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雷编著的《网络黼黻与比特研究计划:对中国西南的媒介人类学反思》是一本有关黼黻、网络、比特、文本的书。全书分上篇赛博人类学新论;中篇民族志举证;下篇媒介人类学:视野与应用三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人类学视野中的赛博空间:互联网作为一种主体之间的书写工具;理解新媒介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书名 | 网络黼黻与比特研究计划--对中国西南的媒介人类学反思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周雷 |
出版社 | 江西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介绍 |
编辑推荐 周雷编著的《网络黼黻与比特研究计划:对中国西南的媒介人类学反思》是一本有关黼黻、网络、比特、文本的书。全书分上篇赛博人类学新论;中篇民族志举证;下篇媒介人类学:视野与应用三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人类学视野中的赛博空间:互联网作为一种主体之间的书写工具;理解新媒介等。 内容推荐 在拉丁文中,text(文本)的原义是某种被编织起来的事物。古汉语似乎与之暗合,《易经》说“虎变文炳,豹变文蔚”,古汉语用“黼黻”这个词描述编织精美的王族之服,也用以形容焕彩的文章。在《网络黼黻与比特研究计划:对中国西南的媒介人类学反思》这本书中,作者周雷将网络的写作和赛博世界的文本看作是一种“编织物”的意义回归,并试图寻找网络黼黻里的“虎变”和意义。 《网络黼黻与比特研究计划:对中国西南的媒介人类学反思》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目录 上篇 赛博人类学新论 1 人类学视野中的赛博空间:互联网作为一种主体之间的书写工具 1.1 赛博空间与赛博人类学:一种理论批判 1.2 赛博图景和“电子田野点”:全球化和赛博空间背景下的民族志书写 1.3 作为一种主体间性的民族志书写 1.4 结论 2 理解新媒介 2.1 新媒介的历史维度 2.2 受众的本位与分化 2.3 媒介与技术 2.4 符号与传播 2.5 效果的危机 中篇 民族志举证 3 网络传播与民族:规律与范式 3.1 迪庆藏族传播环境分析 3.2 历史语境中的民族文化现代建构 3.3 现代建构中网络传播的“逆三一律” 4 网络传播与现代建构:过程和模式 4.1 网络传播与旅游:一种“全景敞视”的建构过程 4.2 网络传播与宗教:一种独特的现代构建模式 4.3 网络传播的现代建构:理论要素总结 下篇 媒介人类学:视野与应用 5 新闻的人类学转向:新媒体时代的数据库新闻学 5.1 官方媒体的局限与余地 5.2 视觉新闻的内在缺陷和出路 5.3 知识融合:媒介人类学视角下的思维矩阵 6 媒介人类学案例分析——民生新闻的多维事象 6.1 民生新闻:中国语境下的特殊传播门类 6.2 媒介人类学视角下的数据四维象限 6.3 民生新闻的传播第二维:视觉数据库 6.4 民生新闻第三维:国际视野,认知的远行 6.5 民生新闻第四维:跨学科的特质——关于叙事和时间的跨学科研究 7 影视人类学的中国文化维度:对中国西南的视觉观照 7.1 缘起:影视人类学在中国西南 7.2 西南的文化维度 7.3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