潮头

 3.“纸上谈兵”

 4.军令状

 5.攻坚战

 6.冲击波

第六章 凌云之志

 1.上天干什么?

 2.难忘1992

 3.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4.通天路上架梯人

第七章 十年砺剑

 1“神舟一号”飞船

 2.“神舟二号”飞船

 3.“神舟三号”飞船

 4.“神舟四号”飞船

第八章 飞天史诗

 1.首次载人飞行放行准则

 2.再踏载人航天新征程

 3.化“几乎”为“毫不”

 4“神舟五号”梦圆飞天

 5.“神舟六号”再筑辉煌

 6.与天地精神往来,则大美在焉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6.壮志在心

1946年,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战争的阴影笼罩全国。1947年,解放军集中优势兵力攻打并解放了四平。四平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反复争夺这一地区,形成了激烈的拉锯战。八面城紧邻四平,国民党的飞机经常在上空呼啸盘旋,低空扫射轰炸时有发生,许多建筑、民房夷为平地。为了躲避战事,保护学生们的生命安全,学校决定『临时停课。

王永志在学校的组织下,与同学们到临时征用的战地医院,照顾在攻打四平的战役中受伤的解放军战士。望着战士们那一张张年轻的脸,他深深地被他们为了祖国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所感动。王永志想,生命是宝贵的,可是为了一项正义的事业,如果祖国和人民需要我,我也应像这些英勇的战士一样,去冲锋陷阵,牺牲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

他对国民党政府深恶痛绝。他亲眼看到过,他们来到自己家说要修碉堡,需要木料,砍伐了许多刚成材的树木。后来,发现他们没修碉堡,而是卖到邻村,把钱掖进自己的腰包。他们还把村里的牲口拉走,说是拉运物资,其实是宰杀了大快朵颐一番。共产党的队伍则不同,他们不仅打土豪分田地,使疾苦的民众有田种有衣穿有饭吃,生活发生了巨变,还从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深得百姓的爱戴。

在救助伤员的活动中,王永志等人两次遭遇敌机的追踪扫射。他们没有畏惧,而是更加认识到战争的残酷。

作为学生会的宣传委员,他经常组织同学们张贴标语,上街进行演讲,向民众宣传共产党的政策,他的组织能力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得到师生的称赞。这时的他,已深刻地领悟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受压迫受剥削的人单打独斗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只有团结起来才有翻身之日。1948年,一直要求思想进步的王永志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并萌生了加入共产党,为这场翻天覆地的革命事业而奋斗终生的愿望。

1949年初,因当时的时局并不十分明朗,自己一心追求思想进步无可厚非,但还是有影响整个家族命运的可能。为慎重起见,王永志约来了大哥。在初春的傍晚,两人来来回回漫步在八面城镇唯一的长街上,倾谈了许久。王永志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和顾虑。

了解了详情的王永山,思索了片刻坚定地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咱们今天的生活,你也不可能重返课堂继续学业。得民心者得天下,我早看透了,国民党政府已像一个发霉变质的烂果子,坚持不了几天了。共产党赢得了民心,终有一天会赢得天下。国民党如果反扑过来,暂时获胜,你就跟着共产党往北撤;如果共产党胜了,你就跟着南下。家里有我们哥几个,你放心好了。咱们本来就是贫农,在社会最底层,国民党还能把咱怎么样?你就跟着共产党走吧!”

大哥的话,坚定了王永志加入共产党,永远跟着共产党走的信念。1949年8月,他郑重地填写了入党申请书。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人民翻身得解放,东北民众与全国人民一样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之中。

11月17日晚上,王永志和其他两名同学,在昌图县委有关同志秘密召集下,举起右手,在党旗下庄严宣誓,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当时的王永志,已然做好了参军参干的准备,但命运再次眷顾了他。东北人民政府在沈阳成立了东北实验学校,招收当地的优秀学生。因王永志各科平均学分是98.6分,名列全班第一,且品学兼优,被保送入学。

在医院里护理解放军战士的经历,使王永志对军人怀有深深的敬意,一个热血青年就应当把祖国和人民l的利益作为生命的第一要务。而到高中学习,做建设新中国的栋梁之材也是他所渴望的。

他又跟大哥商量,大哥说:“既然学校保送你继续上学,我看你还是不要辜负老师对你的厚望。现在国家急需人才,学好知识,到需要的岗位上一样报效祖国。”

听大哥这么说,王永志心里有了主心骨。他感激地望着大哥,想起了“长兄如父”的古语。自己从小学到上高中,大哥给予了自己最大的支撑,若没有他,自己会有怎样的命运难以想象。

王永志说:“大哥,你一直都在为我付出,我都18岁了,不为家里承担责任,还要让家里再为我付出,我这心里真不落忍!”“你从小就是个有情有义的人,大哥都知道。但是作为一个好男儿,除了自己的小家,要更有国家这个大家。作为从旧社会走过来的人,更懂得有国才有家的道理。你是个有志气的人,你所做的事,不仅是为咱们这个家,更是为了咱们的国家。大哥有你这个弟弟非常自豪!”

1950年2月,王永志别离了家人,带着对未来的憧憬,来到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完备的东北实验学校。这在当时的八面城镇乃至昌图县,成了轰动一时的大新闻。

“咱们县的王永志,被保送到省城读书啦!”,在这块黑土地上的乡里乡亲间传诵。以至王永志走到哪儿,只要是认识他的人,不是叫住他即是对着他的背影说:“这孩子可有出息啦,是能成大事的好材料!”

