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央嘉措(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作为《相见何如不见时》的姐妹篇,在风格上与《相见》有着显著的区别:增加了藏区的风土民情的描写;增加了仓央在青海湖畔失踪后的情节描写增加了仓央嘉措和拉藏汗亦友亦敌的关系描述。
本书将带领读者跟随仓央嘉措的脚步,开启人生的修行之旅!本书由吴俣阳、古苏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仓央嘉措(人生就是一场修行)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吴俣阳//古苏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仓央嘉措(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作为《相见何如不见时》的姐妹篇,在风格上与《相见》有着显著的区别:增加了藏区的风土民情的描写;增加了仓央在青海湖畔失踪后的情节描写增加了仓央嘉措和拉藏汗亦友亦敌的关系描述。 本书将带领读者跟随仓央嘉措的脚步,开启人生的修行之旅!本书由吴俣阳、古苏著。 内容推荐 《仓央嘉措(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既是一部文字优美的历史文化随笔集,也是一部以散文笔法写成的仓央嘉措的传记。 《仓央嘉措(人生就是一场修行)》全书以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人生和诗歌创作为线索,以和仓央嘉措息息相关的著名寺庙为切入点,用诗一样的文笔,描述了作者眼中的仓央嘉措的传奇人生。同时也让读者有机会追随仓央嘉措的脚步,开启人生的修行之旅。本书由吴俣阳、古苏著。 目录 前言 第一最好是不相见如此便可不至相恋 第二最好是不相识如此便可不用相思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辛苦作相思 第一章 十地·即生成佛有何难 住在十地界中的 有誓约的金刚护法 若有神通的威力 请将佛法的冤家驱逐 第二章 轮回·相见何如不见时 莫谓流水不回头 莫叹桥儿空自流 循环不息的河流 这世上到处都有 第三章 信仰·不负如来不负卿 从东边的山尖上 白亮的月儿出来了 “未生娘”的脸儿 在心中已渐渐地显现 第四章 爱情·深怜密爱誓终身 自从看上了那人 夜间睡思断了 因日间未得到手 想得精神累了吧 第五章 挣扎·为卿憔悴欲成尘 有腮胡的老黄狗,心比人都伶俐。不要告诉人我薄暮出去,不要告诉人我破晓回来。 薄暮出去寻找爱人,破晓下了雪。住在布达拉时,是仁钦仓央嘉措。 在拉萨下面住时,是浪子宕桑旺波,秘密也无用了,足迹已印在了雪上。 第六章 受难·此行莫恨天涯远 将帽子戴在头上,将发辫抛在背后。 他说:“请慢慢地走!” 他说:“请慢慢地走。” 他问:“你心中是否悲伤?” 他说:“不久就要相会。” 第七章 涅槃·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白色的野鹤啊,请将飞的本领借我一用。 我不到远处去耽搁,到理塘去一遭就回来。 第八章 梦·此生虽短意缠绵 在极短的今生之中,邀得了这些宠幸; 在来生童年的时候。 看是否能再相逢。 试读章节 扎什伦布寺,坐落在西藏日喀则的尼色日山下。那里是雅鲁藏布江及其主要支流年楚河的汇流处。当然,这也孕育了西藏最为幸福的人民。日喀则在藏语中的意思便是“水土肥美的庄园”。而建造扎什伦布寺之人便是宗喀巴的弟子根敦主巴。根敦主巴十五岁时在纳塘寺出家为僧,从团柱凯珠为师,受沙弥戒,二十岁受比丘戒,学《释量论》,住各寺游学,尔后声望渐渐增加。尔后,宗喀巴在乌斯地方创立格鲁教派,根敦主巴随师父团柱凯珠前往朝宗喀巴,请问因明论之疑难,并听讲了不少义论、中论疏、侍师五十颂疏等,深受宗喀巴赞许,于是被纳为弟子。宗喀巴圆寂之后,根敦主巴依第二任甘丹赤巴甲曹杰学显密二宗,自谓“复从克珠杰学多要法”。学有所成后返回西藏。尔后,根敦主巴在西藏日喀则建立了日喀则地区最大的寺院:扎什伦布寺。尔后,达赖喇嘛活佛转世的系统渐渐成型,根敦主巴便被追认为第一世达赖喇嘛。 