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
艾伯特·斯佩尔曼,也就是我爸,在二十一岁半的时候加入了旧金山警察局。在那之前,他爹、他爷爷、他哥,都同样走的是这条路。五年后,他升任警督,并调到了扫黄打非组。而就在那之后两年,有一天,艾伯特在跟他的线人逗闷子的时候,把自己绊了一跟头,从两层楼梯上滚了下来。就是这个跟头,留给了他一个脆弱不堪的后背,不知什么时候就会旧伤发作,让他疼得满地打滚。
为此,艾伯特不得不提前退休。不过他很快就去为吉米·奥马利工作了。奥马利曾经是抢劫组的警督,后来当了私家侦探。那是一九七〇年,虽然吉米老爷子已经快八十了,但奥马利事务所的办案数量竟然还颇为可观。在我爸加入之后,他们的生意更有了飞速发展。艾伯特在和人打交道的方面有种了不得的天赋,那种傻乎乎但是无比亲切友善的魅力可以让他迅速地骗到别人的信任。其实他的幽默感相当不上台面儿,但偏偏每个人都很吃他这一套。他有几个老段子一一比如说把东欧名字说得像在打喷嚏似的一一那真是百玩不厌屡试不爽。也只有他的孩子们,才会劝他找些新鲜的笑话。
他身高一米九,体重二百斤,可能你会觉得他的大块头让人望而生畏。然而,他那种慵懒闲散的步履姿态能很好地把他的强势隐藏起来。而他的脸,仿佛成心不想让人描述出来似的,五官长得完全驴唇不对马嘴,简直像是几张不同的脸被硬生生拼到一起。我妈曾经常说,“要是看得足够久的话,其实他也挺帅的”,而我爸就会接上一句,“可也就你妈有这份儿耐心了”。
一九七四年,艾伯特在德洛丽丝公园执行一次例行的保险公司监控任务,就在那时,他瞅见一个身材娇小的褐发姑娘潜伏在城市铁路轨道旁边的一簇树丛里。他对她这不同寻常的举动顿起好奇之心,于是放下了手头的监控任务,跟踪起这个神秘的姑娘。没过多久,艾伯特就断定,这个鬼鬼祟祟的褐发姑娘也在干一些跟踪监视的事情,因为他看到她从自己的包里拿出相机和一个硕大的长焦镜头,对着一对儿在公园长椅上卿卿我我搂做一团的年轻男女一通猛拍。她拍照时手并不稳,手法也很不专业,于是艾伯特决定提供一些技术指导。他走过去,也许是步子太急,也许是凑得太近(具体细节老两位都已经记不清了),裆下狠狠地挨了一脚。我爸后来说,随着疼痛渐渐散去,爱情渐渐在他心里滋生。
在这位褐发女郎对他进行第二波摧残之前,艾伯特慌忙亮出身份,来安抚那位彪悍无匹的女战士。这下子轮到褐发女浪道歉了。她自我介绍说,她叫奥莉维亚·蒙哥马利,并且提醒我父亲,偷偷摸摸地接近女性不但失礼,而且还有潜在的危险。随即,她又对她这笨手笨脚的外行盯梢做了解释,并且请求艾伯特指导。原来,那个仍然在公园长椅上和人搂作一团的男人是她未来的姐夫,然而,他怀里那个女人却并不是她姐姐。
整个下午,艾伯特把他的本职工作抛诸脑后,转而为蒙哥马利小姐对那位唐纳德·芬克的监视提供帮助和指导。他们的工作从德洛丽丝公园开始,而在油水区的一家爱尔兰酒吧结束。芬克对此丝毫没有察觉。奥莉维亚日后将这一天形容为硕果累累的一天,虽然她的姐姐玛蒂大概并不这么认为。换了几趟公共汽车,付了几次出租车费,掏了两张电影票钱之后,奥莉维亚和艾伯特成功地逮住唐纳德与三个不同的女人搂搂抱抱(其中有些是他付钱召的),以及往两个赌马经纪人口袋里送钱。艾伯特被奥莉维亚的聪明机敏迷住了,并且觉得,让一个身材娇小、反应敏捷的二十一岁褐发女郎来做监视工作简直是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好事。他不知该约她出去还是雇她来事务所工作,想做出抉择实在太难,于是他干脆把二者都做了。
三个月后,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一个小型庆典上,奥莉维亚·蒙哥马利变成了奥莉维亚·斯佩尔曼。玛蒂不胜惊讶地接住了新娘捧花,然则却在此后三十三年中依然单身。一年之后,艾伯特从吉米手中买下了事务所,并将它更名为斯佩尔曼侦探事务所。
P9-11
“这是我近几年来读过的最好笑的书!”
