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文明、中世纪欧洲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克服危机;三重扩展……《世界的重新创造--近代科学是如何产生的》(作者H·弗洛里斯·科恩)语言生动流畅,内容引人入胜,一经出版即获由荷兰科学研究组织颁发的2008年科学传播最佳著作奖——尤里卡图书奖。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书名 | 世界的重新创造--近代科学是如何产生的/科学源流译丛 |
分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普 |
作者 | (荷)H·弗洛里斯·科恩 |
出版社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下载 |
![]() |
介绍 |
编辑推荐 伊斯兰文明、中世纪欧洲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克服危机;三重扩展……《世界的重新创造--近代科学是如何产生的》(作者H·弗洛里斯·科恩)语言生动流畅,内容引人入胜,一经出版即获由荷兰科学研究组织颁发的2008年科学传播最佳著作奖——尤里卡图书奖。 内容推荐 《世界的重新创造--近代科学是如何产生的》(作者H·弗洛里斯·科恩)是面向普通读者的关于科学革命的最新研究著作。它打破了学界关于“17世纪科学革命”的流行叙事方式,以宽广的视野对不同文明的自然认识作了深入而系统的比较。作者将最新的科学史研究成果融会贯通,极具原创性地把科学革命归结为六种截然不同而又密切相关的革命性转变,从而解释了近代科学为何最终产生于欧洲而非古希腊、中国或伊斯兰世界,更别具慧眼地关注了近代科学为何能在欧洲持续下去这一新问题。《世界的重新创造--近代科学是如何产生的》语言生动流畅,内容引人入胜,一经出版即获由荷兰科学研究组织颁发的2008年科学传播最佳著作奖——尤里卡图书奖。 目录 导言:旧世界与新世界 第一章 从头开始:古希腊和中国的自然认识 雅典 亚历山大 “雅典”与“亚历山大”:两种自然认识形式的比较 衰落:固定的模式 道与综合 希腊与中国的自然认识之比较 发展潜力作为解释关键 第二章 伊斯兰文明、中世纪欧洲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 翻译问题与扩充的形式 伊斯兰文明:特殊发展 中世纪欧洲:特殊发展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特殊发展 1600年的趋势观察员:三种移植的比较 第三章 三种革命性转变 开普勒与伽利略:从“亚历山大”到“亚历山大加” 贝克曼与笛卡尔:从“雅典”到“雅典加” 培根、吉尔伯特、哈维、范?赫尔蒙特:从观察到发现型实验 为什么是欧洲? 第四章 克服危机 自然认识与世界观 合法性危机 欧洲死里逃生 第五章 三重扩展 “亚历山大加”获得成功 “雅典加”传播开来 发现型实验取得进展 第六章 继续转变 跨越分界线 用微粒扩充数学自然认识:惠更斯和年轻的牛顿 培根式的混合:波义耳、胡克和年轻的牛顿 伟大的综合:牛顿完成革命 第七章 结语 总结与展望 重新创造的世界中的裂隙 年表一:1600年之前 年表二:1600年-1700年 阅读建议 索引 译后记 |
随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