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一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二 研究现状与研究主题
三 研究框架与基本概念
四 研究方法
五 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平均导向下的基本公共服务
一 社会保障的制度演变
(一)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二)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
二 社会保障均等化的实态
(一)城镇社会
(二)农村社会
(三)城乡社会
三 小结
第二章 差异导向下的基本公共服务
一 社会保障的制度演变
(一)城镇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二)农村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二 社会保障均等化的实态
(一)样本和数据来源
(二)区域比较
(三)城乡对比
三 小结
(一)社会保障城乡分化,差距逐步扩大
(二)社会保障的区域差距形成并扩大
第三章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治因素
一 政权的合法性基础
二 中国共产党对平等理想的追求
(一)意识形态是共产党合法性的重要基础
(二)平等理想是共产党人的追求目标
(三)平等理想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
三 中国共产党对发展目标的追求
(一)经济发展是共产党合法性的重要基础
(二)经济发展是共产党人的追求目标
(三)发展目标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
四 小结
第四章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经济因素
一 经济因素对基本公共服务平均导向的影响
(一)工业化道路与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
(二)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三)经济因素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影响
二 经济因素对基本公共服务差异导向的影响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村回归家庭保障
(二)国有企业改革与城镇社会保障改革
(三)区域非均衡发展与基本公共服务的区域差距
三 小结
第五章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社会文化因素
一 社会矛盾演变与基本公共服务的变迁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私人产品供给不足
(二)改革开放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均
二 社会现代化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影响
(一)需求与消费结构的现代化是催生公共服务需求的内在动力
(二)家庭结构的现代化是催生公共服务需求的重要推力
(三)就业结构的多样化对扩大公共服务提出了新要求
(四)社会各阶层的贫富分化对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出迫切要求
(五)社会建设滞后是导致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
三 中国传统文化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影响
(一)人人平等的思想
(二)家庭保障的思想
四小结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