劳伦·维斯贝格尔,《穿Prada的女魔》作者
“吸引读者读完全书的不是书中的案件如何解决,而是女主角一一机灵、快言快语的一流侦探一一如何认识自己的内心。”
《人物》
“拉兹是个妙语连珠的作者,《斯家侦探档案》给我们的真正惊喜是这本书很幽默,同时也感人。”
《纽约每日新闻》
“作为私家侦探的女儿(和初级合伙人)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伊兹·斯佩尔曼能像专业人士一样撬锁。坏处是:老爸老妈飞车追你,你甩不掉。”
《红书杂志》
“(她)把最潮的对话、最新的幽默和快节奏的叙述融为一体。”
《落基山新闻报》(丹佛)
“这部关于一家怪咖侦探的小说有被改编成喜剧大片的潜力。”
《迪凯特日报》(佐治亚州)
一想到现如今我能在每张纳税申请表的“职业”一栏大书“写手”俩字(乃至更自恋的“作家”),我就觉得跟做梦似的。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确定我这辈子是干什么都不灵了,而现在我能确定的是,如果光凭我自己单干,我一样还会是干什么都不灵。所以我觉得,写一份拉拉杂杂啰啰嗦嗦的致谢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你既不认识我也不认识跟我有关的这帮人,就不必逼自己看这篇了。或者我就直说了吧,千万别看。这玩意儿只适合内部传阅,它充满了外人找不到笑点的冷笑话,只能让我显得越发神道。
首先,我要感谢那些在我的文章变成实体书的过程中做出实际贡献的同志们。我的经纪人斯蒂芬妮·奇普·罗斯坦,能遇上你我真是撞了大运。你给我出了那么多聪明绝顶的主意,每个都正说到点子上,而你的耐心劲儿简直把我给吓着了。我那天才编辑玛丽苏·鲁奇,这本书被你做得比我先前想象的要好太多,跟你共事简直忒让人省心了。光是遇到一个完全和你臭味相投的人就已经够幸运了,如果这个人还是你的编辑,那简直就好比中了大奖。我的出版商大卫·罗森塔尔:你害我犯了流氓骚扰罪了!
我同样要感谢西蒙与舒斯特出版公司的总裁卡洛琳·雷迪,你对本书的大力支持令我感激不尽。玛丽苏的编辑助理亚历克斯.泰恩斯,谢谢你回答我曾经问过及日后要问的种种问题。我还要感谢西蒙与舒斯特公司的诸位:维多利亚·梅耶、艾琳·博伊尔、德布·德罗克、莉亚·瓦谢莱夫斯基,以及我那鞠躬尽瘁的制作编辑阿加·波洛克。感谢莱文格林伯格文学经纪公司的全体同仁,尤其是丹尼尔·格林伯格、伊丽莎白·菲舍、梅丽莎·罗兰,以及莫妮卡·威尔玛,感谢他们为本书付出的努力。最后,我还要大大地感谢格什温经纪公司的莎拉·莎尔福,多谢你面对我锲而不舍地摇头拒绝仍然面不改色心不跳。
接下来,我想要感谢这么多年来一直支持和陪伴我的朋友们,不过我决定将范围缩小到那些既肯借我钱花,又肯读我小说和剧本草稿的人。首先是摩根·道克斯,宝贝儿,关于韦斯特维尔那档子事儿,你压根儿就说错了,它其实是个好主意。斯蒂夫·金我再没有比你更铁的哥们儿了。谢谢你为我做的一切,尤其是跟我提起《糊涂侦探》里的隔音罩。我欠你个大人情。蕾·道克斯·金,谢谢你把你的名字借给我,我还得再多用它一段时间。白石朱莉,谢谢你建议我写小说,说实话,我之前真没想到自己还能干这个。罗妮·温克尔-康内尔,你别再为那件事自责了,我很好。从这儿开始,排名不分先后,否则这名单得长得没边儿了:朱莉·厄尔默、沃伦·刘、皮特·金、大卫·西沃、德文·因德里赫、莱娜克·林恩、贝丝·哈特曼。我要特别感谢丽莎·陈,因为她此时此刻正在借我钱,而且还给我的文章提了一些很棒的建议。获得鼓励奖的是弗朗辛·西尔弗曼一一虽然没借过我钱,但是她曾经读了一些你所能想象的最稀奇古怪乱七八糟的青春期信笔涂鸦(然后笑翻了),以及辛迪·克莱恩一一虽然我们没见过面,她却给我写了多达四页的读后感。