第司桑结嘉措隐瞒了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的死讯,尔后便一边亲近葛尔丹以此制衡蒙古军队,一边向康熙请求册封。接着便秘密寻找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这个心中装满了欺骗的第司,仿佛在某一时刻将这个类似天平的关系做到了完美无缺。康熙皇帝面对着葛尔丹的咄咄逼人自顾不暇,而固始汗的两个儿子对于政治完全没有任何野心和报复,转世灵童仓央嘉措也已经被找到。他仿佛已经走向了他预计的某种完美。然而,好景不长,康熙皇帝御驾亲征,大败葛尔丹于漠北昭莫多,葛尔丹主力被悉数歼灭,仅有十数骑冲出重围逃走。桑结嘉措手中的平衡也随着葛尔丹的烟消云散刹那间便被击破了。康熙皇帝在俘虏的口中得知,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已经圆寂多年,震惊之后便是勃然大怒。对于桑结嘉措的欺骗,康熙的震怒来得极为恰当。 以下是康熙给桑结嘉措的敕谕,翻译为白话大意为: 朕崇道法而爱众生,所以,对实心以护道法的人给以眷佑,对阴谋诱人以坏道法的人给以谴责。你原系达赖喇嘛下面管事人,因你不违背达赖喇嘛指示,辅助道法,所以朕才对你加封。现在看来,你阳奉宗喀巴之教,实际上却与葛尔丹狼狈为奸,欺骗达赖喇嘛、班禅呼图克图,而败坏宗喀巴之教。先是,你诈称故达赖喇嘛尚存,派遣济隆呼图克图前往葛尔丹所在地乌兰布通,为葛尔丹诵经,选择交战日期;葛尔丹失败之后,又以讲和为词,贻误我军追赶,致使葛尔丹得以远遁。朕为众生遣人往召班禅呼图克图,你又诳骗班禅,说什么葛尔丹将要杀害,不使他来京师。青海博硕克图济农私下与葛尔丹结姻往来通信,你又不举发;实际上,如果没有你,博硕克图济农与葛尔丹之间不会相遇联姻。葛尔丹相信你教唆的话,才不遵朕旨。现在西藏许多喇嘛都告诉朕说,达赖喇嘛已圆寂九年。对此你竟敢匿而不报丧,并支持葛尔丹兴兵对抗朝廷,罪恶甚大,何去何从,近期内速来奏报,否则后悔无及! 我猜桑结嘉措对于这样的结果必定是早有心理准备的。当他选择秘不发丧之时,便早已料到今日注定了的窘迫。于是他急忙写信回复康熙皇帝,并请罪。 众生不幸,五世达赖喇嘛已经于水狗年即康熙二十一年示寂,即欲报奏,前恐唐谷特民人生变,且有达赖喇嘛遗言和护法王之授记,言“必至相合之年岁始闻天朝皇帝及众施主”,故未发丧。转生静体今年十五岁矣,当于十二月二十五日出定坐床,求大皇帝勿宣泄!至班禅因未出痘,不敢至京,济隆当竭力致之京师,乞全其生命戒体…… 桑结嘉措的这封回信极为聪明。他首先避开了康熙关于他与葛尔丹勾结之事,转而尽量多着墨于隐瞒五世达赖圆寂之无奈,如此便显得他极为委屈。此举可谓高明。而康熙接到书信之后,也接受了桑结嘉措的理由。而这时,仓央嘉措便被众人拥簇前往拉萨,开始了他人生最为戏剧性的开始。而这个开始,仅仅是开始而已。 桑结嘉措首先告知众人噩耗,在布达拉宫召集所有的僧众官员、色拉寺和哲蚌寺的高僧大德,宣布:“五世达赖喇嘛实系观世音菩萨,不受生死的限制,但是为了显示当今人的寿命为百岁之限,已于水狗年圆寂。如今达赖喇嘛的灵童不仅已经降临人世,而且将在燃灯节(藏历十月二十五日)被迎请登临无畏雄狮宝座之上,要排除一切悲痛,庆贺登位典礼。”尔后则带领众高僧前往浪卡子迎接活佛。在浪卡子,五世班禅与活佛相会,或者说,是一种重逢。从此,仓央嘉措变成了“罗桑仁钦仓央嘉措”。P46-50 序言 第一最好是不相见,如此便可不至相恋。 第二最好是不相识,如此便可不用相思。 初识仓央嘉措,只闻其诗而未闻其人。这一首,便是我想要了解他的开始。最好不相见,便可不相恋。这般的无奈,是想要诉说怎样的哀愁?心中柔软的地方被触及的时刻,便是泪水汩汩流出、哀伤进发的刹那。轻轻地、慢慢地抚摸着这几个字,似乎从来没有被如此的无奈震撼过。 一直以为,两人的深吻便会诉说最美好的时刻,两人的放手便会刻下最刺骨的哀痛。爱情之于每个人都是如此,不管你是高官还是平民,是富豪抑或是乞丐。当你拥有爱隋的一刹那,你便会经历人生最绮丽的跌宕起伏、最甜蜜的撕心裂肺。然而,就是如此平凡的感受,对于一个佛教尊者来说,却显得那么无奈。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取蕴。爱别离、求不得,或许还有怨人生之长久,千思万绪涌现于同一个弱小心脏中,会进发出怎么样的撕心裂肺和痛不欲生?世间之事总是如此令人无从揣摩,越是深痛刻骨越是淡然若素。越是淡淡的忧伤,越让人感觉到其中滋味苦涩非常。