面对大家的褒扬,王永志却表现出不似他那个年龄的淡定与谦逊,他觉得自己的学习机会得来不易,很多人为此付出了太多心血,而自己回报他们的也只有以优秀的学习成绩和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青年。

P20-23

后记

与从小所受的教育有关,我一直是个有英雄情结的人。对为了理想不惜将生命当火把点燃,血性贲张、酣畅淋漓的人与事,总会情不自禁地停下匆忙的双脚,施以深长的敬慕。是幸运,是缘分,一次次走近科学界不同领域的“大家”人物,无疑使我美美地享受了这一过程。在我眼中,他们不仅是国家的精英,更是我们民族的英雄。

王永志是我国当今所有作出过伟大贡献的院士中,最为特殊的一个,因为在他那个年龄的杰出人士中,不是家学渊源即是家境殷实,很少有他那样贫寒的出身。他出生在松辽平原昌图县一个叫老房村的地方,把地图放大无数倍,都很难找到的一个地方。一个衣着破旧、肚子里连麦糠野菜都填不饱的农民的儿子,却从那里蹒跚走来。于半个世纪中,为我国火箭导弹事业奋力拼搏,并最终成为我国把中国人送入太空的第一人,圆了国人几千年魂牵梦萦的飞天大梦,从而也问鼎了自己人生及事业的苍穹。

在对王永志院士的采访中,我深深感受到,王永志的一生永远是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也看到了他思想境界一次次提升的过程。

他7岁时,因看到报纸上的字不认识,萌生了不但想读书而且想做出大文章的想法。大哥瞒着父亲给他到学校报了名,后来又经历了失学、复学的过程。这时,他的志向只是读好了书,不受人欺负,让家人不再受穷。上中学时,所上的生物课使他对改良物种产生了兴趣。这时,他的理想是当一位生物学家,让像他家人一样穷苦的人们都有饭吃。解放后,已上高中的他,本以为可以过安稳的日子,可美国又在鸭绿江对岸滋事,烽火迫近我国。中国再次面临安全威胁,抗美援朝完全改变了他的观念。望着苏制米格飞机不时在校园的上空飞过,王永志的理想一下子从地下飞到天上——种出再多的粮食,若没有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一切都是空谈;得做一名研制高性能飞机的设计师,用强大的国防力量保家卫国。

这时的他,思想境界得到全方位的升华。他深深地懂得一个失去国家的人,身心所承受的痛苦与无助的挣扎。他打一落生就在被日本实际控制的伪满州国,不知道竟还有中国。上学时的第一课是学日语,上课说的也是日语,完全去中国化。每天清晨,课前所做的第一件事,是列队朝日本的方向遥拜,朝日本天皇陛下鞠躬。他深刻地认识到,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实力,这个民族永远会是一个屈辱的民族,百姓就永远不可能有体面的生活。

踏上研制火箭导弹之路后,他又从为了国家安危,民族荣辱,提升到为了国家荣誉、民族复兴的高度。他主持发射的所有火箭、导弹及载人航天工程无一失败,无不是他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当成自己的使命,倾尽热血,为之挑战一个个看似不能战胜的强敌,忍辱负重中仍不断向前的动力之源。他不但写出了人生这篇大文章,还把文章作到了浩瀚的天宇,光耀千秋。

王永志院士曾亲身参加过3次国庆大阅兵盛典。前两次分别是1984年和1999年,他在西观礼台上;第三次是2009年,站在天安门城楼上。他心情不但和其他人不同,而且自己的心情每一次也都是不同的。在阅兵式的装备车队中,他每次都能看到从自己手中诞生的作品,而且还不止是一件作品,在天安门广场上经过,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接受党和国家及全国人民的检阅。望着一件件凝聚着自己心血的作品,那种兴奋、感动和幸福之感,只有他这个制作者才能深刻地体昧和享受得到。在全国人民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走向复兴之路的同时,他也为自己曾为伟大的事业作出过一份贡献而倍感欣慰。

与科学巨人面对面的对话中,游历在他生命的长河,我总觉得自己像一叶小舟,纵使自己再有心力,拼命划动双桨,却无法把整整的一条大河的风光尽收眼底并一一呈现。只能托出冰山的一角,让人们在太阳底下领略他的风采,在星光底下想象他的全貌。从他们身上汲取珍贵的营养,以润泽我们的生命。一个人的生命真的很短暂,在有限的日子里让自己尽量活得精彩和有意义,才不枉虚掷以前没有过,以后也不会再有的我们的一生。

我想,一个社会文明程度再高,思想再多元,我们仍不能缺失志存高远的理想,尤其是我们在下一代的教育中,应该让他们从小更多地接触积极、正面思想的指引与熏陶。要知道,一个人只有用自己足够的力量抵制住心灵深处的卑微与私小,让思想境界升华到一个高处,再做事做人时,不仅有了一个更高的目标,没准你还真的能成就一番大事业,以翘楚之风令万人景仰。

笔者尤其要说的是,听说本书是专门为青少年而写,是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励志书籍,王永志院士再次向我们展现了他心系祖国心系未来的高风亮节的大家风范,于百忙中放下手中的事务,几次接受笔者的采访。撰写此书的过程中,王永志的夫人王丹阳女士、助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李少宁先生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书稿完成后,他们认真地予以审核,对重要章节及专业知识描述中的不准确之处,一一给予了纠正。在此,向他们表示真诚的谢意。

白晶于天津

2011年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4:2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