如果你是我的朋友,你的名字却没有在前文出现,并不是说我看不上咱们的交情,这只说明你借给我钱和看过我的烂手稿的数量还都排不上号。不过请记住,接下来还有第二本,到那时候我将抛却一切成见,虚席以待。虽然现如今我已经不用管人借大数目了,但你们仍然有机会时不常地塞给我十块二十块。我这个人吧,不喜欢随身带钱,你们都懂的。
下面将要提到的,是我在《失失慌杀人事件》剧组的同袍战友们:格雷戈·艾坦尼斯、斯蒂文·霍夫曼、马特·塞林格以及威廉·洛顿。在我完全没有信心的时候,是你们让我觉得,我确实是一个编剧。你们的亲切、尊重和仗义让我永生难忘。当然,我要再说一次,对不起,真的,真的很对不起。关于《失失慌杀人事件》,我还要感谢J.K.阿马罗,请允许我用你的母语对你说一句:Mirufshim。
最重要的是,我绝对不能不感谢我的家人。一个人都已经三十好几了,仍然穷且益坚地做着白日梦,显然很有几分不靠谱。莎莲娜·劳雷斯,我的母亲,您从来没对我说过,去找个正经八百的工作,让生活走上正轨。如果不是有您对我的大度和信任,我可能现在还在和这本小说较劲。贝弗莉·费因伯格和马克个·费因伯格,我姨妈和我姨父,谢谢你们这些年来一直雇我给你们打工,从不抱怨我的坏脾气,并且在我懒得付房租时给我个住处任由我糟践。对我另一位姨妈伊芙·哥顿和姨父杰夫·哥顿,我得千恩万谢才行。你们给了我一个家,让我在那里安心写作。住在与世隔绝的地方,投入在处女作的创作中,这对我来说,真是梦想成真。你们为我所做的一切,我简直难以用言语表达。杰伊·费因伯格,我的表哥甲,算我求你了,看看这本破书吧。丹·费因伯格,我的表哥乙,非常感谢你对我的所有帮助、建议等等等等。安娜塔西亚·富勒,你能成为我们的家庭成员,让我们都觉得非常幸运。谢谢你读了我那些无比潦草的手稿,日后我还要麻烦你看很多稿子,所以在此先行谢过啦。
接下来的这一位必须要独占一段。凯特·哥顿,我的表妹,我第一位文字编辑。谁会知道有那么多词都需要连字符啊?!你聪明绝顶,以后一定会成大器。但是我所庆幸的是,在你潦倒年轻的时候,发掘出了你的才能。
最后,我必须要感谢我在德斯弗奈因侦探事务所的朋友们:“老德斯”格林汉姆·德斯弗奈因、帕梅拉·德斯弗奈因、皮埃尔·默克尔、黛布拉·克罗夫特·迈斯纳,尤其是伊冯·普兰蒂斯和格雷琴·赖斯一一她们俩耐心地读了手稿,回答我没完没了的问题,并且提醒我,我干过一份几乎被我忘了个干净的工作。斯佩尔曼一家纯属虚构,但如果不是因为你们,他们根本没有可能被虚构出来。
请各位读者注意:除了我老妈以外,我已经把欠所有人的钱都还清了。
丽莎·拉兹原著金溪翻译的《斯家侦探档案》讲述的是伊莎贝尔·斯佩尔曼曾经是个不良少女,如今是个落魄剩女,不过作为持证上岗的私家侦探,她才能卓越。这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斯佩尔曼一家都是侦探,从事着一系列侦查与反侦查活动,包括跟踪、背景调查、窃听、勒索等等,只是他们似乎更愿意把自己的专业技能用在家人身上,致使家里鸡飞狗跳,永无宁日。当老爸老妈派妹妹跟踪调查伊莎贝尔新男友的身份时,她终于忍无可忍,决定脱离家族事业,开始正常的生活,但在离开之前,她必须接下最后一个案子:调查一个十五岁少年失踪的真相……
《斯家侦探档案》是一部搞笑的侦探小说。
丽莎·拉兹原著金溪翻译的《斯家侦探档案》是丛书“斯家侦探”卷一,伊莎贝尔·斯佩尔曼她是个私家侦探,就职于家族企业“斯佩尔曼侦探社”,这让关于她的故事充满了令人捧腹的笑点。“斯家侦探”系列获得美国图书馆协会颁发的艾利克斯奖,还入围了爱伦坡奖和《国际推理读者期刊》颁发的麦卡维帝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