然而正是在毁灭般的力量面前展现出那一副与世隔绝的淡然,更显得其力量绵长而耐人寻味。 我们匆匆地来到这个世界,然后又匆匆地离开,在匆匆的感叹之余,或许总应该有一刻恬静。恬静之时,便会想起那深烙于心的某个人、某些事。某些人,安静地来到这个世界上,然后便安静地离开。离开的时候,却会给大家留下些什么,例如这细水长流的忧愁,又或是那轰轰烈烈的一段嘶鸣。这些忧愁和嘶鸣,便让我们匆匆赶路的时候,显得不再那么平淡。一个个触动心脏跳动的声响来源于他们,终结于来世的某个未知的时刻。 曾经在苏州某条不知名的河畔驻足良久,那种小桥流水的生活、鸟语清流的感觉,伴着寻找古之先贤足迹的雅趣,让人心中那么清凉。在这个充满着物欲的世界中,一片绿叶的价值总是很少人在意的。我幻想自己生在此地、长在此处、终老于此间、葬于此处任何一条未命名的河畔,然后我残留在世界上的最后一抹痕迹渐渐地被流水冲走,也许能留下什么,也许什么也留不下。那将会是一种穿越世间一切喧嚣的恬淡。 读过很多种仓央嘉措诗歌的翻译,最喜欢的还是于道泉先生的版本。他没有自以为是地将仓央嘉措的诗歌进行再创造,而是单纯地翻译了过来,也贴心地把西藏的谚语、故事标注于每首诗的后面,让读者去慢慢体会最本真、最纯粹的仓央嘉措才是最好。 最好不想见,便可不相恋。 最好不相识,便可不相思。 诗写到此处已经足够了,无需更多赘述,如此便已然足够撼动一个跟随他心灵飘动的痴迷者了。而那句“相见何如不见时”也是来源于此。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辛苦作相思。 若非一个“相见何如不见时”的绝美,恐怕这首诗的再创造是个完全失败的尝试。就连这句绝美之句,也是八分美在语言、二分美在意境。中国的文化中,最美的不是缠绵悱恻的爱情,也不是甜蜜的情话,最美的是那欲拒还迎、欲说还休的感觉。柳三变词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美在何处?一个“凝噎”成就了千古的绝唱。执手相看之时,郎情妾意何人不知?那翻来覆去的几句送别的话早已经被众人用得烂掉了。既然送别就要说些什么,那便不再说任何话。因为,情至深处无须多言,也无法多言,任何话语在那样的时刻都显得那么脆弱、可笑。 就像这“不相见、不相恋,不相识、不相思”一般。决绝之后是绝望,还有什么需要再说呢? 我试图在脑海中找寻当时的仓央嘉措,试图理解他的苦闷,也试图身临其境地抚摸一下那飞跃了无数个山山水水的哀愁。 青灯、古佛,或许还有远处飘来的断断续续的木鱼声。嗒、嗒、嗒、嗒。他被迫放弃自己的爱情,他被迫承受别人寄托在他身上的某种命中注定的期望,他被迫了解那本不该属于他又一定要接受的经文,他被迫成为别人手下的一枚棋子。他起身踱步,然后又无奈地坐下。他仰望星空,想念她,又觉得自己背叛了佛祖。他低头冥想,又完全无法心如止水。他心潮澎湃,又只能平静如往昔。他充满着无奈,又无力反抗。他绝望地看着一闪一闪跳跃的灯火,随手抚摸着那颗他最钟爱的松石手串(藏族人认为松石能够辟邪)。他能感觉到自己内心的挣扎,像是溺于水中渴望呼吸一般,双手拍打着水面,拼命地,无法抓到任何让他感到安慰的东西。他无法喘息、他无法思考、他无法想念、他无法诵经、他无法生存…… 千言万语、千丝万缕最终未化作嘶吼,也未化作哀鸣。这结果看起来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加平淡。他长长地舒出一口气,微微地笑了笑,像是在嘲笑自己,然后摇了摇头,提笔写下了感动了无数人的一段小诗。 我们嘲笑蚍蜉撼树,却不知,撼动人们心脏的往往是那些柔弱的事物。小的时候每每读到“蚍蜉撼树”之处便深感其中滋味着实让人有些悲凉。“蚍蜉”无力改变命运、无力改变自身,或许也一定无力改变结局。可是,这又能怎么样呢?它只是个小虫子而已,竟然有撼动一切的想法。我想,它终于还是没有撼动大树。但是,它却撼动了我的心。 就像仓央嘉措一样。他无法撼动桑结嘉措给他带来的人生,他无法撼动五世达赖给他带来的命运,更加无法撼动宗喀巴给他带来的信仰。他像一只小虫子一样,奋力地拍打着他的翅膀,扭动着他的触角。这样的勇敢没有改变任何事,仅仅是撼动了数以万计的心而已。这是一件甜蜜的事。想一想,数百年来,那数以万计的心脏中流淌着多少沸腾的血液,而这还仅仅是开始。 既然这只是开始,那我们就不妨从开始说起吧。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